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师咨询孩子考试结果怎么问?

如题所述

问孩子考试成绩这件事,虽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也不能问得太随意。我的经验是问的太随意,老师可能会觉得你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如果你问得太着急了,老师又可能会觉得你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所以,和老师沟通用对对方法也很重要,要用一种既礼貌又关心的方式来询问,让老师能感受到你对孩子的爱和支持。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些年在家带孩子的一些心得经验吧:

我发现,方法用的好,不但可以向老师咨询孩子的考试结果,也可以更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还能和老师搞好关系。

一、全面沟通技巧

1、首先,你要表达你对老师的尊敬和感谢,比如开头时可以说:“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对孩子的教导和关心。”这样可以拉近你和老师的距离,也可以让老师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和有教养的家长。

其次还要向老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孩子的一些情况,比如孩子的性格、爱好、优缺点等,这样可以让老师更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个性特点,也可以为后面的沟通打下基础。

再次,你还要询问一下老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的评价,比如孩子在课堂上是否专心、积极、合作,孩子在作业上是否认真、准确、及时,孩子在考试上是否有进步、有困难、有目标等,这样可以让老师感觉到你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和关心,也可以让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你也要根据老师的反馈和建议,制定一些合理的教育计划和方法,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自信、责任感等,如何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和要求等,这样可以让老师觉得你是一个有责任心和合作意识的家长,也可以让你和老师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合力。

二、对于不喜欢拐弯抹角的老师,可以用高情商直来直去的方法和老师沟通

1、老师,您辛苦了,我想问一下孩子这次考试表现得怎么样?

2、孩子这次考试有没有给您添麻烦呢?我很关心他的学习进步。

3、孩子这次考试有没有给班里吧拖后腿呀?我希望他能和同学们一起进步。

4、老师,您对孩子这次考试有什么评价和建议吗?我想听听您的专业意见。

5、孩子这次考试有没有让您满意呢?我想和您一起为他加油。

总之,这样可以让老师知道你的目的和意图,也可以避免冗长和拐弯抹角。我觉得这样的话语很有礼貌和诚恳,也能体现出你对孩子和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向老师咨询孩子考试结果怎么问的总分总格式方法。我希望我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4
孩子考试成绩下降,家长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下一次考试分数考试是衡量阶段性学习效果的最快方法,成绩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也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如果成绩上升对家长和孩子来说自然是皆大欢喜,在鼓励和表扬中让孩子下一次再创新高。但如果成绩下降,批评吧害怕伤害自尊,不批评吧,又怕他们下一次考得更糟糕。其实家长对本次孩子考试的成绩反应,直接会影响到他们下一次的分数,尤其是这一次长时间在家上网课,开学之后为了检测学习效果,肯定都有不同程度的测验来检查这一阶段学习的情况。造成考试失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对知识本身不理解,上课听讲走神根本就没有记住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在考试的时候做题就会出现错误或者不会的情况。

其实孩子自己在学习这件事上从一开始都是有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的,他们渴望在班级中成绩能够靠前,谁也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考试成绩低,除了怕家长责备之外,自己的心理肯定也不好受。面对糟糕的成绩家长只是一味指责的话,会让孩子对学习能力产生质疑,自我价值观出现扭曲,失去自信。因此家长需要引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不能只是批评,或者是直接说:“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这样的套话孩子听了只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考试失利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大事,遇到这样的问题之后一味的焦虑或者是愤怒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往往越是焦虑越容易产生对困难畏惧的心态,不愿面对糟糕的考试成绩,看不清导致成绩下滑的原因。面对下降的成绩,家长首先要接纳这个现实,并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接纳问题的样子,从而让彼此都能够根据这一次考试的成绩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找到原因提高分数。

