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如题所述

  1.机构与职责
  (1)机构与职责的界定
  化工企业应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委员会(简称安委会),安委会主任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担任。安委会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贯彻落实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审定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并监督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实施;
  3)研究重大事故隐患经验方案,审定上报的重大技术措施项目,确保安全生产所需的投入;
  4)研究部署阶段性的事故防范重点;
  5)定期召开安委会会议,听取职能部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重大问题;
  6)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年度目标和日常管理的奖惩激励制度,定期对二级单位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的安全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7)研究决定有关安全健康工作的重大问题。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包括: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化工行业标准,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各级人员和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人员责任制一般包括界定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层其他成员、职能部门各级管理者直至车间(装置、基层队站库)负责人、班(组)长、员工等各级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职责。
  各职能部门责任制包括界定科研、设计、生产计划、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生产调度、安全消防、设备动力、质量管理、工程建设、供应、销售、财务、人事劳动教育行政管理、工会等职能部门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职责。
  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过程中,应结合现行管理的实际,画出组织机构图,制定职能分配表,以全面落实本单位需要遵守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
  (2)机构与职责的考核与评估
  为确保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与职责落实到位,企业应制定各部门和各级人员的业绩目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业绩考核程序,对照本年度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对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管理层其他成员的职业安全健康业绩进行考核,并与经济挂钩。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包括:
  1)最高管理者、职能部门对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过程中提供的资源是否充分;
  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执行情况;
  3)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三同时”执行情况;
  4)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及管理方案的实施及完成情况;
  5)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情况;
  6)事故处理过程中落实“四不放过”的情况;
  7)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整改落实情况。
  (3)体系运行所需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为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实现持续改进,企业应优先安排安全健康经费支出,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化工企业用于安全健康管理的资金通常有以下主要来源: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劳动保护经费、设备大修和更新费用、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专项经费,有的企业还有安全生产保证基金。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资金主要是用于安全设施的装备,安全健康技术与产品的应用,事故隐患的整改,劳动防护用品,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与技术管理活动以及奖励等。
  化工企业应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必要的检测仪器、防护用品、应急医疗用品、通信器材和交通工具等。化工企业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的物资包括:
  1)安全卫生消防设施;
  2)安全卫生检测检验设施;
  3)安全卫生防护器材;
  4)抢险救灾物资;
  5)劳动防护用品用具;
  6)教育办公设施;
  7)通讯设施和交通工具;
  8)保健食品及洁净饮料等。
  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4.4.1要素要求
  2.意识、能力与培训
  为确保各级人员能安全健康地完成其工作,用人单位应对各岗位人员进行认真选拔,对其技能和能力进行评估,确认其技能和意识达到规定要求,必要时应开展针对性培训。
  (1)培训管理程序的编制
  企业应建立一套培训管理程序,培训管理程序的要点包括:
  1)有关部门开展培训工作的职责;
  2)培训需求的确定;
  3)年度培训计划;
  4)培训的实施;
  5)培训的考核和评价;
  6)培训记录及管理。
  (2)对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意识及能力要求
  对各岗位员工职业安全健康意识与能力的要求与其工作面临的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工企业员工所需的职业安全健康意识和能力一般包括:
  1)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方针、程序遵循的重要性的认识;
  2)业务精通,操作熟练,能正确分析和解决生产操作和工艺设备问题;
  3)有较强的安全健康意识,熟知身边工作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能自觉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
  4)能正确使用消防设施,救护器材,有较强的自救能力。在异常情况下,熟知应变措施,处置果断,有较强的生产处理和事故应变能力;
  5)经过法定培训持证上岗。
  化工企业大多数作业岗位都存在较高的风险,根据国家及行业要求,一般要求以下人员须通过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a)各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技术管理人员;
  (c)生产岗位操作人员;
  (d)从事装置检修、维修、维护作业人员;
  (e)从事装置化验分析等辅助工作的人员;
  (f)消防队,安防站等专业救灾救护人员;
  (g)特种作业人员。
  (3)年度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计划
  化工企业及下属各级单位应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需要,确定职业安全健康培训需求,培训部门应据此编制培训计划和考核计划,培训计划中应包括培训方式、培训对象、日程安排、考核方式、培训教材和预期达到的效果等。
  培训部门应严格按培训计划组织培训,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定期对培训的实施和效果进行检查和学习。不同层次的人员需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时间不同:
  1)主要负责人不少于40学时;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少于120学时;
  3)职能部门负责人不少于40学时;
  4)厂级教育不少于32学时;
  5)车间级教育不少于32学时;
  6)班组级教育不少于24学时。
  (4)培训、考核、发证
  职业安全健康的考核发证工作分三个层次进行:
  1)上级公司考核发证,主要对象包括:企业及二级单位领导,即企业及二级单位安全健康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全体安全健康管理人员;
  2)地方政府考核获证,主要对象包括:
  (a)企业及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
  (b)电工、电(气)焊工、起重机械工、厂内机动车驾驶员、登高架设工、司炉工、气瓶充装工及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等工种的人员。
  3)企业内考核发证,主要对象包括:
  (a)基层车间的安全管理人员;
  (b)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
  (c)从事装置检修、维修、维护作业的人员;
  (d)从事装置化验、分析等辅助工作的人员;
  (e)消防队、气防站等专业救灾救护人员。
  (5)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
  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各种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应按国家及行业要求建立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记录和档案。培训记录和档案一般包括:
  1)职业安全健康年度培训计划;
  2)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实施与考核记录;
  3)培训考核后取得的资格证书的记录;
  4)新工人的三级教育档案;
  5)领导干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资格培训考核档案;
  6)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档案;
  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及进修学习档案;
  8)培训实习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档案;
  9)其他培训档案。
  培训档案应按有关要求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记录管理,避免损坏和遗失。

  详细参考《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http://www.hzbh.com/show.asp?id=40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