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入正确的价值观

如题所述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利用网络的资源,发掘德育素材进行渗透。
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的资源丰富。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
例如在关于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从网上收集了这样一些信息:我国领土辽阔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还修建了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令世人骄傲的三峡大坝,这些事件中都有很多令人骄傲的数据。让学生从网上查出了关于我市的信息:临沂地区是一个大市,革命老区,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总人口1035万人,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极市.其中市辖三区面积1748平方公里,人口187万;市区实际建成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包括外来常住人口在内市区人口14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8万人,在全国革命老区中首先实现了的脱贫,并且取得了全国知名的商贸城,又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以此唤起学生感受祖国、家乡的广博富饶、美丽可爱,从而立志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利用典型范例的榜样效应进行渗透。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数不尽的英雄人物民族典范,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优秀传统,这些都蕴含着极强的德育因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的素材。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它们的榜样激励的正效应作用,有机地把这些素材融入其中、渗透其中。例如,诸葛亮,三国名相,今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刘备建立了政权,出任丞相。被后世推为智慧与鞠躬尽瘁的忠君典型。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今临沂人。他精通书法,备精诸体,尤善楷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书风为历代崇尚,世称“书圣”。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王祥,西晋人,民间流传“二十四孝”中,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后人推为孝的典范。刘洪,今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其首创了珠算,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月球不均匀性的《乾象历》。曾子,春秋时期学者,今平邑人,孔子学生。以孝著称,奉行忠恕,被后世成为“宗圣”。匡衡,西汉名臣,今苍山人。少年勤学,曾“凿壁偷光”,成为历史上家贫而苦学的典范。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可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可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出示了国旗、红领巾等实物,在讲解角的知识时先让学生说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都要爱护它;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今天的学习环境,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责任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二、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数学就是生活,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乐事,从而在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先把数学活动引向学生身边,一群学生,一堆课本让学生分课本,从而达到解决盈余不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授《相似三角形》,让学生想办法量出一个湖泊的宽度,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个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等,是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的;在数学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指导学生学习应用题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必须耐心细致地读题,找清题目中的已知、未知、等量关系,认真分析各个条件之间及其与问题的关系,才能找到正确解答方法。
四、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
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极其巨大。“身教胜于言教”,古人也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教师的品德修养、教学艺术、个性心理无时无刻都在感染学生。学生思想培养不是靠说教就能奏效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教育教学实践说明,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必须以敬业爱生的姿态,在课堂教学中,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对待学生和蔼可亲,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孩子得到情感与价值的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