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谁的》读后感

如题所述

昨天晚上,陪孩子阅读《月亮是谁的》。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巢鼠唯一的朋友月亮,有一天毫无征兆的便不见了。小巢鼠很着急,到处寻找他的朋友月亮。鸭子说月亮在池塘里,小松鼠说月亮在树梢上,小野兔说月亮在山坡上,可是大家都没有找到月亮,月亮去哪儿了呢?大家开始互相责怪起来,觉得是对方偷走了月亮,直到一场大雨来临,大伙儿才在避雨中化解了矛盾,成为了好朋友,并且明白了“月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乐于分享的人,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很自然地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其实生活中见到过很多不懂得“分享”的孩子,比如: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玩。这也不奇怪,如今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独苗,被人捧着护着,孩子在家是个“衣来伸手”的小公主,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从小养成成任性,执拗、自我为中心、独霸一方、唯我独尊的性格。成长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渐渐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难以与人友好相处,在班集体中没有团队精神等一系列现象。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愿分享,大概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没有了,这时要让孩子明白、理解、分享其实不是没有了,分享是一种互利。自己与别人分享了,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自己。比如:把玩具分享给同伴玩,同伴也会把玩具给自己玩,这样就可以玩两个不同的玩具。过生日时,请小朋友吃蛋糕,同伴也会回报给你快乐的笑脸、真心的祝福。这样就在吃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培养幼儿的分享的行为,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交往的乐趣。另外,分享能使孩子更快的成长,而且有利于屡清自己做事的思路,做事更有条理性。

我们做家长的,有必要在家庭氛围中构建一种爱的和谐的分享的氛围。要让孩子明白分享不只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美德。而让孩子学会分享,关键在于天长日久的体验。 比如让孩子明白,自己有5个苹果,自己全部吃完就只能尝到一种水果味道。假如自己吃一个,余下的4个分享给其他小朋友,那么,你就可能会收获香蕉,草莓,乃至冰激凌的不同口味。最主要的交到了新朋友,收获了友谊。比如你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分享给别人后,你的快乐就会加倍。比如你孤单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说出来和朋友分享了,你的心情就好多了,你的烦恼就会不异而飞或减半。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例子,真的是处处皆学问!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处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孩子也一样,因此,不管孩子是物质分享还是精神分享,当孩子一旦有了分享行为,父母就应当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肯定。及时用鼓励、赞赏、奖励向孩子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等方式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

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为人处事的言行举止都是父母的“翻版”。因此,为人父母的一定要为孩子做个好的榜样。

后记:吾儿在平常生活中,还算懂得跟人分享(珍爱物品偶尔除外)。自昨晚看过《月亮是谁的》这本书,结合自己日常感悟,便有了这篇读后感(注:母亲篇),以此来激励自己!更愿意以此分享给校讯通家人们!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共同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