如果连接受结果的勇气都没有,可能孩子就会在批评声中怀疑自己的智商,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破罐破摔一蹶不振,对这个科目失去学习的动力。在沟通考试成绩的时候,不能总是用说教的方式,首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自己说一下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是什么,要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成绩下降这件事,别说是孩子,就连成年人也有考试失利的情况,所以没有必要因为一次考试就觉得孩子今后的人生都灰暗了。只有家长的情绪先稳定下来,才能带着孩子走出考试失利的阴霾,如果发现孩子因为这次考试成绩下降而失落,要认识到他们是有上进心的,正是因为看重考试才会把分数看得很重要,失落就代表了对结果的不满,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通过共情的方式来理解孩子的心情,鼓励他们把自己内心关于考试这件事的烦恼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他们心中是怎么看待分数这件事的。为了沟通顺利,家长可以讲一讲自己小时候考试成绩差是怎么想的,不仅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还能够通过父母讲后来是如何通过努力转败为胜的经历,来给他们鼓劲。

沟通能够消除隔膜,交流能够敞开心扉,真诚才能融化壁垒,学习成绩出现问题,孩子本人其实已经很烦了,如果家长这个时候还是指责和批评的话,不仅对学习成绩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火上浇油,让情况更严重。此刻需要的是家长是他们的阅历和经验来引领自己走出困境,当孩子说出“我觉得我很认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考不好”的时候,可以顺着他的话先问一问是具体是如何认真的,而不是马上将结论性的“你肯定是有地方做的不好才这样。”类似的话来批评。继续深挖解决方法:“听你说的感觉是挺认真的,不过成绩考不好也有可能不是认真出了错,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其他方面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家长可以通过这样开放性的提问,来让孩子自己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成绩下滑。如果一上来就说“你一定还是不够努力”“又犯粗心马虎的老毛病了”“是不是又有问题不找老师造成的?”这种自以为很了解孩子,马上就给他们考试成绩下降做出结论的话不要说出来,因为只会造成沟通走入死胡同。

不光是学习成绩下降,只要是在孩子身上出现了问题,家长要做的首先就是多聆听,过观察,多询问,而不是一下子就把结论这个大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很多时候家长未必真的了解事实,只是根据表象就轻率的通过自己心里的既定印象得出了结论,给孩子身上贴标签。比如说学习成绩下降,很多家长总结下来无非就是几种原因,马虎粗心,上课不认真听讲,放学不好好做作业,喜欢玩手机,那么造成这样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往往却忽视了,比如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讨厌老师,周围环境影响,父母每天吵架让孩子心绪不宁等等。家长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总给他们定罪的人,如果只是抓住结果不断的指责和埋怨孩子,这种“爱”太沉重了,方法从一开始就用错了又怎么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呢?家长不能总是针对结果来一厢情愿的替孩子想解决办法,要先重视孩子本人的感受以及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偶然发生的。

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抱着打击或者不信任的态度去质问和指责,这样的刺激没有办法让孩子上进,反而会产生厌学和逃避的心态。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仅仅只是下意识的让孩子朝成绩好的同学看齐,现实学习中并不是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上进和卓越,孩子不会故意考不好,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促进孩子进步,还能在孩子考得好的时候总结成功的经验。不管考得好还是不好,首先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喜形于色,不管是考得不好时候的暴跳如雷还是考得好的时候得意洋洋,都要控制,太过外露情绪会让孩子带着压力学习。考不好,不仅要问孩子,还要问老师和问自己,对于成绩没有比老师更有发言权的了,考得好家长要问问老师自己能够怎么做让他巩固住好成绩,考得不好要问问老师有没有什么改进的意见。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所以问的问题要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采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方式才能让他们说出心里话,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最后家长还要问问自己,造成孩子成绩下滑和家庭有无关系,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到成绩提高。很多时候矛盾并非在孩子自己和学校教育,而是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与父母有直接关系。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要把握一个原则:“鼓励为主,奖励为辅”,短处永远是孩子身上永远的逆鳞,所有人都会保护自己最柔软的地方,谁都不喜欢被揭短,如果家长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触碰他们的逆鳞,稍有不慎逆鳞就会变成逆反。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即使考试成绩下滑,也有值得总结的经验,更不要说成绩提升的时候要积极肯定他们的进步,如果总是对进步视而不见对退步无限放大的话,孩子再多的自信也会被消耗掉,甚至产生歪曲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教育是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成长路上总有成功和失败相伴,父母的心态会影响他们接下来要如何去走下一步。
第2个回答  2022-06-26
孩子考试成绩下降,家长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下一次考试分数考试是衡量阶段性学习效果的最快方法,成绩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也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如果成绩上升对家长和孩子来说自然是皆大欢喜,在鼓励和表扬中让孩子下一次再创新高。但如果成绩下降,批评吧害怕伤害自尊,不批评吧,又怕他们下一次考得更糟糕。其实家长对本次孩子考试的成绩反应,直接会影响到他们下一次的分数,尤其是这一次长时间在家上网课,开学之后为了检测学习效果,肯定都有不同程度的测验来检查这一阶段学习的情况。造成考试失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对知识本身不理解,上课听讲走神根本就没有记住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在考试的时候做题就会出现错误或者不会的情况。

