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后人信以为真而且广为流传的伪历史?

如题所述

      滑铁卢战役的最大赢家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和英国将军惠灵顿指挥的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的滑铁卢村展开大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滑铁卢战役。黄昏时分,反法联军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拿破仑的军队败局已定。这时,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商业情报员悄悄地撤离战场,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又转到奥斯坦德港。深夜时分,他跳上了一艘有特别通行证的快船。6月19日清晨,他在英国的福克斯顿上岸。他的老板正在那里亲自等候。老板接过信件,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一下战报标题,然后就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老板名叫内森·罗斯切尔德,而这个名叫罗斯伍兹的人,则是受雇于罗斯切尔德商业家族的情报员。

  罗斯切尔德商业家族的创始人是梅耶·罗斯切尔德,他原本是法兰克福的一名金匠。后来涉足银行业。到1800年的时候,罗斯切尔德家族已经成为法兰克福最富有的犹太家族。内森·罗斯切尔德是梅耶·罗斯切尔德的第三个儿子。1798年,他被父亲从法兰克福派到英国开拓罗斯切尔德家族的银行业务。内森是一个城府极深行事果决的银行家,到1815年,他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与此同时,内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兰克福打理罗斯切尔德家族银行的大本营,他的二哥所罗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家分支银行。他的四弟卡尔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一个银行,他的五弟杰姆斯也在法国巴黎建立了一家银行。罗斯切尔德家族由此成了金融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国际银行集团。

  早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罗斯切尔德家族就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的情报人员派驻欧洲所有的大城市。更关键的是,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和准确度远远超过了官方的信息网络。正因如此,罗斯切尔德家族才能在第一时间得知了滑铁卢战役的结果。

  滑铁卢战役的结果不仅在军事上意义重大,而且对金融界的影响同样深远。如果拿破仑的大军取胜,则法国就会成为欧洲的主宰,英国公债的价格就将大跌;相反,如果拿破仑战败,则英国主导欧州英国公债就会大涨特涨。

  内森·罗斯切尔德的商业才能在这个时候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回到伦敦股票交易所后,他并没有大量买进英国公债,而是反其道而行,让交易员大量抛售英国公债。由于被大量抛售,英国公债的价格开始下跌。越下跌越有人跟着抛售,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几个小时后,英国公债的价格就只剩下了原价的5%。这个时候,内森·罗斯切尔德又让交易员大量买进英国公债。到了6月21日晚11点,英国军队在滑铁卢取得胜利的消息才传到伦敦。此H寸的罗斯切尔德家族因持有大量的英国公债,已经成了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这意味着英国人以后向政府缴纳的各种赋税,绝大多数都成了罗斯切尔德银行的囊中之物,罗斯切尔德家旅也由此控制了大英帝同的经济命脉。有人估算,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滑铁卢战役之后一两天之内赚到的钱就超过了拿破仑打十几年战争的收获。内森·罗斯切尔德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之情,他说:“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样的人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我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

  凭借着滑铁卢战役的这次狂赚,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势力急速膨胀,很快就操控了整个欧洲的金融市场。有人估算,到1850年,罗斯切尔德家族就积累了60亿美元的财富,成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此后,他们在家族银行体系中首先建立了不用实物黄金运输的账目清算系统,而这竟成了今天国际金融的通用规则。更让人震惊的是,他们家族竟然长期控制着国际市场上的黄金定价,自到2004年才宣布退出。

  1812年,梅耶·罗斯切尔德去世,去世之前,他立下“森严”的遗嘱,绝对不准后人向外界透露家族的财产情况——他的遗嘱确实被后人严格执行,所以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人能清楚地说出这个家族到底有多少财富。可是,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罗斯切尔德家族一直控制着欧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业,这一点,从来都是不争的事实。

  总之,滑铁卢战役虽然只打了一天,但这一天足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滑铁卢战役之后,反法联军很快攻占了巴黎,声名显赫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之前曾有过一次退位),之后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由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英军的指挥官惠灵顿将军一战成名。可是,很多历史学家指出,在滑铁卢战役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惠灵倾将军,而是罗斯切尔德商业家族。利川早获悉滑铁卢战役结果的信息优势,内森·罗斯切尔德在金融领域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拿破仑的滑铁卢成了罗斯切尔德商业家族的凯旋门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27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这一套。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园,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战。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候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茫茫无垠(yín)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

齐军走出迷谷,打败了孤竹国,答里呵和黄花也被乱兵杀死,孤竹国也就被灭了。胜利之后,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山戎、孤竹一带的土地足有500公里之多,全送给您吧。”燕庄公急忙说;“那可不敢当。靠您的帮助,我们才保全了国土,现在已经是感激万分了,哪里还敢收您的土地呢?”齐桓公说:“您不要客气了,北部边疆十分重要,您把它治理好,勿使边民来犯,向天王纳贡,这是我们大家的光彩。再说齐国离这里这么远,鞭长莫及,也管不了啊!”这么一说,燕庄公就不好再推辞了。

齐桓公班师回国之日,燕庄公亲自送行。一路上两人边聊边走,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出了燕国边界50里。直到他们分手的时候,齐桓公才猛然想起周礼的规矩,就说:“古往今来,诸侯送诸侯不得送出边界,我们怎么能违反规矩呢?”说着就要把这50里土地割让给燕园。燕庄公已经得了500里土地,说什么也不肯再要齐国的50里地了,可齐桓公一心要别人承认他是霸主,说话做事既讲信用,又守规矩,所以非要燕庄公收下不可。就这样燕国又得到50里好地。

诸侯们见齐桓公千里迢迢亲自率军援救燕国,打了胜仗还不贪土地,没有一个不从心眼里服他的。从那以后,齐桓公这个霸主的威信就更高了。

第2个回答  2017-09-29

说古代明朝,明军装备了几十万件火器,戚家军火器装备几乎达到半数兵员,也就是说没两个士兵就有一个拿火枪的。那么村里的铁匠,为什么不会打造火枪?难道这么多火枪火炮都是朝廷发的?实在是经不住推敲!还有我看过的明朝小说和清朝小说也不少了,提到士兵拿火枪的几乎没有,如果士兵普遍装备了火枪,怎么能逃得过这么多的小说家的眼睛?任何文学形式都不描写?看看外国人的那些作品里,描写火枪的有很多很多。这才是真实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