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答好高中政治主观性命题

如何答好高中政治主观性命题

怎样解答高中政治主观性题

解答高中政治主观性题,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特别是设问有一定难度的题,学生更是觉得无从着手,不少学生的答案表现出内容空乏,思维混乱,不知道该用什么知识原理,对原理观点的表述也不清楚,找不到怎样把知识原理与材料结合分析,答题总是显得无话可说。为此,笔者把目前比较常见的高中政治主观性题大概划分为简答题、判断题(辨析题)、举例题、说理题四个类型,谈谈自己认为应该怎样解答。当然,这仅是一孔之见,在这里只作抛砖引玉,并非答题规律。

一、简答题:原理(概念)·关系·意义

有的简答题,考察知识相当基础,设问比较简单,有的是分项设问,答题方向比较明确,答案内容比较确定,考察记忆的成份多,学生只要对所考察的知识比较熟悉就容易回答完整。

例1:《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需要划清唯物和唯心的界限;正确区分和对待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在信仰方面出现的问题;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做坚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而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请回答:(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2)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努力?

此题考察的知识就相当基础,答题的方向和思路都比较明确,并且给定的材料并不是答题所必须的,因此,答案可不考虑观点与材料结合分析。

有的简答题,比较而言设问较复杂,考察分析思维和知识运用等能力的成份比较重。回答这一类型的简答题,一般是:先讲概念、原理,然后谈涉及的关系,根据需要略加展开讲作用、意义。

例2:既然矛盾具有特殊性,为什么要推广典型经验?

此题直接涉及到矛盾的特殊性,因此,答案的第一层应该回答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除此之外,从“典型经验”分析,还涉及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因此,还应回答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回答了相应的原理,但还没有直接回答清楚“为什么”。因此,第二层还应回答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与“经验”和“典型经验”之间的关系以及推广典型经验的意义,为了答案的严密性,还应指出推广典型经验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等内容。

二、判断题:表态·说理·讲实际

判断题经常是以辨析题的形式出现,解答这一类题,要求辨别判断与分析说理相结合,以分析说理为主。这一类题是着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辨别判断是非的能力和知识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答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解答这一类题的基础是懂题意,要读懂题,理解题意,抓住关键字词,认真审题。关键是会思考,要善于思考,思路要开阔,能随时打开思路去调集与命题有关的知识原理,组织要回答的内容,安排答题的层次。前提是辨准确,有“判”才有“断”,有“辨”才有“析”;“判”不明,“辨”不准,就“断”不清,“析”不透;“判”明“辨”准才能找到答题的方向。重点是分析透,在“判”“辨”的基础上,以分析说理为主,说理要充分,逻辑要严密。解答这一类题的方法和步骤,一般是:先判断表态,后分析说理;或先分析说理,后判断表态;或边分析说理,边判断表态,然后,根据题的要求结合原理联系实际分析。

例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因此,答案要让人能够看出你对该原理的理解是全面准确的。回答可以采取“先分析说理,后判断表态”的思路进行。首先,指出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两个方面的内容。其次,指出意识具有不同的性质,即具有“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之分,然而,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不同,即具有“促进事物的发展”和“阻碍事物的发展”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再次,根据前面给定的原理对题中的观点作判断表态,指出题中的说法只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局限在意识的反作用方面,而意识的反作用又只看到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一面,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三、举例题:举例·说理

这一类型的题比较而言,学生容易回答,主要是以理说例,或以例说理,而例又是答题人自已列举的,用自己熟悉的事例来说明题中的观点,或用题中的观点说明自己熟悉的事例,相应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举例题在当前高中政治主观性题中相对来说所占比例不大,不是经常所见,所以,这里不再举例多讲。只是说解答这一类题,一般是:先举例,后说理,要求在以理说例,或以例说理时都要做到紧扣题意而要不离题,举的例要典型,分析的角度要取好,语言要精辟。

四、说理题:原理(概念)·分析·联实际

从广义上讲,政治主观性题都是说理题。但在这里讲的说理题是指要求分析说理的成份重,考察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比较突出的一类题。这一类题从题的材料到设问都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这一类题,一般是:按照原理,联系实际,紧扣题意,层层分析,讲透道理。

例4:“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请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怎样?

解答该题在思考用什么原理的问题上并不难,题中设问已经给予了提示。因此,在回答时,首先就应指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一原理的内容。其次再用原理层层分析说明,指出“法治”与“德治”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分别讲清楚二者怎样“对立”和“统一”,说明法治属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范畴,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法治为德治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德治为法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上面谈的政治主观性题的这四个类型并不一定是截然分开的,一个具体的题可能具有其中的几个类型特征,这就要求答题时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思考解答的思路,理顺答题的步骤,做到运用知识原理正确,按照题的要求,恰当联系实际,抓住要害,“对症下药”,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要点完整,重点突出,分析透彻,说理严密,语言表达准确、科学、规范、精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2
1,分析句子先找出容易看出的哲理观点;
2,再结合整体找出主线思路阐述问题;
3,总结命题要领做到点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