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子时等时辰分别是几点?

如题所述

1、子时(23-次日1时),
2、丑时(1-3时),
3、寅时(3-5时),
4、卯时(5-7时),
5、辰时(7-9时),
6、巳时(9-11时),
7、午时(11-13时),
8、未时(13-15时),
9、申时(15-17时),
10、酉时(17-19时),
11、戌时(19-21时),
12、亥时(21-23时)。

更:
19:00-21:00为一更,
21:00-23:00为二更,
23:00-01:00为三更,
01:00-03:00为四更,
03:00-05:00为五更.

时辰:
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9
刻:古代漏壶计时,一昼夜100刻,一刻合现在14分24秒(将近15分钟)。
更:古人将一夜分成五更,从晚上七点开始起更,一更约两个小时。
  戌:7--9 PM:初更(一更)
  亥:9-11PM:二更
  子:11PM-1AM:三更(半夜三更指此)
  丑:1--3 :四更
  寅:3--5: 五更
鼓:古代夜时击鼓报更,有多少更就击多少次鼓。四鼓就是四更。
点:古人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合现在24分钟。三更四点,就是半夜12时36分。
时:古人天干地支记时:
  子:23--1,三更
  丑:1--3 ,四更
  寅:3--5, 五更
  卯:5--7
  辰:7--9
  巳:9-11
  午:11-13
  未:13-15
  申:15-17
  酉:17-19
  戌:19-21, 初更
  亥:21-23, 二更

旅馆的房间号:古时多以千字文记旅馆的房间号,头一句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所以总是有人说某某住在“天字第一号”房间。
记时的只有地支,没有天干。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古代主要是用它来记年月的,商代就有了,那时王子生下来就以时间命名,什么“武丁”,“太甲”之类。

明代后期外国的钟表开始传过来了,红楼梦里宝玉就有怀表,但他还是按照地支来念时间。第十七、十八回有这些记录:比如“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装。”或“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所以古代人大约就是这么说时间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09
中国古时用地支来计每天的时辰,相对应的是:子时(23-次日1),丑时(1-3),寅时(3-5),卯时(5-7),辰时(7-9),巳时(9-11),午时(11-13),未时(13-15),申时(15-17),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
一天分十二时辰
古人计时,只根据天色把一日划分为若干时段,如天将亮时为昧旦,日出为晨,太阳正中时为日中,日落之后为黄昏,夜晚叫宵或夕等等。后来,又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即十二个时辰。《左传
第3个回答  2020-12-13
古代计时用时辰,一天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他们表示的时间是,子时是晚上21点到一点,丑时是一点到三点,寅时是三点到五点,卯时是五点到七点,辰时是七点到九点,九点到11点未食是11点到13点,是13点到15点数是15点到17点,还是17点到21点
第4个回答  2018-03-09
子时就是深夜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丑时就是1点到3点,寅时就是3点到5点,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