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区化探及遥感地质异常特征

如题所述

(—)靶区化探异常特征

靶区在区域上位于1∶20万化探所圈定的Hs-6号综合异常区内。Hs-6号异常位于西勒、乌拉哈特、拜西特日克一带,面积230km2,呈长条状NWW向展布,异常区内发育沙大王组(C2s)、奇尔古斯套组(C2q)和二长花岗岩(ηγC2)。异常形态及展布方向与巴音沟-古尔图俯冲带相-致,严格受区域性大断裂控制。其元素组合为Cu、Pb、Au、Ag、As、Hg、W、Sn、Mo、Bi、Li、Be、Y、Nb、U、Th及B、P、Ba。其中Cu极大值79.3×10-6,衬度1.27;Au极大值18×10-9,衬度1.55;W极大值23.3×10-6,衬度1.8;Bi极大值1.8×10-6,衬度1.68。

靶区范围处于1∶5万化探所圈定的乌拉哈特-停格尔达湾一带以Au为主的综合异常集中带内(见图)。该带内主要有Hs6-17、18、19、20、21、22号综合异常,其中在Hs6-17号综合异常中发现了阿拉特克东、西金矿,在Hs6-18号综合异常中发现了查汗萨拉金矿,在Hs6-19号综合异常中发现了金矿化线索,为含金石英脉,金含量0.86×10-6,在Hs6-20号综合异常中发现了停格尔达湾金矿点,在Hs6-22号综合异常中发现了1062高点含金破碎蚀变带金矿化线索。这些金矿(化)点的发现,说明在本区以化探异常作为找矿工作区域的选择依据是可行的。

阿拉特克Hs6-17号异常呈不规则状,长轴方向大体呈近SN向展布。异常元素组合为Au、Ag、As、Sb、Cu、Pb、Mo、W、Hg,元素组合较复杂。其中Au极大值50×10-9,衬度3.27;As极大值148.8×10-6,衬度2.4。Au、As都具三级浓度分带,浓集中心重合于一处。Au与Ag、Sb、Cu、Mo等单元素异常套合极好。

查汗萨拉Hs6-18、19号异常组合为Au、Ag、As、Sb、Cu、Pb、Hg、Ni,作为主成矿元素的Au呈高强异常分布,与Ag、As、Sb套合极好,且具三级浓度分带,Aumax104×10-9

上述两个化探综合异常区内已开展了1/1万面积性化探工作,并发现了查汗萨拉金矿。

查汗萨拉Hs6-20异常组合为Au、Ag、Pb、Hg、Ni,作为主成矿元素的Au呈高强异常分布,与Ag、As、Sb套合较差,且具二级浓度分带,Au极大值24.7×10-9,衬度2.0。1999年在该区发现了1号金矿点并做了陆续矿检工作。求得333+3341金资源量0.12t。

查汗萨拉Hs6-22号异常组合为Au、As,作为主成矿元素的Au呈高强异常分布,与As套合较好,且具三级浓度分带,Au极大值60.1×10-9,衬度10.02,As极大值32.4×10-6,衬度1.08。在该区2000年发现了1062高点金矿化点,并做了简单的矿检工作,认为无进—步工作的价值。

查汗萨拉Hs6-21号异常组合为Ag、Cu、Ni,作为主成矿元素的Au呈高强背景分布,Ag极大值168×10-9,衬度1.214。

该异常区位于大断裂的北侧,NW向断裂极为发育,北部为奇尔古斯套组下亚组(C2qa),南部为奇尔古斯套组上亚组(C2qb),有闪长岩脉沿断裂带分布,断裂带黄(褐)铁矿化、硅化较为强烈,地质构造背景与Hs6-18、19较为相似。

该异常内开展了1∶1万地化剖面测量结果显示,相对高值区(点)(Au、As、Sb、Bi)总体上出现在石英闪长岩脉及其所发育的断裂破碎带内(带中含石英细脉的地段,总体表现为高值),以断裂带北部相对较高,后期发育的断裂及所形成的蚀变破碎带内总体上无高值出现,说明石英闪长岩脉之后发育的断裂与成矿活动关系不大,这一点与查汗萨拉矿区的特征较为相似。Ag表现趋势与上述3种元素的相反,说明它的赋存、富集规律与Sb、Au、As、Bi不同,总体表现为背景值。

从5种元素的R型聚类分析结果来看,Au、Sb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649,其次是As、Bi,说明这4种元素具有较好的共生组合关系,Ag与这4种元素的相关关系很弱,相关系数仅为0.17,说明它们之间的在化学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Au、Sb、As、Bi具有较强的活性,而Ag与Au、Sb、As、Bi的活动不同期,或是有较强的惰性。

从1∶1土壤测量成果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结果对比来看,土壤测量结果总体比较低,所谓的高值区(点)也仅是相对其他样品的分析结果较高而已,其本身并不高,与查汗萨金矿区的土壤测量结果相比,相去甚远。

