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原名成都双桂寺机场,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建设的一座军用机场。最初道面为泥面,仅能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曾进行扩建,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压而成的跑道长1400米,可起降15吨以下飞机。
1956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将成都双桂寺机场划归民航使用,并更名为“成都双流机场”。1957年,成都市的民航飞行正式由广汉机场转至双流机场,并开辟了成都至北京、太原、西安、重庆、昆明、贵阳、南充等航线。1987年7月,中国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在民航成都管理局试点。当年10月15日,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对成都管理局体制改革方案报告的批复》,按照“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将原民航成都管理局分为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中国西南航空和成都双流机场。成都双流机场因此成为中国民航第一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财务计划包干的经理负责制机场。1993年,成都双流机场被国家批准为国际口岸机场。1995年11月30日,成都双流机场被批准更名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先后于1959年、1967年、1983年、1991年、1994年、2001年、2003年和2009年进行了8次大规模改扩建。2003年,继北京、上海浦东、广州之后成为大陆第四个配备II类盲降系统的机场。
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大地震影响,大量航班备降周边机场,机场关闭直至当天下午6时。随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为地震救援物资的重要中转中心,大量救援物资通过空运运抵机场。截至5月29,机场共执行航班5901架次,保障急救飞行1415架次,中转国内国际救灾物资3万多吨。5月31日上午8时45分,一架满载救灾帐篷的世界最大的客机空中客车A380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降落,这是该机型在中国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之后造访的第四个机场。
2009年,全长3600米、宽60米的东跑道(02R/20L)以及配套滑行道、联络道、III类仪表着陆系统等修建完成,成都也成为了中国大陆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四个拥有双跑道机场的航空枢纽。2009年11月19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
2011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双双上升至中国大陆机场排第五位,其中,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过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达到2907.37万人次,排名上升至中国大陆机场第五位、城市第四位,世界机场第五十位;货邮吞吐量达47.77万吨,首次超过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升至中国大陆机场第五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国内城市通达率仅次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2012年7月28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开始试运营。8月9日4时,二号航站楼正式运行。机场该年度旅客吞吐量达到31,595,130人次(位居中国大陆机场第五、全球第四十六),货邮吞吐量达到50.8万吨(大陆第五),起降航班达到24.27万架次(大陆第四),是中国第五个、中西部唯一一个全年客运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的机场,并且204.6万人次的全年出入境客运吞吐量也居中西部机场之首。
2013年2月13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与新加坡樟宜机场一道荣获亚洲航线大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最佳机场成就奖”。该奖项综合考虑机场运营销售、航线拓展、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的因素,旨在奖励过去一年中发展最快的亚太地区机场。 同年9月1日,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证政策开始向符合条件的国际旅客开放。
2014年10月21日,由于从旧金山至成都的联合航空9号班机临时将机型从波音787-8更换为波音787-9,双流机场成为787-9飞抵的首个中国机场。2014年12月20日,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设双流机场站的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由此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为航空高铁一体化的复合型交通枢纽,旅客可直接在位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负一层的双流机场站乘坐和谐号动车前往成都南站、成都东站、德阳站、绵阳站、江油站、眉山站、乐山站和峨眉山站。截至2014年12月,成都机场已开通航线241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78条,通航国内外城市187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22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原名双桂寺机场,1938年修建,道面为泥面,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1944年扩建,跑道长1400米,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压,可供15吨以下飞机使用。
1956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批准将双桂寺机场划归民航使用,随即正式列为民航机场序列,并更名为“成都双流机场”。
旧候机楼
1957年,成都民航的飞行由广汉机场转场至双流机场,开辟了成都至北京、太原、西安、重庆、昆明、贵阳、南充等航线。
1959年至1960年机场第一次扩建,跑道长2200m,可供伊尔18机型、全重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新建的候机楼面积8500平方米,采用薄壳多拱结构,与高层指挥调度楼相连接的不对称形式,受到好评。1967年将跑道由2200m延长至2600m,仍只能供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
1983年、1991年机场先后两次扩建,使候机楼的面积增至17400平方米,有储、供油万吨以上设施,航行管制、通讯导航、气象预报、运输服务等设施都较西南各个机场完备。
扩建后的航站楼
1994年至2001年,机场先后对飞行区和航站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总投资达28亿人民币,使飞行区等级达到4E级,跑道延长至3600米,并安装了Ⅱ类精密进近灯光系统;可起降世界上包括波音747-400在内的各型飞机,新建一号航站楼8.2万平方米,实行进出港分流、国内外旅客分流。2004年9月28日3.9万平方米的新国际候机楼竣工使用。2008年5月31日,空中客车A380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顺利降落,说明机场具有起降世界最大型客机的能力。2009年10月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4F级第二跑道由四川航空试飞成功。2012年7月28日35万平方米的二号航站楼投入使用。
截至2013年12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151条国内定期航线和71条国际(地区)航线,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港,正致力于打造国家级航空枢纽和创建世界十佳机场。[5]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将大力加强机场作为中西部地区枢纽机场的功能和地位,以其更加优美的环境、更加完善周到的服务、更加现代化的设施,成为中国西部面向世界的空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