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被骗82万称从不看朋友圈,学成“书呆子”有用吗?

如题所述

‍‍

书呆子没用!还很危险!

百无一用是书生!知识分子不等于书呆子,书呆子不等于知识分子。

其实知识分子分两种,一种是学以致用的,将知识活用起来的知识分子,一种是钻进了知识文字里面,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的人生只是从书本里面获得的局限认知,整个人生的广度和幅度只有书本那么大。

这样的人整天只适合做学术,只适合在他固定的单纯的领域里面生活,一旦跟外界接触就会产生氧化反应。就会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弱智,那么的愚蠢!

我身边有一位博士生导师,他天天在学校里面教一群顶尖的知识分子来做学术,但是他连菜市场都不知道怎么走,他连一斤鸡肉多少钱一斤青菜多少钱?他完全就是没概念。

有一次她跟着女儿去菜市场,他看到自己女儿一路在玩手机,然后买完菜拿着东西就走。他就很好奇的问女儿,你怎么买东西不给钱呢?她女儿就很无语的说,我已经付过了呀,然后这位博士生导师就说我怎么没看到你付钱呢?她女儿哭笑不得的说,我是用手机二维码刷付钱的。

这位博士生导师就很惊讶,他完全想象不到,怎么钱可以从手机里面出来。

这类书呆子还算好的,有的书呆子,他甚至会产生一些非常偏激的观念,她会跟身边的朋友家人产生很大的分歧,把整个家庭生活闹的沸沸扬扬。陈旧的观念,封建的思想不断的在禁锢着他们。他们读的书越多,越像极了一个ai机器人,一个知识的生产平台。

他们只能生活在像温室一样专业、单纯的领域里面,一旦跟外面接触,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跟它完全格格不入。

这类人也最容易被上当受骗。远离科技,远离社会,远离这个世界,博士被骗的消息也屡屡见诸报端。不看朋友圈,有的连微信都没有,都不会用。

他们既单纯又可悲。

同名微信公众号业余书生(ID:hicoming),生活元气捕捉者。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5

近日,电信诈骗分子又一次得手了。这次的受害者,是一位在广州高校做科研工作的女博士,她被假冒“公检法”的骗子,通过电信诈骗,5天骗走了85万元。

这件新闻刚一爆出,就成了各大平台的热门话题。

首先,学成“书呆子”肯定是不行的。

身处社会之中,不与各色人等打交道,没有一点社会经验是不行的。

这不,这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博士,就被骗子骗走了多年积蓄的巨款。

其次,个人特别反感,网上某些人抓住博士,尤其是女博士这个群体不放,讥笑什么博士不是精英吗,不是很聪明吗,怎么还被骗之类的。

博士也是人,也会犯错,也会上当。

而且,个人接触过几个博士,发现博士都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清高。

说实话,答主并不喜欢和博士打交道。总觉得他们说话时表情都凌驾于他人之上,一副胜利者的样子,好像所有人都是他们学业竞争过程中的失败者。

当然,人家确实是学术高手,有作为胜利者的资本,这一点,不服不行。

第二,不擅长甚至不屑于社交,只想自己待着做自己的事情。

很多博士都像此次事件中那位女博士一样,平时甚少社交,喜欢待在工作单位或者学校里,导致社会经验反而比普通人还少。

这次事件中被骗的那位博士,算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了。

第三,最重要的,答主发现,很多博士因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长时间太过专注,导致其他方面,尤其是生活社交领域,出现了“退化”的现象。

举个例子,当年爱因斯坦养了两只猫,一大一小,为了方便猫猫自己出门遛弯,爱因斯坦在自家门上开了两个洞,也是一大一小,供猫猫进出。

结果,有人看了,笑着问他:“难道小猫不能从大洞进出吗?为什么要开两个洞?”爱因斯坦恍然大悟。

你能说爱因斯坦傻?你要比爱因斯坦聪明,你发明相对论试试?

