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 种植 区一般利用什么地方

如题所述

幼儿园的种植区一般利用园内空土地也可以摆一些花盆在水泥地上,最好不要在园外开辟,园内可以给儿童一个保障。
“幼儿园种植园地”是指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提供“种植区”。我园的种植园地,通过孩子们亲自播种——观察——照料——收获等活动,使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的现象。

在幼儿园种植园地中,我发现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种植刚开始时,幼儿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随着种子一点点的发芽,幼儿的好奇心就表露出来了,每天早上来园后,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去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也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但平时孩子们接触大自然时是懵懂的,无目的地,而老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师要认识到具有的传统的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能促进发展。”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所蕴含的新理念。我园地处白鹿原之下,灞河之边,身边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是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的主题。
种植园地也是自然环境中的一例,而“种植园地 ”是指把种子、幼苗埋在或栽在土里使其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种植园地”是指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提供“种植区”,教师有目的地位幼儿创设交往性、探究性的种植环境,投放适宜的种植材料与种植工具,采用小组或集体的活动形式自主的操作,发现、探索植物中的秘密的园地。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我们幼儿园开辟了一片种植园地,通过孩子们亲自播种——观察——照料——收获等活动,使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的现象。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尝试到了愉快的播种,细心的照料和收获的喜悦。在种植园地里幼儿获得一些种植经验,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的热爱,进而体会劳动的辛苦,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与此产生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的积极情感。
因此,在幼儿园种植园地中,我们的孩子得到了以下发展:
一、扩大了幼儿的认知。
独生子女的宝贝们别说五谷不分,就连日常吃的蔬菜也认识不多。通过在种植园里的活动,我班小朋友们每当走进种植园,个个欢快雀跃,小手指指点点,七嘴八舌,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很快就把种植园地的蔬菜认得清清楚楚------ 小麦、韭菜、莴笋、蒜苗、蚕豆、青菜等。
二、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曾说:“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就是指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动手做事的能力。杨震宁教授也曾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
因此在种植园地中,我发现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种植刚开始时,幼儿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随着种子一点点的发芽,幼儿的好奇心就表露出来了,每天早上来园后,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去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然后就兴冲冲地帮植物浇水、 拔草,并把通过自己观察到的新发现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一切都做得有模有样,认认真真,一点都不用老师提醒。当我有时想去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会很自信地说:老师,我自己来!”一个阶段下来,孩子们都乐于参与种植活动,体验植物发芽过程的快乐,既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师生在种植园里种下的蔬菜,小朋友特别关心它们的生长变化情况。小朋友每当走进种植园时,有的用铲子松土,有的动手拔杂草。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过程中,当发现有的蔬菜被晒得干枯时,我抓住机会,让幼儿查找原因,引导幼儿观察土壤的干湿程度,让幼儿知道人每天要喝水,植物也不例外,使幼儿知道蔬菜干枯原因是缺水了,要及时给蔬菜浇水。针对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不予以打击。在孩子们种的豆子发芽时,我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叶子有什么不一样,刚开始,孩子们没有发现,因为叶子较小,在叶子稍微大一点时,孩子们惊奇的告诉我,豆子不同,叶子的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长长的、还有的是圆圆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孩子的连续观察能力。
四、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细心的照料,种植园里的植物在孩子们的照料下,种子宝宝一天天地在长大着。
秋季来临之际种植园里来了一些不受欢迎的小客人“蚱蜢”,蚱蜢专吃菜叶宝宝,这可把我们的孩子急坏了,蚱蜢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孩子们弯着腰在种植园寻找着,没过多久李思源冒出来说:“我在农村时看见蚱蜢都是在青菜叶上的,到青菜叶子上去看看吧!”果然李思源在青菜边捉到了一只,拿起蚱蜢大声地叫:“我捉到了一只”。这时孩子们都兴奋起来,大家一起弯下腰,小心地在青菜边寻找,结果一只两只,一下子在种植园地捉到了好几只,孩子们都开心地举起了手中的蚱蜢。后来几次孩子们到种植园,大家看见叶子上缺了一块,都说是蚱蜢吃掉的,接着就弯下腰寻找着。种植园地的菜宝宝在孩子们的精心护理下,又长出了绿绿的叶子。平时在家的小祖宗,在幼儿园里都象一个个大人,平时在家都是需要呵护的,在幼儿园里都成了小主人,自己去关心别人,关心菜宝宝 ,菜宝宝成了我们的“小孩子”,孩子们天天都主动去看望它。
在与孩子们一起精心的照料下,菜宝宝长得更绿了。我们的孩子从被关心者转变为关心他人,孩子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通过一次次地照料、关心,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他们对关心他人的情感也得到了体验。在孩子们亲手照料,亲手浇水中,使我想起了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原则“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做中使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照顾他人,让他们学会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心。
五、幼儿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学会了分享。
春天来了蚕豆宝宝成熟了,孩子们在种植园里采摘蚕豆,大家高兴地数着,大声地说:“我采了俩个。”“我采了八个。”“我采的豆荚里有三粒蚕豆呢。”孩子们的心情无比的快乐,陶醉在收获的喜悦中,久久不能平静。随后让孩子们把煮好的蚕豆分享给全园的小朋友,和全园的孩子一起品尝,孩子们在品尝中再一次地感受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学会了分享。
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种植园地,经常需要孩子们去浇水,一次我事先布置每个幼儿带一个小桶,在早饭后一起去浇水,活动时,有的孩子发现自己忘记带了,很着急。这时,我问大家:现在有些小朋友忘记带小桶了,怎么办?有的幼儿说:我可以和他一起浇。有的幼儿说:我可以和他轮流浇。我采纳了大家的建议,孩子们按自己的方式与同伴进行合作,使活动顺利进行,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发展。
七、培养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种植活动中,老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带着种子,小锄头,水桶……来到种植园地,播种、施肥、浇水、亲亲大自然,感受爱的情怀,利用中午散步、户外运动等机会引导孩子充分观察种植园地的植物和幼儿园里的植物,通过观察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植物在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净化了空气、给生活带来的益处,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使孩子们有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炎热的天气到了,小麦成熟了,孩子们在收割小麦的时候,麦子上的麦芒像针一样很扎,他们体会到收割不容易,想到农民伯伯的不易,知道要爱惜粮食,不浪费。
通过种植园地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责任心,同时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也体验了种植及观察记录的乐趣。种植园地是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宝贵资源,在这里,我们的孩子通过亲自播种、亲眼观察记录,亲身体验收获,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养成爱劳动、与同伴合作等品质,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让孩子在绿色的海洋中放飞梦想的翅膀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