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

如题所述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后来改成了三顿,是因为形势的变化。

两千多年前的我国人民粮食生产率低下,每天两顿已够。

两千多年前的时期,当时的粮食生产水平并不高。农民已经习惯了在清早吃饱饭出去干活,一直到下午快3点左右再吃一顿,补充能量。等天黑了,没啥娱乐活动,早早关灯睡觉。因为一天之计在于晨,因此我国的饮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早餐。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早餐,像西安的胡辣汤、武汉的热干面,广州的早茶,真的是各式各样。文人没有那么大量的能量消耗,一天吃两顿,也非常习惯。

改成了三顿是因为形势的变化,且商人的需求带来的风潮。

一天吃两顿的情形,一直维持到宋朝。在宋朝已经开始普及水利灌溉,农具的更新带来劳动力大大的增强,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得更多了。宋朝一段时间之内的局势稳定,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并伴随着西域使节的来访,商人的运动越来越频繁。在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商人奔波劳累,非常辛苦,只吃两顿的话,完全不能满足身体所需。

而且社会的繁华,人们渐渐开始习惯了吃宵夜,食物的补给也很充足,从而人们的饮食习惯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天黑就待在家里,而是乘着月色和烛光出来逛街、游玩。虽然说只有元宵节那天才是二十四小时没有宵禁,但是晚上出来在宵禁前吃定东西、做点事情,时间还是足够的。如果恰好在晚上招待客人之类,总不可能缺少美食环节。

这在当时看起来多吃了的这一顿,渐渐变成了晚饭,成了现在的一日三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如今我们的饮食习惯都是一天三顿饭,但是在古代却并没有如此的饮食习惯,而是一天两顿饭,这让更多的人都非常的好奇,为何经过历史的洗礼,我国的饮食习惯也都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其实这也正是因为古代本身的粮食产量并不是很高,所以人们也经常会用减少饭食来让自己的家庭得到一定的缓解,当然更重要的是古代并没有十分强大的劳动,所以两顿饭便能够保持温饱。

粮食产量低下

由于每一个朝代的发展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很多时候粮食的产量也都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当然对于农民来讲,为了能够保证好自家的产量,也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更多的温饱,所以便有了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习惯。当然,对于古代人来讲,本身便没有更加费力的劳动,所以很多时候也只有在家里静坐,对于这些人来说,少量的饮食会对自己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劳动力需求加大

在宋代以后,粮食的发展十分迅速,当然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能够保存好体力,同时也为了能够让自己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更加没有负担,也变天加了一顿餐食。当然,在添加餐食的同时,也正是因为本身的粮食产量较高,所以能够保证本身所食用的食物足够充足,才有了这样的改变。对于大多数劳动力来讲,饮食能够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加没有负担。

其实任何习俗都是根据当时的人们生活习惯所改变的,对于古代人来讲,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所以两顿饭便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完全处于温饱状态,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讲,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会让自己的身心俱疲。

第2个回答  2020-07-18
因为过去老百姓普遍比较穷,一天就吃两顿饭,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改为三顿饭。
第3个回答  2020-07-18
因为当时食物匮乏,人们也比较穷,现在都经济条件好了,所以吃三顿了。
第4个回答  2020-07-18
因为在秦汉之前,社会生产力低下,农业很不发达,根本就没有充足的粮食。到了汉朝,有了多余的粮食,才开始在贵族和富商中流行三顿饭,直到唐朝,在百姓中也兴起了吃早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