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中,第四自然段描写工作条件恶劣的句子,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如题所述

好处:用反衬手法,突出主人公形象,说明他不畏艰难为国家设计铁路。

《詹天佑》作者不详,具体原文片段如下: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詹天佑》一文通过詹天佑在外国人的讥笑下坚毅的接受任务、亲自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四个方面来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作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者,詹天佑被人们称作中国铁路之父。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在中国法学上也拥有立章建制的伟大创举。詹天佑不仅是一位高级工程技术专家,还具有卓越的管理才能。早在1905年京张铁路修筑之初,他便制订各级工程师和工程学员的工资标准并与考核制度结合实行,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先进性和革命性的。1916年,作为交通部技监的詹天佑在主持全国交通全议时制定了130项包括勘测全国铁路、统一路政、制订标准、人才考绩管理以及整顿交通财政在内的决议案。由于詹天佑为我国早期铁路标准化和法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17年香港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