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了,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如题所述

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没有技能,农民工只能是城市的“过客”。代表委员认为,政府、企业有责任为农民工提供进修培训机会。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人工成本也在大大增加,再加上人在生产过程中受身体、情绪等影响,操作稳定性、劳动强度等不能和机器人相比,在一定程度上让劳动密集型企业迫不得已采取“机器换人”的措施。


这几年,厂子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机器换人’让工厂设备越来越好、手动操作越来越少、精准度越来越高。”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车工组长许忠明代表说。许忠明是一名在车间干了30多年的操作工人,谈起这些年制造业自动化的高速发展,他说,自己并不讨厌机器。


机器换人”,农民工将去向何处?“‘机器换人’不是取代人,而是促使农民工学技术,从普通操作工变成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人。”沈阳鼓风机集团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高级工人技师徐强代表认为,企业对技工的需求仍然旺盛。


  然而,事实是大部分农民工还没充分准备好提升自己的技能。2016年我国有农民工2.82亿人,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仅占35%。

应当从职业学校到企业打造出一条终身学习提升的通道,或出台技能津贴指导意见,督促人社部门和企业共同落实。同时,通过立法确定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的义务。

要在普惠性前提下,为农民工提供一个有弹性、多层次、多选择、多模式的持续进修机制。比如,整合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资源,将在岗农民工纳入重点扶持的职业培训项目中;建立在岗农民工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建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建立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对有条件的农民工开展创业辅导和指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