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可以离婚吗新的婚姻法规定

如题所述

可以离婚,夫妻一方患有精神疾病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离婚。夫妻一方患有精神病离婚的,要区分情况对待。如果已确认患有精神病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指定监护人的,患病方想要离婚,可以由监护人在保障患病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与未患病方协商离婚。
如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离婚。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只能通过诉讼离婚。由于配偶是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离婚前应先变更监护人,再提起离婚诉讼。想离婚的一方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诉状及副本到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认为夫妻关系破裂的,调解无效,判决离婚。
男方有精神病的话只能起诉离婚,因一方患有精神病而提起离婚诉讼主要有三种情形:
(1)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婚后久治不愈的;
(2)一方婚前患过精神病,但患者和亲属隐瞒其精神病史,婚后共同生活中又复发的;
(3)一方在婚后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另一方要求离婚的。对于因夫妻一方患精神病而起诉离婚的,如果确实属于久治不愈,一方坚决要求离婚,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无效,人民法院可判决准予离婚。但要安排好患者的监护、生活、治疗等问题。
处理精神病人的离婚案件必须注意一些程序性问题:首先,精神病人的诉讼能力和行为能力问题。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需要设置诉讼代理人,一般由父母或者近亲属作代理人,夫妻之间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能作为离婚诉讼的代理人。而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不应该剥夺他们的诉讼权利,在其清醒时,应保障其处理自己婚姻事务的权利。
夫妻双方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1、夫妻双方的财产,分为夫妻共同财产和一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只需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而不用对各自的个人财产进行分割的;
2、其次,对于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优先由夫妻双方先自主协商,可平均分配,也可以不平均分配。如果无法协商一致的,可起诉到人民法院,夫妻双方户口所在地和经常居住地的法院,皆有此类案件的管辖权;
3、夫妻双方分割财产时应当照顾无过错方、女方和子女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