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十大名曲是那些曲子?

如题所述

二胡十大名曲有:《月夜》,《寒春风曲》,《空山鸟语》,《听松》,《良宵》,《光明行》,《三宝佛》,《病中吟》,《流波曲》,《二泉映月》。

《寒春风曲》:华彦钧(阿炳)作曲。乐曲的一部分曲调、演奏手法与《二泉映月》相近,但曲调较多地在明亮音区进行,更为活泼流畅,舒展宽广,使听者感觉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近。阿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曾一度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双目失明。阿炳作品很多,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其中二胡曲有《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其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月夜》:刘天华作曲。1918年夏天,刘天华在月下纳凉,不禁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乐思如流。写成了此曲的初稿,六年后定稿。乐曲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在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不时出现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阶,跌宕生姿、不拘一格。全曲分三段,主要采用展衍的旋法,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

每断尾句是固定终止型,具有一唱三叹的特点,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赞叹声。全曲有月白风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感情的抒发、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诗:“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二胡十大名曲如下:

1、《二泉映月》

曲中二泉,即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阿炳)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家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人生。

2、《流波曲》

民间艺人孙文明的代表作。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幼年双目失明,因丧父生活贫困,只得背井离乡,以算卦糊口。后专攻胡琴演奏,靠卖艺为生。乐曲是他流落他乡困苦生活的自我写照。

3、《病中吟》

《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1915年,作者遭到失业、丧父,贫困打击,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

4、《三宝佛》

乐曲中的《三汲浪》曾被扬琴家严老烈改编为广东音乐《旱天雷》,表现了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乐曲的其他部分婉转悠扬,节奏流畅,二胡及配器的演奏都作了细致处理,使音乐更为动听。

5、《光明行》

《光明行》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有弹性,表现了旧时社会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

6、《良宵》

原名《除夜小唱》,《良宵》是作者除夕与学生、友人欢聚时的即兴之作。在除夕之夜欢乐情绪感染下,作者兴致颇高,边拉边记谱,顷刻而成。此曲音乐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

7、《听松》

华彦钧(阿炳)曲。相传宋朝时候,兀术被岳飞打败、狼狈逃窜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喊声震天的声音。

8、《空山鸟语》

刘天华历经十年做成此曲。标题“空山鸟语”采唐朝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鹿柴》)之意。作者以富于民族性的旋律,在民间传统演奏手法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创作技巧、构成一首结构完整、富有诗意的乐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9、《寒春风曲》

乐曲的一部分曲调、演奏手法与《二泉映月》相近,但曲调较多地在明亮音区进行,更为活泼流畅,舒展宽广,使听者感觉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近。

10、《月夜》

刘天华作曲。刘天华在月下纳凉,不禁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乐思如流。写成了此曲的初稿,六年后定稿。乐曲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在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不时出现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阶,跌宕生姿、不拘一格。

第2个回答  2020-09-17

二胡十大名曲为:1、《二泉映月》、2、《良宵》》、3、《听松》、4、《空山鸟语》、5、《寒春风曲》、6、《月夜》、7、《流波曲》、8、《病中吟》、9、《三宝佛》、10、《光明行》。

二胡众所周知,是中国最古老的拉弦乐器之一,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称二胡为胡琴或南胡。

唐宋时期凡来自北方或西北方的拨弦乐器均称琴,再向前推春秋时期,许多乐器无具体名称,统称琴。那么琴为什么加一“胡”字,据传说,黄河以南的民族称北方民族为胡人,这个拉弦乐是北方传来的,认为是胡人制造,所以称胡琴,因为是用二根弦拉奏,所以又称二胡。

二胡在明清时代的民间就广为流传。近百年来,中国的许多民间艺人(如瞎子阿炳等)不断在演奏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包制作),已今非昔比,大大向关迈了一步。尤其一代宗师刘天华先生大胆地对二胡进行改良和创新,使二胡的演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刘天华的十大名曲至今仍久演不衰,是各类艺术院校的二胡必修教材。

二胡由琴筒、琴托、琴杆、琴皮、琴头、琴轴、琴弦、弓杆、千斤、琴码和弓等组成的,另外还松香、微调等附属物。

二胡演奏其基本功技巧只是骨架,沉入意境奏出感情才能有血有肉地凸出神韵。业余爱好者在技能上与专业人员相比,可以说有天壤之别。科班培养的专业人才,一个学期只教练2~3首独奏曲,大部分时间是学拉枯燥乏味、奇难无比的练习曲,他们一年等于业余五年有余。他们的基本功肯定让你自叹不如,高者可令业余人士无地自容。但对乐曲的理解和表达,专业人士能达到的业余人士也未必不能达到,即所谓‘技拉不如,心拉作补’的道理。

第3个回答  2020-02-12

二胡的十大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听松》、《空山鸟语》、《寒春风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三宝佛》、《光明行》。

《二泉映月》作者华彦钧,该曲流露出一种悲壮压抑的情调,缠绵深情如泣如诉,拥有很强的感染力。

《良宵》作者刘天华,是他在除夕夜与学生朋友欢聚时的即兴之作,吃起流露出一种抒情、欢快、清新之感。

《听松》作者余华彦钧,此曲气势磅礴、层次分明、感情奔放。

《空山鸟语》作者刘天华,经历十年才做成此曲。乐曲描写了深山中的群鸟欢鸣、生气盎然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寒春风曲》作者华彦钧,一部分与《二泉映月》很相似,但更为活泼舒展,感觉明朗的春天正在走近。

《月夜》作者刘天华,是他在某个夏天月下纳凉,触景生情而作,此曲柔美舒展、质朴委婉,令人赞叹。

《流波曲》作者孙文明,此曲是他流落他乡、生活困苦的自我写照。

《病中吟》作者刘天华,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他当时处于失业、丧父、贫困的多重打击中,因此旋律如泣如诉、委婉缠绵,时而激愤,时而深情、时而叹息,这些感情表达淋漓尽致。

《三宝佛》表现了人们久旱逢甘霖时欢快的情绪,节奏流畅,婉转悠扬,极为动听。

《光明行》作者刘天华,此曲振奋人心,旋律明快节奏富有弹性,表现了追求光明的心情。

二胡

第4个回答  2020-02-12

朋友你好,据我所知,二胡的十大名曲分别是以下十大名曲是中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它们分别是以下十种,各有特点,

分别是:二泉映月、良宵、听松、空山鸟语、寒春风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三宝佛、光明行。这十首曲子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

可以说现如今这些历史悠久的名曲,能够保存到当今社会,确实是不容易的,我们应该让这些名曲永远流传下来。不能在我辈手中丢失。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