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代理机构选取方法?

如题所述

       采购人自行选择代理机构一般有三种形式:直接指定、政府采购、遴选建库。

       1.直接指定,是法律赋予采购人“自行选择”权利的直接体现,也是采购人选择代理机构的最常见做法,一般通过考察、他人介绍、自我推荐等方式指定。其特点是方便快捷,无需为选择代理机构花费较大精力,但往往带有盲目性,指定的代理机构可能与代理的采购项目不相适应。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他人介绍”或“自我推荐”往往演变成领导打招呼、熟人拉关系、代理项目靠公关的人情关系和不正当竞争关系。

       2.政府采购,是指通过政府采购程序选择代理机构,其前提是采购主体、采购资金和采购内容(需求)符合《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采购主体即采购人,包括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采购资金应为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中的财政性资金是指直接用于项目采购的预算资金,而非间接性或未来预期要支付的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法》第六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就采购代理服务而言,代理服务预算可从项目总预算中分解出来,就像从工程项目总预算中分解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分项预算一样。只是通常情况下,采购人为了便于支付,会将代理费转嫁到供应商的投标报价中,由中标供应商支付。要实施政府采购,可直接将代理服务预算从项目总预算中分解出来。

       关于采购需求,因为是针对具体项目采购代理服务,采购需求也能较为明确地确定出来。政府采购项目分为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竞争性磋商等,每个项目的采购内容和采购方式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代理服务采购需求也不相同,项目内容和采购方式越明确,代理服务采购需求也就越明确并具有针对性。财政部《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财库〔2013〕189号)有“采购代理服务”品目,在政府采购三个基本要素均具备的前提下,以“采购代理服务”为品目实施政府采购合理合法,采购结果也真实可靠。

       不过,实践中,政府采购程序较为繁琐,采购周期较长,要完成一个项目,首先要通过政府采购选择代理机构,再通过政府采购选择供应商,效率不高,这是采购人很少通过政府采购选择代理机构的主要原因。此外,从部分地区采取这一方式选择代理机构的实施情况看,代理机构为赢得业务恶意竞争、低价竞标的现象比较突出,令采购人备感困扰。希望《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第87号令)施行后,能够有效遏制恶意低价中标。

       3.遴选建库(以下简称建库),是指通过遴选的方式选择多家代理机构组成代理机构库,使用时直接从库中指定。建库的目的,一是减少人为干预和直接指定的盲目性,二是减少每个项目均考察、选择代理机构或通过政府采购程序选定代理机构所带来的工作量,一劳永逸。

  关于建库主体,目前,有采购人自主建库的,也有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为采购人集中建库的。采购人自主建库符合“采购人有权自行选择采购代理机构”的法律规定,但其合理性却值得商榷。一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分配代理业务,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直接指定可能造成分配不公和权力失控,且会助长不正之风;二次竞争则易造成库内代理机构达成“默契”,形成联盟;以建库时的报价确定代理合同金额,往往又与实际代理项目不符。二是长时间使用库内代理机构易形成垄断,不利于构建优胜劣汰的代理机构市场竞争机制。

        在国家取消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探索为采购人集中建库。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是担心代理机构参差不齐的业务能力影响采购结果,二是担心采购人直接指定代理机构会产生人情关系、公关关系等不良风气。不过,这些初衷是好的,却未对症下药,反而可能带来不利影响。除了前面列举的建库存在的不合理性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违反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采购人指定采购采购代理机构”的法律规定,存在法律风险。短期内,可能造成采购人责任转嫁,不利于构建“谁委托谁负责,谁出问题向谁问责”惩戒机制;从长远看,也不利于构建简政放权下的代理市场竞争机制。 

        更多招投标信息请登录比地招标网查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9
1.看招标代理机构的资金,国内一般是甲级为最高。代理资质一般是四种:\x0d\x0a工程、中央投资、国际招标、政府采购。如果都是甲级资质,即通常说的四甲,\x0d\x0a你完全可以放心 ,不过收费会高点。\x0d\x0a2.看招标公司在当地业绩,向同行业的问一下,强龙压不住地头蛇。\x0d\x0a可能外地有资质高、实力强的,但在与本地政府或相关部门打交道时是不如本地招标代理公司的。\x0d\x0a3.现在的招标无非就是走遍程序,通好关系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