其实孩子自己在学习这件事上从一开始都是有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的,他们渴望在班级中成绩能够靠前,谁也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考试成绩低,除了怕家长责备之外,自己的心理肯定也不好受。面对糟糕的成绩家长只是一味指责的话,会让孩子对学习能力产生质疑,自我价值观出现扭曲,失去自信。因此家长需要引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不能只是批评,或者是直接说:“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这样的套话孩子听了只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考试失利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大事,遇到这样的问题之后一味的焦虑或者是愤怒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往往越是焦虑越容易产生对困难畏惧的心态,不愿面对糟糕的考试成绩,看不清导致成绩下滑的原因。面对下降的成绩,家长首先要接纳这个现实,并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接纳问题的样子,从而让彼此都能够根据这一次考试的成绩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找到原因提高分数。

如果连接受结果的勇气都没有,可能孩子就会在批评声中怀疑自己的智商,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破罐破摔一蹶不振,对这个科目失去学习的动力。在沟通考试成绩的时候,不能总是用说教的方式,首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自己说一下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是什么,要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成绩下降这件事,别说是孩子,就连成年人也有考试失利的情况,所以没有必要因为一次考试就觉得孩子今后的人生都灰暗了。只有家长的情绪先稳定下来,才能带着孩子走出考试失利的阴霾,如果发现孩子因为这次考试成绩下降而失落,要认识到他们是有上进心的,正是因为看重考试才会把分数看得很重要,失落就代表了对结果的不满,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通过共情的方式来理解孩子的心情,鼓励他们把自己内心关于考试这件事的烦恼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他们心中是怎么看待分数这件事的。为了沟通顺利,家长可以讲一讲自己小时候考试成绩差是怎么想的,不仅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还能够通过父母讲后来是如何通过努力转败为胜的经历,来给他们鼓劲。

沟通能够消除隔膜,交流能够敞开心扉,真诚才能融化壁垒,学习成绩出现问题,孩子本人其实已经很烦了,如果家长这个时候还是指责和批评的话,不仅对学习成绩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火上浇油,让情况更严重。此刻需要的是家长是他们的阅历和经验来引领自己走出困境,当孩子说出“我觉得我很认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考不好”的时候,可以顺着他的话先问一问是具体是如何认真的,而不是马上将结论性的“你肯定是有地方做的不好才这样。”类似的话来批评。继续深挖解决方法:“听你说的感觉是挺认真的,不过成绩考不好也有可能不是认真出了错,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其他方面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家长可以通过这样开放性的提问,来让孩子自己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成绩下滑。如果一上来就说“你一定还是不够努力”“又犯粗心马虎的老毛病了”“是不是又有问题不找老师造成的?”这种自以为很了解孩子,马上就给他们考试成绩下降做出结论的话不要说出来,因为只会造成沟通走入死胡同。

不光是学习成绩下降,只要是在孩子身上出现了问题,家长要做的首先就是多聆听,过观察,多询问,而不是一下子就把结论这个大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很多时候家长未必真的了解事实,只是根据表象就轻率的通过自己心里的既定印象得出了结论,给孩子身上贴标签。比如说学习成绩下降,很多家长总结下来无非就是几种原因,马虎粗心,上课不认真听讲,放学不好好做作业,喜欢玩手机,那么造成这样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往往却忽视了,比如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讨厌老师,周围环境影响,父母每天吵架让孩子心绪不宁等等。家长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总给他们定罪的人,如果只是抓住结果不断的指责和埋怨孩子,这种“爱”太沉重了,方法从一开始就用错了又怎么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呢?家长不能总是针对结果来一厢情愿的替孩子想解决办法,要先重视孩子本人的感受以及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偶然发生的。

