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干粮》全文

紧急呀!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一袋干粮

  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我们现在真是幸福,有爸爸,有妈妈,还在那幺好的条件下读书。)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幺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跟着红军可是要能吃苦耐劳的,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小兰?)

  一说草地,大家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哇,那这怎幺能叫草地呢,应该叫水泥地。)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当然了,老百姓都迁走了,这样的地方谁也生活不下去。)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和小兰一看,又高兴又乐得蹦蹦跳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下来,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草地上的粮食很难找,一粒米也没有,野菜倒是有一大堆,小兰捡的还不够吃一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是粮食吗?贡献一点给小兰这个可怜的小红军吧。)

  小兰一看,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幺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小兰不知道在地主院子里挖吗?)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20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小兰,你收下吧,你不吃会饿死的。如果你饿死了,红军就少一个人力,没有人照顾他们了。)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能吃它20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好可怜,这些找到的干粮还要和野菜混在一起吃,吃坏人的!注意身子,小兰。)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他们用树干搭起一座桥,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身子一歪,小兰连忙扶住了他。可小兰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冲走了。(怎幺搞的,伤员早不咳晚不咳,现在来咳,害苦了小兰,她吃什幺呀?)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幺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幺东西掉到河里了?”(算伤员还挺关心人,可人家米袋掉了,你要善于观察呀。)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幺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

  “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幺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幺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幺能吃他们的呢?(小兰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为了大家吃的多,自己却坚持下去,没准儿明天就饿的反胃!)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小兰真傻,身子要紧,这样的菜一点儿也没有营养,甚至还有细菌,吃坏你的。)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一点劲都没有,一下晕倒了,看护长把她背起来。(看我是神机妙算诸葛亮,算到了你会拉肚子,可是你的抵抗力还不错,要是我,吃一口就晕了。)

  看护长是40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幺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这个好东西要打双引号,在这个艰难时刻,怎么会有好东西吃呢?)

  “好!我不看。”

  看护长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幺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幺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看护长,现在你才察觉到可怜的小兰吃的是野草呀,再晚一天,可能小兰就生病了呢。)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幺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对呀,参加革命的人都把对方当兄弟姐妹看待,小兰也想让大家吃好的,所以也把他们当兄弟姐妹看待,这种可贵的精神一定要学习!)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那里还真是一个不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告诉了别人秘密,他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那可是秘密大暴光呀。)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不,不,谢谢大家……“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原来吃野草是笑嘻嘻地样子,想隐瞒过去,现在有干粮也不说声谢谢,好矛盾呀。)

  这天夜里,小兰怎幺也睡不着。回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跟着红军走就是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生体验,大家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才能胜利!)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自己身为共产党的人民,应该处处服从党的命令,做好共产党的接班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4
一袋干粮
《一袋干粮》是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中途要过一座桥,她为了照顾伤员不慎把自己辛苦积攒的一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事后,煮野草装作饭的时候被发现,大家知道后都给予小兰自己的食物,使她很感动。
作品名称
一袋干粮
文学体裁
散文
快速
导航
道理
原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 13 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走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
“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像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嗯……”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像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 40 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
“好!我不看。”
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一看隐瞒不了了,只好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 不,不,谢谢大家……”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1][2]
道理
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那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说
我要分享见解,
点击发布
纠错
参考资料
第2个回答  2020-03-26
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我们现在真是幸福,有爸爸,有妈妈,还在那幺好的条件下读书。)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幺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跟着红军可是要能吃苦耐劳的,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小兰?)
一说草地,大家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哇,那这怎幺能叫草地呢,应该叫水泥地。)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当然了,老百姓都迁走了,这样的地方谁也生活不下去。)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和小兰一看,又高兴又乐得蹦蹦跳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下来,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草地上的粮食很难找,一粒米也没有,野菜倒是有一大堆,小兰捡的还不够吃一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是粮食吗?贡献一点给小兰这个可怜的小红军吧。)
小兰一看,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幺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小兰不知道在地主院子里挖吗?)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20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小兰,你收下吧,你不吃会饿死的。如果你饿死了,红军就少一个人力,没有人照顾他们了。)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能吃它20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好可怜,这些找到的干粮还要和野菜混在一起吃,吃坏人的!注意身子,小兰。)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他们用树干搭起一座桥,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身子一歪,小兰连忙扶住了他。可小兰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冲走了。(怎幺搞的,伤员早不咳晚不咳,现在来咳,害苦了小兰,她吃什幺呀?)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幺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幺东西掉到河里了?”(算伤员还挺关心人,可人家米袋掉了,你要善于观察呀。)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幺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
“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幺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幺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幺能吃他们的呢?(小兰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为了大家吃的多,自己却坚持下去,没准儿明天就饿的反胃!)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小兰真傻,身子要紧,这样的菜一点儿也没有营养,甚至还有细菌,吃坏你的。)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一点劲都没有,一下晕倒了,看护长把她背起来。(看我是神机妙算诸葛亮,算到了你会拉肚子,可是你的抵抗力还不错,要是我,吃一口就晕了。)
看护长是40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幺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这个好东西要打双引号,在这个艰难时刻,怎么会有好东西吃呢?)
“好!我不看。”
看护长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幺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幺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看护长,现在你才察觉到可怜的小兰吃的是野草呀,再晚一天,可能小兰就生病了呢。)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幺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对呀,参加革命的人都把对方当兄弟姐妹看待,小兰也想让大家吃好的,所以也把他们当兄弟姐妹看待,这种可贵的精神一定要学习!)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第3个回答  2020-03-10
 一袋干粮

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我们现在真是幸福,有爸爸,有妈妈,还在那幺好的条件下读书。)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幺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跟着红军可是要能吃苦耐劳的,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小兰?)

一说草地,大家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哇,那这怎幺能叫草地呢,应该叫水泥地。)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当然了,老百姓都迁走了,这样的地方谁也生活不下去。)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和小兰一看,又高兴又乐得蹦蹦跳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下来,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草地上的粮食很难找,一粒米也没有,野菜倒是有一大堆,小兰捡的还不够吃一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是粮食吗?贡献一点给小兰这个可怜的小红军吧。)

小兰一看,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幺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小兰不知道在地主院子里挖吗?)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20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小兰,你收下吧,你不吃会饿死的。如果你饿死了,红军就少一个人力,没有人照顾他们了。)
第4个回答  2017-12-09
发错人传统冬天夏天穿衣服不不不不不用 过丰富和家具丰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