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都存在什么问题?

如题所述

1.普遍迷茫,颓废,这是个大趋势。虽然每个学校图书馆都有很多人,但整个学校那么多人,还是有相当大部分不学习,不追求发展,看抖音看耽美追剧,大部分人心中对未来充满憧憬,实际都是积极废人。

2.拖延症太严重。做事拖沓,老师布置作业大概给好几周的时间,确定一个截止日期交齐就可以,几乎大多数人都喜欢拖到最后一天没办法再拖的时候,熬夜写完,或抄完。

曾经我问一个关系较好的同学,他说,布置时间太短,大家都抱怨不够,其实这样倒有效率。时间太长,大家都感觉不急,拖着拖着就忘了。

3.很多人不懂做规划,没意识到社会资源竞争现状。也不积极地去学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发展自己,太佛系,太崇尚道家思想,顺其自然。其实出去兼职一下,和专业稍微相关一点,都会了解到很多东西。只要去做,一定能学到些什么,真的不骗人。

4.很多同学上课都玩手机,大多数都是分课程性质。但作为学生,不得不声明一点,其实学生上课玩手机和老师讲课质量有很大直接关系的。比如我们有个老师,他上课几乎全程念课本PPT,问他问题他也答不上来,就说自己也记不清了,你去百度一下吧。这样的老师确实无语,我站玩手机同学这一边。



5.心理问题,包括孤独,心理成长等方面,这是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感觉大学生圈子其实不是特别大,如果不参加各种活动、比赛的话,即便是加学生会也就是那么些人,另外人际关系的经营,寝室室友之间的相处,其实都需要用心和真诚。而且大学相对比较忙碌,不管是别人追剧玩手机也好,反正没事不太容易搭理你,会感觉孤独无助。但也要找到好的宣泄方法,比如心情不好看搞笑电影,不要试着和别人沟通,等心情平和再沟通比较好。

6.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大学生自己学习目标的缺失,不管是在一般的大学,还是在重点大学,这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之前的学习一直是有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教师的指导下,“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这类问题的答案似乎都很明确。学生冲着考入一所名牌大学的目标,日夜拼搏,努力学习。然而进入大学后,更加强调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和父母的指导,就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空余时间不知如何管理,漫不经心:有的学生表现为没有主见,别人考什么证参加什么培训班,在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下,盲目跟风;有的学生学习相当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后,就无所事事,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还有的学生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了大而空的目标。这些都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的表现。

7.学习方法不当。初高中的学习方法是老师手把手地教,指导学生应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学。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并予以应用。进入大学学习生活后,失去了教师的监管和指导,更需要的是一种自觉的精神。有些学生一下子无所适从了。大学里的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上课听听做下笔记、考前死记硬背。这样的方法对积累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不能起到一点帮助作用。事实上,大学的学习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勤于思考的精神。在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中,“学而不思、思而不深”的现象普遍存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思考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独立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要真正的学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精神,依然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当代大学生在做论文和课题研究时,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到深入探讨和挖掘,只是浅尝辄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3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中存在很多问题

(1)自我为中心。当代大学生多是“0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人际交往中,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时会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者是乱发脾气,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2)自我封闭

表现如下:

  恐惧:在进行人际关系交往时出现的一种带有恐惧色彩的情感反应。一般主要表现为:害怕见生人;在有异性在场的情况下,可能会显得紧张、焦虑,主要表现为出汗、脸红、说话结巴等。

  嫉妒:在交往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地位、名誉或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一种愤怒、怨恨、羞愧等的复杂情感。正如培根所言:“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在生活中,因嫉妒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疏离的可谓是不胜枚举。

  自卑:常见的变现是悲观、孤僻、忧郁自我封闭,在社交场合,表现拘谨、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众出丑,是过低评价自己而造成的消极体验。产生自卑感原因很多,主要有自我贫家过多,人际交往经验少,缺少特长,耐挫性差,生理、生活条件相对不足等。有些学生喜欢用自傲来掩饰自卑的心理,喜欢与人争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导致关系紧张。

  情绪自控能力弱:当一个人不顺心时,很容易产生愤怒之情,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发泄出来,自控能力也随之下降。有人比喻这种发泄愤怒的方式好像是仙人掌碰人,在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伤及自己。

  怯懦:在生活中常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现。怯懦者害怕给人留下不好印象,好面子,习惯于迁就、忍让,甚至忍气吞声、唯唯诺诺。但实际上这种个性往往给个人交往带来诸多不利。

  (3)社会功利化倾向。在交往过程中,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 想通过交往得到提高。“有用即交往”、“有求即结识”、“互相利用”等功利意识增强。但是,在交往中过多的考虑个人愿望或利益,就会很容易的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使个人交往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

  (4)虚拟化社交倾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开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网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射向我们。

  现如今,如果一个大学生不会上网、没有QQ号码,那是不可思议的。而有些人由于过分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会采取“宁信机,不信人”的态度,沉溺于“虚拟时空”,不愿直面现实生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1-25