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抱着打击或者不信任的态度去质问和指责,这样的刺激没有办法让孩子上进,反而会产生厌学和逃避的心态。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仅仅只是下意识的让孩子朝成绩好的同学看齐,现实学习中并不是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上进和卓越,孩子不会故意考不好,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促进孩子进步,还能在孩子考得好的时候总结成功的经验。不管考得好还是不好,首先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喜形于色,不管是考得不好时候的暴跳如雷还是考得好的时候得意洋洋,都要控制,太过外露情绪会让孩子带着压力学习。考不好,不仅要问孩子,还要问老师和问自己,对于成绩没有比老师更有发言权的了,考得好家长要问问老师自己能够怎么做让他巩固住好成绩,考得不好要问问老师有没有什么改进的意见。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所以问的问题要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采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方式才能让他们说出心里话,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最后家长还要问问自己,造成孩子成绩下滑和家庭有无关系,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到成绩提高。很多时候矛盾并非在孩子自己和学校教育,而是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与父母有直接关系。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要把握一个原则:“鼓励为主,奖励为辅”,短处永远是孩子身上永远的逆鳞,所有人都会保护自己最柔软的地方,谁都不喜欢被揭短,如果家长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触碰他们的逆鳞,稍有不慎逆鳞就会变成逆反。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即使考试成绩下滑,也有值得总结的经验,更不要说成绩提升的时候要积极肯定他们的进步,如果总是对进步视而不见对退步无限放大的话,孩子再多的自信也会被消耗掉,甚至产生歪曲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教育是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成长路上总有成功和失败相伴,父母的心态会影响他们接下来要如何去走下一步。
第3个回答  2022-06-26
孩子考试成绩下降,家长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下一次考试分数考试是衡量阶段性学习效果的最快方法,成绩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也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如果成绩上升对家长和孩子来说自然是皆大欢喜,在鼓励和表扬中让孩子下一次再创新高。但如果成绩下降,批评吧害怕伤害自尊,不批评吧,又怕他们下一次考得更糟糕。其实家长对本次孩子考试的成绩反应,直接会影响到他们下一次的分数,尤其是这一次长时间在家上网课,开学之后为了检测学习效果,肯定都有不同程度的测验来检查这一阶段学习的情况。造成考试失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对知识本身不理解,上课听讲走神根本就没有记住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在考试的时候做题就会出现错误或者不会的情况。

其实孩子自己在学习这件事上从一开始都是有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的,他们渴望在班级中成绩能够靠前,谁也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考试成绩低,除了怕家长责备之外,自己的心理肯定也不好受。面对糟糕的成绩家长只是一味指责的话,会让孩子对学习能力产生质疑,自我价值观出现扭曲,失去自信。因此家长需要引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不能只是批评,或者是直接说:“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这样的套话孩子听了只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考试失利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大事,遇到这样的问题之后一味的焦虑或者是愤怒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往往越是焦虑越容易产生对困难畏惧的心态,不愿面对糟糕的考试成绩,看不清导致成绩下滑的原因。面对下降的成绩,家长首先要接纳这个现实,并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接纳问题的样子,从而让彼此都能够根据这一次考试的成绩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找到原因提高分数。

如果连接受结果的勇气都没有,可能孩子就会在批评声中怀疑自己的智商,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破罐破摔一蹶不振,对这个科目失去学习的动力。在沟通考试成绩的时候,不能总是用说教的方式,首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自己说一下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是什么,要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成绩下降这件事,别说是孩子,就连成年人也有考试失利的情况,所以没有必要因为一次考试就觉得孩子今后的人生都灰暗了。只有家长的情绪先稳定下来,才能带着孩子走出考试失利的阴霾,如果发现孩子因为这次考试成绩下降而失落,要认识到他们是有上进心的,正是因为看重考试才会把分数看得很重要,失落就代表了对结果的不满,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通过共情的方式来理解孩子的心情,鼓励他们把自己内心关于考试这件事的烦恼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他们心中是怎么看待分数这件事的。为了沟通顺利,家长可以讲一讲自己小时候考试成绩差是怎么想的,不仅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还能够通过父母讲后来是如何通过努力转败为胜的经历,来给他们鼓劲。

