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成功之后,他的那些功臣们,结局怎么样?

刘邦的功臣们结局如何?

刘邦的功臣,封侯的大多安然无恙,但前后分封的八位异姓王就没那么幸运了。

太祖高皇帝刘邦一统天下后,大封功臣,异姓诸侯王前后共有八位,而封侯者多达145人(仅有6位是亲属)。当时汉承秦制,天下共有三十六郡,除去诸侯王的封地后,仅剩下十五郡,其中还包含很多列候的食邑。

列土封疆,异姓王的存在对刘邦来说,始终是个不小的威胁。刘邦当初跟项羽分庭抗礼,兵戎相见,不得不拉拢收买一部分诸侯王。而这些诸侯王虽然奉刘邦为主,但他们拥兵自重,不服政令,尾大不掉。

    燕王臧荼、卢绾的结局

刘邦在击灭项羽后不久,便开始了剪灭异姓王的军事行动,燕王臧荼便成为他的首选目标。臧荼原本是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韩信在井陉之战俘斩代王陈馀,臧荼畏惧韩信,因此投降刘邦。楚汉战争时,臧荼没怎么出力,事后又听闻刘邦铲除项羽旧部,害怕自己被清算,于是在公元前202年农历七月反叛,结果刘邦亲征,三个月内便俘斩臧荼。

太尉卢绾是刘邦的发小,二人交情甚笃,平定臧荼叛乱后,卢绾被刘邦封为燕王。而卢绾看到此时异姓王,仅剩下他和长沙王吴芮,便担心刘邦会对他下手,于是派部下张胜出使匈奴,并包庇保护张胜的家人。结果事情败露,刘邦派兵北伐,卢绾带领部下投奔匈奴,并最终客死异乡。

刘邦

    汉初三大名将的下场

韩信灭魏、破赵、胁燕、定齐,立下赫赫战功,向刘邦请命希望代理齐王。刘邦虽然气得直跳脚,但在陈平的劝说下,为了安抚韩信便封他为齐王。之后,刘邦在固陵被项羽击败时,韩信、彭越、英布都没有出兵支援。张良劝说刘邦增加异姓诸侯王的封地,所以韩信等人才率兵跟刘邦会合,因此刘邦对韩信、彭越、英布三人深恨不已。韩信、彭越先后被刘邦、吕后处决,而英布举兵起事过于仓促,兵败被杀。

    逼反韩王信

韩王信跟韩信同名,为区分二人,便称其为韩王信。他是战国时代韩国君主韩襄王的孙子,曾跟张良拥立韩王成反秦起义,之后韩王信和张良又跟随刘邦入关,这期间韩王信还曾担任刘邦的汉王太尉。但韩王成被项羽所害,刘邦支持韩王信领兵回到韩地,消灭支持项羽的新韩王郑昌,刘邦因此封他的支持者太尉韩信为韩王。

韩王信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但刘邦对他还是不信任。前201年匈奴入侵,韩王信写信求援,但刘邦怀疑韩王信勾结匈奴,便派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自己的安危,被刘邦逼反,于是勾结匈奴。刘邦亲征韩王信,重创他的军队,但在追击到平城时,被匈奴团团围住,史称白登之围。

公元前196年,这位诱反陈豨,多次联合匈奴南下攻汉的韩王信,在参合城被棘蒲侯柴武击败擒斩。

兵仙韩信

    女婿也不放过

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娶了刘邦的长女鲁元公主,但刘邦总是看不起他。公元前200年,刘邦在路过赵国的外黄时,无端责难赵王张敖,张敖的部下贯高等人对此不满,打算派刺客谋害刘邦。不久事情败露,赵王张敖被牵扯其中,虽然查实此时张敖并不知情,但他还是被贬爵为宣平侯。

    幸存的异姓诸侯王

而长沙王吴芮,他虽然是淮南王英布的岳丈,但在关键时刻跟英布划清界限。而且在楚汉相争时,吴芮率部主动投奔刘邦,并没有像韩信、彭越、英布那样要挟刘邦。刘邦对吴芮的第一印象比较好,而且吴芮发展经济,百姓对其赞颂有加。刘邦多次试探吴芮,但吴芮在张良的指点下,都能应付自如。吴芮为了让刘邦安心,将他封国内富庶的郡县都让给刘邦的子女当封地,自己部下的精兵,也都分给刘邦的堂兄荆王刘贾,吴芮的举动让刘邦和吕后安心放心,所以八个异姓王仅有吴芮一人得以保全。

刘邦和功臣们

总结:

异姓诸侯王的封国跨州连郡,他们盘根错节,手握重兵,威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让汉高祖刘邦寝食难安,所以刘邦在消灭项羽后,开始着手剪灭异姓诸侯王。而那些被封侯的145位功臣,他们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手中并无兵权,所以刘邦只向威胁皇权的异姓诸侯王开刀,没对封侯的功臣下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7

