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姑父”和“姨夫”谁更亲?有道理吗?

如题所述

因为我们中国特别讲究礼仪上的东西,所以说我们面对不同的亲人称呼也完全不同。

姑父是自己父亲的妹妹或者姐姐的丈夫,它算是富硒社会里面重要的一部分,而姨父是自己母亲的姐姐或者妹妹的丈夫,它算是母系社会里面的一部分,他不是一个血缘关系的,简单的来说就是,姑父是自己父亲这一边的人,姨父是自己母亲这一边的人,也就是一个是自己爷爷奶奶这边的,一个是姥姥姥爷那边的,本质上来讲我觉得区别并不大,都是对亲人的一种尊重的称呼,主要就看平常的走动怎么样,彼此之间接触够不够多,而不是说单纯的通过一个称呼去判定到底跟谁更亲近。

有一句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我觉得这句话放到普通的亲情关系中也同样是这样,有的时候亲兄妹,可能走的都不如堂兄妹关系更近,因为根据农村的地域关系,离得近的自然接触就够多,比如说自己家和自己父亲的堂兄弟的家,就在邻居,或者说一趟房子,一通胡同之中,平常有什么事情都是相互帮忙的,接触的更多那自然关系就更好,反观那些隔了一个市,甚至说隔了一个省,一年才见一次面的,亲的兄弟姐妹也不见得有每天接触的,关系更好。

按照我们现在的这种传统观念来讲,虽然现在讲究男女平等了,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更多的重视自己父亲这一边的,亲人就想说绝大多数人年龄大一点的都是更多的认为爷爷奶奶比姥姥姥爷要亲近,现在可能有所不同了,因为现在有好多孩子是姥姥姥爷带大的,也一样亲近,只不过说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讲,姑父比姨父的关系更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5

姑父和姨夫相比,姑父比姨夫亲,因为姑表亲比姨表亲还要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姨表亲姨娘死了,亲戚也断了根。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我们从字面上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姑父,后面是父亲的父,姨夫是夫人的夫人的夫,在中国这个以复姓为传统的国度里面,姑表亲自然就比一表亲要亲上一些。在农村,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城里,姑表亲和姨表亲在父母大人都在的前提下,就是一样亲的,反之就都淡了。

1、姑表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在我的家里面,我的父亲英年早逝,剩下姑姑这头的人,大家虽然平时很少接触,但是还是彼此惦记。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刘,我的姑姑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非常疼我们,那时候吃的奶粉,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姑姑从大城市里面给我们买过去的。所以对于姑姑的这份恩情,我们会永远记得的。后来虽然父亲去世了,但是也是会经常和姑姑通个电话的。亲情的纽带依然还是在的。

2、姨表亲,姨娘不在,亲戚也就没了

我二姨去世以后,家里面的几个哥哥姐姐走动的也不太频繁了。可能是他们都在忙着做生意,也没有时间互相联系。感觉亲情之间的关系也就越来越淡了,虽然我的母亲还在世,但是因为各自都在忙碌着,所以也没有时间联系这份亲情。这或许就应了那句话,姨娘不在,亲戚也就慢慢疏远了。

不过妈妈常提醒我们,无论是姑姑那头的亲戚,还是二姨这头的亲戚,都是我们一辈子的亲戚,因为大家身上都流着共同的血。亲人就是这辈子非常有缘分的人,但是上辈子对我们有恩的,我们这辈子来报答的人。

第2个回答  2019-10-01
虽然一般都会说姑父更亲,但其实是姨夫更亲些,因为女生比较重亲情,所以妈妈和姨姨们联系的多些,导致自己孩子和姨也走动的多。
第3个回答  2019-09-29
其实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姑父”和“姨夫”都是一样的亲。姑父是父亲的妹夫,姨夫是母亲的姐夫或妹夫。我觉得谁离得近,经常来往可能感情上显得亲一点。
第4个回答  2019-09-29
按理说姑姑是爸爸的姊妹,姑父应该是亲一点,但在现实生活中姨是妈妈的姊妹,妈与姨的走动就比较多,走动多了就显得姨夫好像又亲了,至于说谁更亲,这就看当事人与谁走动多谁就更亲,不是说有亲戚再亲常年不走动还没邻居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