因为博士专家们在一个方向上投入太多,导致在其他方面,连普通人都不如。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博士专家,有时候好像跟刚出校门的学生一样,有时行为处事,甚至像小孩子一样的原因。

虽然说,术业有专攻,但是,必要的生活经验还是不可少的啊。


欢迎点赞并关注本答主

第2个回答  2018-01-16

书呆子的行为有用也没用,有用的是科研,没用的是呆板的生活方式,怎么这样说呢,看看这位博士吧。一说博士就是高学历智商的代表,让人仰望,但是现在的社会中学历并不是唯一的通行证,有些人顶着博士的光环,却因为缺少社会经验而显得木纳。

最近在广州某高校做科研工作的女博士饶源(化名)就上了电话诈骗的当,其实骗子的话,都是老套路了早就被曝光过,骗子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人”通过电话,引诱她将钱款打入一个所谓的国家账户,等到连续5天汇款85万元,再也联系不上对方时,这位博士才反应出来是被骗了。

这多么熟悉简单的套路,一位博士却就这样轻信了骗子的谎言,重点是这个诈骗套路,N年前就在网上新闻上各大媒体上提出过警示,告诫大家不要轻信,但是这位女博士却就信了,还连续5天汇款,想想也觉得是不可思易的。

事后这位博士说,自己和丈夫都是农村的孩子,一头只知道刻苦学习,才走到今天的。她也牺牲了太多与家人与朋友相处机会,这10年来都泡在实验室,生活圈子非常有限,她对新闻八卦没有兴趣,连我们最爱刷的微信朋友圈功能是关闭的,这完全是个相对闭塞的社交环境了。

饶源这是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做到了极致。想想也是咱们教育的悲哀,科研需要全神贯注,但是也不能没有个人生活的概念,毕竟人是社会的动物。这次只是骗了她自己钱财,如果更上升到让他人骗取国家资源的时候,她们会是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呢?不敢相像。

想想目前有些院校专门鼓励并架设各种社团,激发大家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视也是相当有必要的,出了家门进校门,进了校门进科研的门,一个路走到底,都不知道阳光下也有阴影,实在是可惜了这些教育资源。

第3个回答  2018-01-15

博士被骗82万称从不看朋友圈,学成“书呆子”当然没什么用啦!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涨知识,活学活用,能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而且我们社会所需求的是人才,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的人!

作为我们的父母当初花那么钱,把我们送入学堂读书是为了什么?他们自己吃过很多苦,所以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希望我们能够在学校里好好学习,能够把知识变成自己有用的东西,将来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白了,孩子们能够超过自己,比自己有能力,能够光宗耀祖,让自己脸上有光!

作者相信,读书很好的人,把书读成“书呆子!”不是真的很呆!而是缺少实践经验,没能把知识活学活用,说白了他的潜能没有被开发,所以让人感觉他是个书呆子。对于这种类型的人,就要让他锻炼,在社会上多多实践!

第4个回答  2018-01-15

学成书呆子肯定是没有用的,因为哪怕你成为了一个厉害的书呆子,你能够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和收入,但是你也无法规避生活中的风险,你更加无法知道,人心是多么莫测的东西。

之前不是有一个新闻,说程序员被骗婚以后跳楼自杀了。其实他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个人,不能够一直很单纯,更不能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不能够只要学习好、只要沉迷自己的工作,其他事情都可以不理会了。

如果他什么都不去学,什么都不去了解、不去看一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现在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现象?那么他就很容易会上当受骗。

学历高又有什么用,如果他不真正迈入社会,去了解社会是有多么的险恶,他就不会知道自己拥有的有多美好,也更加不知道,自己很可能会因为轻信他人,而失足坠入深渊。

我们老师总是说,要学以致用,而且学习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他会跟我们说很多生活的道理,我从小到大遇到过了那么多的老师都告诉我,学校的生活并不是你的全部,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你要学会如何当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