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_为太子?

如题所述

历来君王都有很多的子女,他们会在其中培养出一些未来的继承者,有些孩子是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所以受到宠爱,有时候孩子因为聪慧,有仁慈之心,所以受到了喜爱,而皇族就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优势与劣势,而给他们制订专门的课程,请一些专业的老师来教育他们。

 


这些皇子每天要受到很严格的训练,有专门的老师讲述国学,历史,各方面的知识,因为皇族觉得未来的继承者,一定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特别是知识渊博的,而且还要心里装着天下,心里黎民百姓,把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只有国家安宁了老百姓才能安宁,这才是一个好君王的标准。

 

康熙四十七年废除了皇太子后,没有想到的是,皇子之间的夺取就拉上了帷幕了,以前只是暗中较量,而现在又拉上了明面上了,而只有马上确定皇太子的人选,只有确定人选,才能让这场斗争结束,因为争夺不光是国家的不幸,这也会造成手足之间的互相残杀,这是整个皇族的不幸。

 


八阿哥一直是皇子最勤奋的一个孩子,但是因为他母亲的身份,康熙对他一直都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是很重视他,但是八阿哥一直认真学习,跟师傅学习各类的知识,以想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君王,为这个国家和黎民百姓谋幸福,但是康熙好像对此没有那样的打法,所以他作为君王情愿食言,也不立八阿哥为太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因为这个八阿哥不懂康熙心,康熙只是略施小计就让八阿哥的党羽锋芒毕露。成为众矢之的。康熙就顺着这个机会打压八阿哥。也就不会将他立为太子。说到底就是八阿哥不是康熙心中最适合的人选,所以宁愿食言。


与他人争斗了一生的康熙,这个时候的内心深处是能够感觉到胤禩对皇权之威胁。并且胤禩也是一位革了爵位的闲散宗室,可是却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取得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如果真成了东宫太子,可以说是会对皇权产生极大的威胁,这样自己将会怎么办?康熙之前是下了很大决心,好不容易废了一个威胁着,现在又去立一个新的微笑着?得不偿失呀。


所以,康熙就立马食言,用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这个为理由,然后就否定了这个推选的结果。可以说这,对八阿哥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打击。

原因也是有很多的,胤禩这样还不能成为东宫太子,自然就会是众矢之的。康熙的这个否定,是很清楚得告知满汉大臣,他胤禩不是朕中意的人选。希望你们远离他,不然我到时候动起手来就什么也不剩了。

还有就是,也是非常关键一点,康熙对这次推选的结果早就是耿耿于怀了。现在不打算把皇位传给胤禩,可以说这个八阿哥对于整个皇权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所以,康熙就宁愿选择自己食言也不立他为太子。

第2个回答  2019-10-05
因为当时八阿哥不适合当太子,康熙也是为了后来考虑。
第3个回答  2019-10-05
因为当时康熙有更好的人选,所以说不肯立他为太子
第4个回答  2019-10-07
因为八阿哥的心性和才能等等不适合做太子,当时八阿哥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做了不少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