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总共有多少个节日包括数字节日

如题所述

1月1日 元旦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14日 情人节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3月5日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3月9日 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3月14日 白色情人节
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
3月15日 世界消费者权益日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3月21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4月1日 愚人节
4月5日 清明节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4月26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5月8日 世界红十字日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
5月15日 国际家庭日
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
5月20日 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3日 国际牛奶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7月1日 国际建筑日
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12日 国际青年节
9月8日 国际扫盲日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9月16日 中国脑健康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
9月21日 世界停火日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10月1日 国际音乐日
10月1日 国际老年人日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0月5日 世界教师日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
10月10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
10月15日 世界农村妇女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10月17日 国际消除贫困日
10月24日 联合国日
10月24日 世界发展新闻日
10月28日 中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0月31日 万圣节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 消防宣传日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
11月25日 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
12月1日 世界爱滋病日
12月3日 世界残疾人日
12月4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
12月9日 世界足球日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麻风节
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复活节(一般是3月22日-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9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和平日
9月第三个星期六 全国国防教育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 国际聋人节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世界住房日
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 加拿大感恩节
10月第二个星期三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0月第二个星期四 世界爱眼日
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 美国感恩节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
农历腊月二十四 传统扫房日
农历腊月廿九或三十 除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01
中国传统节日一年有11个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现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直到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春节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春节是祭祝祈年的日子、亲人团聚的日子、也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有拜年、放鞭炮、游神等各种习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灯节、小正月、元夕、上元节等。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为古时候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互相结识提供机会。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清明节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的习俗,有祭祖扫墓、踏青、冷食等习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食粽、饮雄黄酒等习俗。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因“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民间习俗有:斗巧、拜七姐、乞求姻缘等。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俗称鬼节。

七月十五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俗道僧三流合一。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又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冬至(公历12月21日或22日)
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故称为“亚岁”或“小年”。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北半球的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这天,北方有吃饺子、南方有吃汤圆等习俗。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俗称“腊八”,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

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压岁钱、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
第2个回答  2014-03-02
楼主,你好!1`元旦 1月1日 ;2`春节:正月初一 3`元宵节 正月十五; 4`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 5`中国植树节 3月12日; 6`清明节 4月5日; 7`国际劳动节 5月1日; 8`中国青年节 5月4日 9`端午节 5月初5; 10`国际儿童节 6月1日; 11`中国*诞生纪念日 7月1日; 12`七夕节 7月初7; 13`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8月1日伤14`中秋节 八月十五; 15`国庆节 10月1日; 以上只是几个比较传统的中国节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5-31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18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
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拓展资料节日形成: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第4个回答  2023-04-27
中国法定节日有:
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
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
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
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
国际护士节(5月12日);
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教师节(9月10日);
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一天);
国庆节(10月1日,放假三天);
记者节(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