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题所述

数学思维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学会自己分析问题。笔者结合实践,简单介绍了三种方法,即从激发数学思维的兴趣,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三个落脚点着手,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

通过数字谜、巧算题、新定义题型和几何特殊应用题等新奇有趣的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加入到求解探索中来,再在解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熟悉的实际问题,将数学思维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因此,要鼓励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在讲解题目时要适当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给予肯定,也可以抛出这个问题让其他学生来解答,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九层之台,始于累土。”提高思维能力,前提当然是必须有坚实的双基,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的基础,准确的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有责任感,不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对简单基础的知识潦草带过,只着重讲考试会考的内容。小学时期正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应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进行例题讲解时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要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去想,怎么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去解题,分析思维的活动过程。在数学练习中,要教学生们认真审题,让他们学会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和易错点,教导他们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题目条件,整体分析思考,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在细节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对错题、漏题的分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次上课,我所讲的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通过总结学生考试试卷和课后习题的错题,挑出典型的题目作为课堂例题来讲解,帮助同学们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在该题上出现错误的同学讲自己的思路,指出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思维方向思考。同时让同学们在本子上记录错题并进行错因分析,及时总结反思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当然,建立错题本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们及时总结止损,当错题本上出现多个同类型错误的题时,就应该及时反思,在下次遇到同类型题目时不再犯一样的错误,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也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维,潜移默化地教授一些思维方法,并逐渐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这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浅议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7-17编辑:互联网教学文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不断地发展。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因此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常常是单一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引导,这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多向。在教学基本概念时,要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概念的实质。

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随着练习而逐步压缩,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采用“定时间比做题数量”、“定做题数量比完成时间”的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提倡求异思维,探究求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智力活动的独立创造水平。在教学中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探究求新,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

总之,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的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和点拨。教师应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改革中,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第2个回答  2020-10-2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前提条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维。
大教育家赞科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这是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思维和兴趣这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如何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有利于发现新事物和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积极探索创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
2、保护好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3、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问牵着学生听、答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考虑到学生现有心理水平,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验等各种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兴趣。
二、以具体的感性材料为基础,逐步提高,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加强对定义、法则、定律等的教学,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但是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抽象能力较差,学习吃力等原因,因而我们只是重视了“算”而忽视了这样一个抽象思维训练的机会。小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而产生质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具体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来源。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注意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圆形的物体举例,使学生认识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但如何画圆,老师不亲自示范,就让学生自己大胆尝试想法设法。“你们会画出标准的圆形吗?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这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动脑,很快,大部分学生知道并学会用圆规及借助圆形物体(如墨水瓶、茶杯盖、硬币等)画圆的方法。这时候,老师及时表扬他们主动动手参与、积极探索,然后再问:“如果要建设一个圆形大花坛或者大水池,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这样又进一步激励了学生,他们争先恐后地投入思考动手实践中。通过实践操作,终于又发现了用标杆和绳子可以画较大的圆。多种形式的评价、鼓励、激励思维也很重要。学生个体思维水平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借助各自思维的“亮点”进行激励,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思维火花因评价不当而熄灭。
三、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迁移能力
这一点不仅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还要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课外知识,让学生们理解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会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异思维和立体思维至关重要。
1、求异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既要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7+7+7+5+7=?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7×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7×5-2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7,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7,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7×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7-2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突现,我们要倍加珍惜和爱护。
2、立体思维 。一题多解是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立体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
如,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3、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顿”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较强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小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将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普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