沟通能够消除隔膜,交流能够敞开心扉,真诚才能融化壁垒,学习成绩出现问题,孩子本人其实已经很烦了,如果家长这个时候还是指责和批评的话,不仅对学习成绩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火上浇油,让情况更严重。此刻需要的是家长是他们的阅历和经验来引领自己走出困境,当孩子说出“我觉得我很认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考不好”的时候,可以顺着他的话先问一问是具体是如何认真的,而不是马上将结论性的“你肯定是有地方做的不好才这样。”类似的话来批评。继续深挖解决方法:“听你说的感觉是挺认真的,不过成绩考不好也有可能不是认真出了错,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其他方面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家长可以通过这样开放性的提问,来让孩子自己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成绩下滑。如果一上来就说“你一定还是不够努力”“又犯粗心马虎的老毛病了”“是不是又有问题不找老师造成的?”这种自以为很了解孩子,马上就给他们考试成绩下降做出结论的话不要说出来,因为只会造成沟通走入死胡同。

不光是学习成绩下降,只要是在孩子身上出现了问题,家长要做的首先就是多聆听,过观察,多询问,而不是一下子就把结论这个大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很多时候家长未必真的了解事实,只是根据表象就轻率的通过自己心里的既定印象得出了结论,给孩子身上贴标签。比如说学习成绩下降,很多家长总结下来无非就是几种原因,马虎粗心,上课不认真听讲,放学不好好做作业,喜欢玩手机,那么造成这样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往往却忽视了,比如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讨厌老师,周围环境影响,父母每天吵架让孩子心绪不宁等等。家长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总给他们定罪的人,如果只是抓住结果不断的指责和埋怨孩子,这种“爱”太沉重了,方法从一开始就用错了又怎么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呢?家长不能总是针对结果来一厢情愿的替孩子想解决办法,要先重视孩子本人的感受以及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偶然发生的。

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抱着打击或者不信任的态度去质问和指责,这样的刺激没有办法让孩子上进,反而会产生厌学和逃避的心态。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仅仅只是下意识的让孩子朝成绩好的同学看齐,现实学习中并不是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上进和卓越,孩子不会故意考不好,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促进孩子进步,还能在孩子考得好的时候总结成功的经验。不管考得好还是不好,首先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喜形于色,不管是考得不好时候的暴跳如雷还是考得好的时候得意洋洋,都要控制,太过外露情绪会让孩子带着压力学习。考不好,不仅要问孩子,还要问老师和问自己,对于成绩没有比老师更有发言权的了,考得好家长要问问老师自己能够怎么做让他巩固住好成绩,考得不好要问问老师有没有什么改进的意见。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所以问的问题要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采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方式才能让他们说出心里话,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最后家长还要问问自己,造成孩子成绩下滑和家庭有无关系,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到成绩提高。很多时候矛盾并非在孩子自己和学校教育,而是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与父母有直接关系。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要把握一个原则:“鼓励为主,奖励为辅”,短处永远是孩子身上永远的逆鳞,所有人都会保护自己最柔软的地方,谁都不喜欢被揭短,如果家长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触碰他们的逆鳞,稍有不慎逆鳞就会变成逆反。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即使考试成绩下滑,也有值得总结的经验,更不要说成绩提升的时候要积极肯定他们的进步,如果总是对进步视而不见对退步无限放大的话,孩子再多的自信也会被消耗掉,甚至产生歪曲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教育是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成长路上总有成功和失败相伴,父母的心态会影响他们接下来要如何去走下一步。
第4个回答  2022-06-18
就正常问就可以了啊,作为家长向老师询问问题时态度一定要好,给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样老师也会认真负责的教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