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来源是什么?历史名人有哪些?

如题所述

王姓来源:

周灵王长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形成琅琊王氏、太原王氏。

历史名人:

1、王诩

鬼谷子,王氏,名诩,一作王禅,华夏族,籍贯存争议,有多地相争,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 战国时代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常入山静修,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

2、王翦

王翦年少的时候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绩卓著,拜太师,封为武成侯。

3、王陵

王陵出身沛县豪族,与雍齿交好,被刘邦以兄礼相待。刘邦攻陷咸阳后,他集众占据南阳,坐观楚汉之争。其母身陷项羽营中,力促王陵归汉,绝然伏剑自杀,为楚军所烹煮。

王陵归顺刘邦后,封安国侯。相国曹参去世后,王陵升任右丞相,与陈平一同执政。吕后元年(前187年),迁太傅,夺取实权,辞职闭门不出。

4、王昭君

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平典故。

5、王莽

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

王莽出身魏郡王氏,清净简朴,谦恭好学,师从陈参学习《仪礼》。汉成帝时进入朝廷中枢任职,历任黄门郎、射声校尉,册封新都侯。历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素有名声,累迁大司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王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9
王姓来源:
周灵王长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形成琅琊王氏、太原王氏。
历史名人:
1、王诩
鬼谷子,王氏,名诩,一作王禅,华夏族,籍贯存争议,有多地相争,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 战国时代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常入山静修,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
第2个回答  2022-03-18
王诩,王翦,王陵,王昭君,巳莽莽,王安石
第3个回答  2021-04-27

一、王姓的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

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历史名人:王亥、王莽、王羲之、王安石、王阳明、王鼎昌、王石、王健林


名人频率: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福建南安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

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大名)王姓,琅邪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以东汉征士王霸为开基祖,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三国王允为开基)。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而琅邪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时称“王与(司)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

唐末时,琅邪王姓的后裔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元末战乱和张献忠余部继续抗清,1647年开始清军屠川,满清于1647年公开发布告示:全城尽屠,或屠男而留女。

至康熙24年,完全占领四川全境,四川人口仅余9万,开始湖广填四川。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运动,同时明太祖朱元璋强令山西人外迁,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

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著名湘潭王姓源于太原王姓,长沙王源于江南上亢王姓。海宁王氏即清末学者王国维所在的家族。王姓南北分布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为第一大姓,而南方地区仅为第四大姓。

以上内容材料百度百科-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