刘邦成功之后,他的那些功臣们,除了一部分得到善终之外,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都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用来形容刘邦,再合适不过了。汉朝建立之后,刘邦便开始对他的功臣们下手了,首当其冲的便是七个异姓王。刘邦先是以谋逆的罪名杀害了燕王藏茶,不久后又以谋反的罪名除去韩信,并诛灭三族,要知道,韩信可是刘邦建立汉朝最大的功臣,立下了汗马功劳,落得如此结局,也实在是令人叹息。韩信死后,刘邦又将矛头对准了卢绾,卢绾是刘邦的同乡,两人从小就是患难与共的朋友,卢绾也一直是刘邦的心腹,在刘邦的逼迫下,卢绾为了活命,不得不逃往匈奴。不仅如此,就连刘邦的女婿、赵王张耳也没有躲过去,当时刘邦以涉嫌谋反的罪名直接将他废黜,贬为了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阳夏侯陈豨被逼反叛,当时梁王彭越的部下想要劝其造反,当时彭越并未答应,然而刘邦还是知道了这件事,于是直接下令处死了彭越,为了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刘邦甚至将彭越的尸体剁成了肉酱,送给其他诸侯和功臣们品尝,其他诸侯和功臣们都吓得胆颤心惊。这件事发生之后,淮南王英布自知刘邦不会放过自己,铤而走险起兵造反,最终被刘邦直接镇压。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的七年时间里,刘邦便以各种罪名将七个异姓诸侯全部铲除掉。刘邦之所以杀掉这些功臣,明面上是与他们有政治分歧,实际上却是想要铲除对皇权有威胁的势力。当然,当时也有少数功臣活了下来,比如萧何、陈平等人。

总而言之,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他的大多数功臣都没有好下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02

关于朝建立以后,刘邦为什么对有些功臣卸磨杀驴这件事情就要从汉朝当时的国情说起。据说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靠着韩信、张良等谋士以及各诸侯的支持才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刘邦在汉朝建立的初期,就对各诸侯进行大肆封赏。可是由于当时的各诸侯王比较多,他们一同控制的区域远远超过了汉朝中央政权控制的区域,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

等到刘邦建立的汉朝开始稳定发展之后,刘邦开始将重心放在如何削弱这些诸侯王的身上。在这些诸侯王当中,威胁最大的就是当初最大的功臣韩信。此时作为楚王的韩信,根本一点都不将刘邦放在眼中,认为没有自己就不会有现在的汉朝,难免有些目中无人。即使是在被贬为淮阴侯之后,依然还是老样子。最后在吕后与萧何的合谋之下,被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就连他的三族都被夷灭。

韩信的死就像是敲响各诸侯的警钟,他们知道这是刘邦想要对他们动手了。为了抢占先机,不少强大的诸侯率先发动叛乱,淮南王英布j就是除了韩信之外最强大的诸侯,可惜的是,很快就被刘邦带领的军队镇压了,但是刘邦本人也因为这场战争中箭负伤。好在消灭了淮南王英布之后,其余的各诸侯王基本没有太大的危险,在很多的时间里就被一一镇压,剩下的一些诸侯选择了妥协,直到这个时候刘邦才真正完成了大一统,此时的汉朝才算是真正的中央集权。

为了防止以后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异姓不得封王在之后就是一种惯例。可惜的是,在儿子汉文帝继位之后,又开始了大肆分封诸侯王,最后引发了汉朝著名的七国之乱。

第3个回答  2021-03-02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极富有争议的皇帝之一,他的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表扬刘邦的人眼里,刘邦以一布衣起于乱世,手提三尺剑,最终能有天下,可谓雄才大略。在批评刘邦的人眼里,刘邦危险的时候抛儿弃女,贪生怕死;老父亲要被项羽拿去炖汤的时候,他能喊出“给我留一碗”,不要脸到极致;拿敌人没办法,天天只会跑去问张良“为之奈何”可谓无能。他冷酷残忍,为了江山稳固不惜拿彭越等无辜的生命开刀。

说刘邦杀功臣,主要讲的就是杀韩信,其次就是几个异姓王,像燕王臧荼、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至于刘邦为什么要杀掉这些帮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主要的解读是刘邦认为所有异姓的王都是汉王朝未来的隐患,所以必须铲除。这些人的罪名也非常简单,就是怀疑叛国造反。

韩信等人拥有自己的军队、地盘,表面上,见了刘邦,都喊一声“陛下”,实际上各打各的算盘,宛如若干独立王国。韩信、英布等人,个个久经沙场、骁勇善战,手中有地盘、有军队,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诚心诚意地服从中央。哪天利益冲突了,他们肯定会起兵造反。对于刘邦来说,这些土皇帝就是汉家天下的潜在威胁,好比一个个火药桶,哪天爆炸了,后果不堪设想。

刘邦封了几个同姓王,开始还有一批异姓王。有封地,有军队,这就足以形成与中央相抗衡的自成一体的政治力量。中央对于这样的政治力量有干预,但是又显得软弱无力,显得鞭长莫及。这是制度造成的。这些诸侯王在下面与中央发生矛盾以后,那些王的谋士就在旁边不出好主意,跟这些王说:你看,皇帝起疑心了吧,你赶快造反吧。七国之乱不就是这样?包括清除诸吕,清除异姓王。所以,刘邦不得不铲除这些功臣。

刘邦封了几个同姓王,开始还有一批异姓王。有封地,有军队,这就足以形成与中央相抗衡的自成一体的政治力量。中央对于这样的政治力量有干预,但是又显得软弱无力,显得鞭长莫及。这是制度造成的。\n这些诸侯王在下面与中央发生矛盾以后,那些王的谋士就在旁边不出好主意,跟这些王说:你看,皇帝起疑心了吧,你赶快造反吧。七国之乱不就是这样?包括清除诸吕,清除异姓王。这些过程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刘邦在设立中央王朝以后,他不应该采取大量分封诸侯的政策,是政策出了问题。

刘邦既不是圣人,也不是流氓,他同我们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有喜、有怒、有哀、有乐,有七情六欲,也会偏心,也曾任性,但是平凡中却透露着不平凡,这就是刘邦。

第4个回答  2020-04-05

刘邦手下有三个最大的功臣,其中韩信被刘邦所杀,张良归隐山林,只有萧何得以善终,其他的功臣大部分也都被处死,只有寥寥几个活了下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