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效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如题所述

自效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愿为别人或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或生命。

“效”在古文字有以下七个意思:用作动词,意思是:模仿;效法。出处:汉·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释义: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用作动词,意思是:奉献;献出。出处:唐·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释义: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用作动词,意思是:效验;验证。出处:汉·王充《订鬼》:“何以效之?”释义:如何验证呢?用作名词,意思是:见效。出处::北宋·沈括《采草药》:“根色黯恶,此其效也。”释义:根的颜色就暗黑难看。这就是(采药时间适当与否的)验证。

用作名词,意思是:证明。出处:宋·苏洵 《六国论》:“燕虽小国而后亡,期用兵之效也。”释义: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是最后一个被秦国灭亡的,这是用兵抗秦的结果。用作名词,意思是:任务。出处: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释义: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

用作动词,意思是:见效。出处: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释义: 临危授命以来,我白天黑夜的忧愁哀叹,就怕担当不起重任。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汉语语法、词汇和语音变化的情形,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0

自效的意思介绍如下:

[ zì xiào ]通自効。愿为别人或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或生命。

效[xiào],可以作名词或动词,意思有效果、功用;仿效;为别人或集团献出力量或生命等;明白;显示、呈现;效验、验证。不同意思对应的出处具体如下:

1、作名词,指效果、功用。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以德为効。”

白话释义:把仁德作为最终功效。

2、作动词,指仿效。

出处:先秦·墨翟《墨子·小取》:“效者,为之法;所效者,所以为之法。”

白话释义:模仿,就是拿别的来效法;被模仿,就是被拿来效法。

3、作动词,指为别人或集团献出力量或生命等。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白话释义:如今能得到牺牲自己报效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大斧砍杀、汤锅烹煮的极刑,也实在是我甘心乐意的。

4、作动词,指明白。

出处:战国·荀子《荀子·正论》:“由此效之也。”

白话释义:根据这个就明白其中原理了。

5、作动词,指显示、呈现。

出处: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心,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白话释义: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6、作动词,指效验、验证。

出处: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何以效之。”

白话释义:用什么可以验证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