Hs4-2号异常位于乌拉哈特一带,地理坐标为:83°22'00″~83°27'20″E,44°25'10″~44°27'54″N,面积17.5km2

该异常区地层为奇尔古斯套组一段(C2q1)和沙大王组二段(C2sb)。以俯冲带南侧大断裂为界,南侧为巴音沟组下亚组的粉砂岩,北侧为沙大王组上亚组的蛇绿混杂堆积岩、银白色片理化、云英岩化粉砂岩和灰黑色玄武质角砾凝灰岩带。该区岩浆活动表现最为强烈,大断裂南侧侵入大面积的酸性岩体群。区内NW向断裂极为发育,众多石英脉呈网脉状、单脉状分布,局部石英单脉规模可达宽0.5~3m,长大于150m,且具铜矿化。破碎带内还有许多小的闪长岩脉分布。褐铁矿化碎裂岩中个别样品金品位可达2.97×10-6,已具金矿化,角砾凝灰岩带多处发现铜矿化点,1∶20万地质资料显示,该岩性中基岩光谱Au>1500×10-6,已具金矿化。

在异常区开展了9条1∶1万地化剖面测量,根据1∶1万地化剖面查证成果,在褐铁矿化碎裂二长花岗岩及相应构造部位,Ag化探值>1000×10-9的样多达14件,>200×10-9的样多达35件,它们呈带状分布。Ag单元素高强异常多分布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和岩体中破碎带内,石英单脉(宽0.5~3m,长大于150m,具孔雀石化)中Ag624×10-9,Ag与As、Sb、Pb、Bi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与断裂构造展布方向相一致,据Ⅱ级异常查证成果,Hs4-2号综合异常为矿致异常。Hs4-2号异常区已发现的各种矿化点皆位于大断裂之北侧,而异常多位于大断裂南侧,说明南侧岩体和围岩存在Ag更大的成矿可能性,需投入一定化探工作量进一步查证。

(二)遥感地质异常特征

从遥感蚀变信息分布情况来看(图4-97),靶区主要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1)遥感蚀变信息主要以铁染三级、铁染二级、羟基三级和羟基二级等4种异常信息为主。铁染异常主要是指示Fe3+、Fe2+(褐铁矿、赤铁矿、针铁矿、黄钾铁矾等)引起的蚀变(如褐铁矿化、硅化等),可能指示铁质在表生环境发生的离子迁移、交代等,对构造破碎带、流体、酸性脉岩等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具指示意义;而羟基异常则主要是指示羟基、含碳酸根离子等的蚀变信息,如粘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可能指示有各种水溶解、交代等活动有关的矿化蚀变。

2)异常主要分布在F5断裂带附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异常与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下亚组具较明显的关系,一些异常分布在该组与其他岩石单元的接触带附近。

3)已知金矿床(点)及其周围均未出现遥感地质异常。

具体来说,遥感异常的分布特征为:

1)最主要的异常分布于乌拉哈特岩体南西部,沿F5断裂北侧展布,分为南东和北西两个异常区。南东异常区的西北部主要发育铁染三级异常、羟基三级异常,异常区中部主要发育铁染三级异常和羟基二级异常,异常区的南东部主要发育羟基三级异常,并紧密伴生羟基二级异常,但后者分布范围较前者少且相对较分散。北西异常区主要发育铁染三级异常,局部有铁染二级异常点分布。从异常分布情况来看,异常与该岩体并无直接的关系,而与F5断裂及其次断裂有密切关系,铁染三级异常反映了岩体中一些磁性铁的氧化产物(如针铁矿等),铁染二级则反映了一些铁氧化物(如赤铁矿等)的分布。羟基三级、二级则反映了在大气降水、岩浆热液、其他性质流体(热水)的参与作用下,岩石局部表现出的绿泥石化等泥化蚀变有关的蚀变信息,与铁染蚀变相伴生,说明两类蚀变发生的环境具有相关性,在蚀变过程中,泥化与铁氧化物等具有同源性、一致性。

2)乌拉哈特岩体内部其他地段偶尔可见羟基三级、铁染三级异常点分布。

3)乌拉哈特岩体南东较近的一个同类岩枝中也发育有铁染三级异常点。

4)乌拉哈特岩体北东侧,乌拉哈特金矿化点北东侧,黑山头铜矿点周围及其与乌拉哈特金矿化点之间和沿中新统塔西河组与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下亚组之间北东向接触带内侧均呈NE向发育有遥感地质异常,异常以铁染三级为主,局部呈星点状发育铁染二级异常。

5)阿拉特克西金矿点南东侧,沿F5断裂带两侧,并处于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下亚组与上新统独山子组接触带两侧有散布的遥感地质异常,以铁染三级为主,局部铁染二级呈星点状分布。

从地球化学异常与遥感异常的对比来看,岩浆岩较为发育的地段,两类异常具有相对较好的对应性,但在其他地段,二者之间基本没有对应性或指示意义。

图4-97 西天山停格尔达湾-查汗萨拉金靶区遥感蚀变信息异常分布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