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和谐湖南

如何建设和谐湖南

  题记

  从孔子提出“以和为贵”、“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开始,到“天下大同”的理想,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中华民族对“和谐”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

  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惠民安民的政策环境,和谐安定的法制环境,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张春贤同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勾勒出的优美画卷,为我们构建和谐湖南指明了方向。

  连日来,围绕着力构建和谐湖南这一宏大命题,出席省党代会的代表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民主团结:和谐湖南的前程

  祁东县灵官镇毛桥村近年来筹资100多万元,解决了村里饮水、灌溉、交通、通讯等一系列问题,方便了群众,促进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发扬基层民主,实行村务公开,获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村党支部书记程立功代表的话语充满了自豪。

  代表们普遍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政治生活与社会管理,对重大事务享有知情权,就各项重大决策和立法建议进行充分表达和交流,能更好地反映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和谐湖南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使我们的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营造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关键在党。今年8月到10月,省委在全省开展的“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共收到献计献策信函1.1万多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各个领域,集中表达了期盼湖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共同心愿。

  娄底市委党校副校长廖楚雄、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李先胜等代表认为,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构建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党内民主,二是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努力保持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

  “张春贤同志在省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和谐湖南需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作用,切实做好各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我们统战工作者要为此而努力工作。”邵阳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王长忠代表认为,必须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实施部署过程中,不断拓宽统一战线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渠道,丰富民主参与的内容和形式。

  营造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离不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衡阳市总工会副主席李桂英、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赵振营等代表认为,和谐社会是人民享有广泛民主的社会。当前,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许多基层单位,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实际上并没有落到实处。由于缺乏民主和民主渠道受阻,以致出现了企业决策失误、职工利益受损、劳动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不断、上访告状频发等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的毒瘤。工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在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要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疏通基层民主渠道,保护职工民主权利,促成完善民主参与机制。

  惠民安民:和谐湖南的落脚点

  构建和谐湖南,必须从保障民生开始,认真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的问题,将惠民安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代表们在讨论中形成的共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抓就业,就是抓发展、抓增收、抓稳定。我们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当作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来抓。”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赵湘平代表告诉记者,自2004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每年为民办“八件实事”,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再就业就是实事之一。今年1至9月,全省新增城镇就业54.81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22万人。赵湘平认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省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城乡就业。

  与就业工作相随而行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实利益密切相关。”郴州市民政局局长陈少忠代表说,当前,困难群体仍占相当比重,应当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援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为配套,以自然灾害紧急救助、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集中供养、经常性社会捐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应针对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救助内容和救助对象,对不同的困难家庭分类实施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或临时救济。

  “上学难,上学贵”也已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岳阳市教育局局长王志明代表认为,“上学难”牵涉的实际上是公共服务均等的问题。最好的公共政策,应该是为那些最弱势的群体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这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王志明告诉记者,为破解“上学难”的问题,岳阳市将多管齐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摆在突出地位;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积极开展城镇学校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活动;推广“片联校”农村教育管理模式,完善落实农民工子女入学办法,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入学工作;认真落实对农村中小学贫困生“两免一补”的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扶贫助学力度,建立扶贫助学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困难家庭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公平正义:和谐湖南的“安全阀”

  “我只是一个‘扫大街’的,但党和政府给了我许多荣誉,我的付出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使我觉得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所做的事情蛮有价值。这,就是一种公平。”曾获得全国市容环卫先进个人、建设部劳动模范等荣誉的常德市环卫处清扫班班长邓亚兰代表用朴素的语言解释自己对“公平”的理解。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代表们认为,在调节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才能取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和接纳,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

  株洲市市长颜石生代表指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一个人固然关心自己在付出劳动后得到了多少,但更关心比较意义上的所得,也就是说是不是得到了公正与公平的对待。如果比较的结果是自己处于较低的地位,就会产生被排斥感和被剥夺感,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一旦这种不平衡超过一定的限度,社会矛盾就会加剧。所以,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安全阀”,有公平社会才会稳定,才能长治久安。

  “从今年开始,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一年算下来,我每年将少缴个人所得税200多元。虽然数目不是很大,但对我们普通干部来说,已觉得很不错了,尤其是从中看到了中央努力调整个人分配收入不平衡的决心。”来自涟源市农业局的朱广波代表深有体会地说,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只有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体制上着手。”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区委书记杜亚玲代表认为,只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才能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更加体现公平,有效地促进社会共同富裕。

  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执法和司法的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谈敬纯、益阳市检察院检察长朱国祥等代表认为,执法和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加强人权司法保护,完善执行工作机制,促使执法和司法公正。

  安定有序:和谐湖南的“晴雨表”

  “安定有序是社会和谐的‘晴雨表’”。一个动荡不安、混乱无序、矛盾激化的社会,绝对不是和谐社会。只有在安定有序的环境里,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形成和谐相容的局面。要实现社会安定有序,必须实行法治。这是许多代表表达的共同观点。

  省司法厅厅长周敦扣代表认为,实行法治,是确保社会和谐安定的根本之策。必须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把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纳入法制化轨道,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使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制度化、法律化,能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重在预防,重在积极调处社会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永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蒋善生代表告诉记者,近年来,永州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预防功能,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积极拓宽调解领域,在主动、及时调解婚姻家庭、山林权属等传统民间纠纷的同时,积极介入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重点解决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发生的各类重大群体性纠纷。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

  “实现社会安定有序,必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局长龙德忠代表、武警湖南总队长沙市支队政委陈维旭代表谈到,必须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影响的治安问题努力开展工作,提高对严重暴力犯罪等疑难案件的攻坚克难能力,以及对多发性、侵财性等群众关注热点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社会治安的控制能力。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群防力量,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自身的安全防范,有效地发现犯罪、预防犯罪、减少犯罪。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常德市妇联主席龚美爱、株洲市妇联主席杨玉芳代表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化,人们的家庭观念、婚姻观念等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家庭出现了价值观扭曲、婚姻稳定性下降、家庭暴力加重等问题,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隐患。因此,确保家庭的和谐稳定,对于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要。

  山清水秀:和谐湖南的“氧吧”

  在讨论省党代会报告时,许多代表提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资源低度消耗的生产体系和效益持续增长的经济运行体系,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省科技厅厅长王柯敏代表说,随着我省“三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剧。总体上看,我省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生态功能还不完善,保护环境的压力较大。要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高效利用资源,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资源环境保障能力。

  “旅游与环境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湖南是旅游大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来自张家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岳阳、衡阳等地的代表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给予了高度关注。

  岳阳南湖风景区工委书记张慕尧,张家界市委常委、永定区区委书记余怀民,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局马龙林管站干部陆安信等代表提出,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必须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工作,加大对旅游区、旅游项目的生态环境监察、监管力度,禁止在旅游区及周边地区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设施和对环境有害的项目。旅游区、旅游项目要严格按照生态保护需要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禁止毁林毁草、乱采滥挖野生植物、开山取石、挖土采沙、围湖造田、改变自然水系等破坏生态的行为。

  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节约”。长沙市市长谭仲池代表说,长沙是一座具有优越自然禀赋的城市,又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城市,季节性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时有发生。因此,长沙市将在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坚持倡导节约理念,建设节约型城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伟大长征。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求富裕、求公正、求安定的愿望,有效协调和改善各种社会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摘自张春贤同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