关于当代大学生存在什么问题,身为一名大学生的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就业观偏差

很多大学毕业生一味蜂拥沿海、沪京津地区,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东部沿海的岗位往往让应聘者趋之若鹜,而西北地区有些条件优厚的工作却无人问津。一方面,东部惊呼人才过剩,大学生预期薪酬屡屡跌破底线,甚至有人主动提出零薪上岗;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急缺人才,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引不来金凤凰。许多大学生先入为主的认为,西部(尤其是西北)就是荒漠戈壁、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去那里扎根意味着纯粹的奉献,难以实现个人的发展。

二、心理问题

1、焦虑心理: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遭受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2、自卑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

3、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

4、盲从心理:有些毕业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求职择业时,从不按自身具体条件独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职材料,也是千人一式,众笔一辞,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因而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5、攀比心理: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迟迟无法签约。

6、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就业主管部门,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不能面对和接纳现实

当代大学生遇到各种问题都要及时自我调适克服。大学生不能仅仅适应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校园氛围,更要适应“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社会,以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斗志,稳定的情绪,热观的心情,必胜的信念,创新的意识,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冲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9-27

 一,懒惰问题

  其实这已经不是大学生身上的毛病,是人类固有的惰性。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经历了惨绝人寰的高考,都觉得现在是时间解放自己了,大多数人都将自己释放过头的了。都忘记了其实大学的专业学习也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之后的工作。

  一有空就知道宅在宿舍,和自己亲爱的手机腻在一起。图书馆?开玩笑,不是期末绝对不去。出去玩?算了吧,没空没空,我追剧呢。

  我也是一个超级懒惰的大学生,除了教室,我最喜欢待的地方就是我的床,就算只有十分钟的空余时间我也得爬上去。平常的周末都是没有早晨的,因为我一睡就睡到九十点钟,从没有想过出去转转。

二,懈怠问题

  考上了好的大学的一部分人骄傲了,觉得学历在手,工作我有,管你什么课呢,管你什么专业,I DON NOT CARE.反正我是名牌大学,比你高一个档次。

  高考失利考上了不怎么样的野鸡大学,有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这样了,努力还有什么用,反正我面试的时候已经比别人低一等了。就一味的放弃,课不好好上,作业不好好完成,逃课也成了正常事。

  不是考试周绝对不学习,平时上课也就是装装样子,毕竟平时上课是幼儿园的生活,每天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单词没背出来,而是不知道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不知道是不是教育上的漏洞,让我们以为大学就是应该放纵的时刻,可谁曾想,大学才是真正能够决定我们未来的时刻,更需要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营造自己想要过的未来生活。

三,浪费时间

  差不多每一天都会有一两节没有课的空余期间,但是很少能够看到真正能够好好利用它们的人,莫不是三两结伴一起去吃饭,要不就是一起回宿舍在床上躺着。有这么好的时间,很少有好好利用把这个时间用在泡图书馆上。

  当然,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并不能够涵盖所有的大学生,并不能够以偏概全,把那些闪闪发光的当代大学生遮挡住。大学生中还是有很多成绩好,又努力的人的。他们不在意过去怎么样,只在意现在应该怎么办。绝不会懈怠,不会纵容自己,不会浪费时间,他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干什么,怎样去实现目标,怎样去努力。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努力,要坚强,要加油,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

第4个回答  2017-09-27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学生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稀缺,含金量也高。现在的大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生活素质都有很大的差异,一些问题也是普遍存在。

  我本人就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对于一些早已泛滥在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深有感触。

  现在是科技社会,而作为大学生,对科技的依赖就显得极为严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是对手机依赖症。大学课堂相对较为自由,很多时候都是老师与学生隔着讲台自行其是。像我就经常是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下面玩手机,而且很多同学都如此。这其实就是存在于大学生当中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是手机不离身,一直刷着社交信息,然而却忽略了和身边同学的互动。不论是聚会还是聚餐,往往都是各自掏着手机在玩,甚至有吃饭眼睛都不离开手机的。虽然有人是利用手机在学习,在工作,但确实是依赖过度。

  还有就是现在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了。没有了旁人的监督,网络庞杂信息就很容易影响学生的生活。受电竞游戏的影响,真正能沉的下心学习的大学生越来越少,抄袭借鉴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而大学生所掌控的能力也越来越少。但实际上大学还是那个大学,真正努力的大学生还是能学到和往日一样多的学识,甚至是更多。只是现在的大学生更容易满足,很多人都缺少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自然就容易懈怠了,对于学习也就得过且过。生活比较茫然。

  但是我认为大学生最大的问题却是缺乏动手能力。就我们学校的情况而言,有实习有实验,用心的人是很能锻炼自己。但学校却缺乏真正有利的管理,往往是努力的人能力在上升,而投机取巧的人也能过关,尽管他可能并没有动手操作。学校提供了平台,但是懂得利用的人太少。优择优,劣得过。而且就连吃饭也是点外卖的红红火火,真真正正是懒到家了。

  而且当代大学生往往目的性太强,多是有针对性的行事,太过现实。这其实是受社会的影响,毕竟大学就差不多是社会的缩影。真正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大学生正在变少,我们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将来的就业。自然会选择放弃一些‘无用’的东西,却也错过了很多有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