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是哪里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如题所述

武汉市是2022年6月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2022年6月,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全球共25个城市获此殊荣,其中我国武汉、合肥、济宁、梁平、南昌、盘锦、盐城等7个城市榜上有名。
“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此次武汉能够通过认证,是对武汉多年来坚持湿地保护的最大认可。武汉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湿地面积16.2万公顷,湿地率达18.9%,素来就有“百湖之市,湿地之城”之誉。
《湿地公约》是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间协定,缔结于1971年,至今已有172个缔约方,我国于1992年加入,2005年入选常委会成员国。为以创促建、提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湿地保护意识,倡导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理念,将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深度融合,2017年,公约组织决定在全球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及申报认证工作。认证需按照《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各缔约国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最后颁发认证证书。
2018年,全球18座城市获得了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我国哈尔滨、海口、银川、常德、常熟、东营等6城座市位列其中。再加上此次通过认证的7个城市,我国已有13个国际湿地城市,数量在世界各国中首屈一指。
今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湿地盛会,也是该盛会首次在“国际湿地城市”举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9
长江之畔,东湖之滨,水韵武汉收获世界目光。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本届大会上,武汉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成为全球获此殊荣的唯一人口过千万城市。
云梦古泽、楚国故地,如今芳草萋萋、水清鱼肥、候鸟期至……近日,本报记者深入走访武汉湿地,聆听这个百湖之城“楚楚动人”的湿地保护故事。
倾情守护候鸟驿站
“来我们沉湖越冬的鸟类主要是雁鸭类,大家看,这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这是白琵鹭……”11月7日上午,在武汉市沉湖湿地的观鸟屋,前来参观的中外嘉宾透过望远镜,观测湖畔栖息的鸟群。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正细致地为嘉宾们介绍。他一脸自豪地说,“沉湖生态越来越好,最近一个月我们记录到的水鸟数量已超3万只。”
武汉是鸟类重要的越冬地、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地处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的沉湖湿地,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被誉为“水鸟天堂”和“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2013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
2008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的冯江,来到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为一名巡护监测员。14年来,冯江扎根基层,坚持湿地生态环境监测、调查和保护工作,成了大家口中的沉湖湿地“活地图”。
为了保护沉湖湿地和在这里栖息的珍稀鸟类,冯江和同事驻守在基层站点,每天骑摩托车,带上相机和望远镜,在湿地巡查。有时深夜出门、通宵巡护。道路崎岖难行,夜晚看不清,他曾连人带车栽进过鱼塘。
以前,冯江在巡护时,经常遇到农民“拦路诘问”:“鸟儿吃庄稼,法律不让打鸟,我们怎么办?”长期以来,沉湖湿地周边居民“靠水吃水”,开展农业种植、养殖活动,一度对保护鸟类的行为不理解、不配合。
2013年,《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出台,每年安排1500万元,对因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而遭受损失的农户和单位实行分类补偿。从此,“鸟儿吃饭,有了政府买单”。《武汉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从法治层面明确了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手段方式。
为了确保政策法规的落实,解决湿地核心区和缓冲区历史遗留的生产经营活动占地问题,冯江和同事们深入周边农户广泛宣传,全面调查梳理,通过限期退养、实施退养奖补政策、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等人性化做法,全面推动沉湖湿地退养还湖(湿)、生态修复。
在冯江等湿地保护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沉湖湿地完成退养还湿7.8万亩,修复退化湿地1400公顷,恢复湿地植被110公顷。近几年的水鸟同步调查中,沉湖湿地水鸟种类和数量稳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极大恢复。前不久,鹊鹞、白尾鹞、白腹鹞、日本松雀鹰、红脚隼等十余种珍稀猛禽,一天之内密集现身沉湖湿地,场面蔚为壮观。
在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控室,工作人员谭文卓在湿地电子地图上轻点鼠标,大屏幕上就弹出湖畔栖息鸟群的实时画面。这是去年以来,沉湖湿地建立起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
“‘智慧湿地’系统帮助我们更全面掌握鸟类资源,调度处理现场情况。”谭文卓介绍,系统通过声音识别、视频识别、环境指标、物种追踪、调度指挥等功能,实现监测数据全区覆盖、实时回传。他们还给候鸟安装卫星追踪器,定期获取它们的迁徙路径和身体状态,让沉湖不仅仅只是候鸟驿站,更是一座活着的鸟类科研和湿地保护数据库。
在不断升级的智慧化、数字化等各项保护举措下,沉湖湿地的鸟类监测数量也由3年前的6万只,增长到如今的8.5万只。冯江自信满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第2个回答  2022-11-29
湖北日报讯 (记者成熔兴、通讯员吴晓、赵银斐)6月10日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武汉市成功通过“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近日,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全球共25个城市获此殊荣, 其中我国合肥、济宁、梁平、南昌、盘锦、武汉、盐城7个城市榜上有名。

“‘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此次能够通过认证,是对武汉多年来坚持湿地保护的最大认可,”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湿地面积16.2万公顷,湿地率达18.9%,素来就有“百湖之市,湿地之城”。“但作为一个处于高速发展中的新一线城市,取得这一殊荣,着实不易。”



据介绍,《湿地公约》是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间协定,缔结于1971年,至今已有172个缔约方,我国于1992年加入,2005年入选常委会成员国。为以创促建、提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湿地保护意识,倡导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理念,将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深度融合,2017年,公约组织决定在全球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及申报认证工作。认证需按照《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各缔约国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最后颁发认证证书。

2018年,全球18座城市获得了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我国哈尔滨、海口、银川、常德、常熟、东营等6城座市位列其中。再加上此次通过认证的7个城市,我国已有13个国际湿地城市,数量在世界各国中首屈一指。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际湿地城市”每6年复评一次,要想永久留下这块“金字招牌”,武汉还需继续发力。接下来,该市将进一步加大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建立“智慧湿地”管理模式,继续探索千万级人口城市高速发展中人、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融的武汉模式。

今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湿地盛会,也是该盛会首次在“国际湿地城市”举办。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第3个回答  2022-11-29
就在武汉入选的。
近日,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全球共25个城市获此殊荣, 其中我国武汉、合肥、济宁、梁平、南昌、盘锦、盐城等7个城市榜上有名。
“‘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此次武汉能够通过认证,是对武汉多年来坚持湿地保护的最大认可,”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湿地面积16.2万公顷,湿地率达18.9%,素来就有“百湖之市,湿地之城”。“但作为一个处于高速发展中的新一线城市,取得这一殊荣,着实不易。”
《湿地公约》是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间协定,缔结于1971年,至今已有172个缔约方,我国于1992年加入,2005年入选常委会成员国。为以创促建、提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湿地保护意识,倡导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理念,将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深度融合,2017年,公约组织决定在全球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及申报认证工作。认证需按照《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各缔约国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最后颁发认证证书。

2018年,全球18座城市获得了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我国哈尔滨、海口、银川、常德、常熟、东营等6城座市位列其中。再加上此次通过认证的7个城市,我国已有13个国际湿地城市,数量在世界各国中首屈一指。
今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湿地盛会,也是该盛会首次在“
第4个回答  2022-11-28
武汉获评“国际湿地城市”

发布日期:2022-06-23 访问次数:38 信息来源:湖北省林业局
字号:
banner_03.jpg details_09.jpg details_11.jpg details_13.jpg

  近日,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全球共25个城市获此殊荣, 其中我国武汉、合肥、济宁、梁平、南昌、盘锦、盐城等7个城市榜上有名。

  “‘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此次武汉能够通过认证,是对武汉多年来坚持湿地保护的最大认可,”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湿地面积16.2万公顷,湿地率达18.9%,素来就有“百湖之市,湿地之城”。“但作为一个处于高速发展中的新一线城市,取得这一殊荣,着实不易。”

  《湿地公约》是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间协定,缔结于1971年,至今已有172个缔约方,我国于1992年加入,2005年入选常委会成员国。为以创促建、提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湿地保护意识,倡导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理念,将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深度融合,2017年,公约组织决定在全球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及申报认证工作。认证需按照《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各缔约国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最后颁发认证证书。

  2018年,全球18座城市获得了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我国哈尔滨、海口、银川、常德、常熟、东营等6城座市位列其中。再加上此次通过认证的7个城市,我国已有13个国际湿地城市,数量在世界各国中首屈一指。

  今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湿地盛会,也是该盛会首次在“国际湿地城市”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