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弯为什么人觉得向外甩?

100分悬赏

答:因为汽车拐弯时,需要向心力的作用,当向心力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离心现象。汽车急转弯时,车子作圆周运动,车厢里的乘客由于得不到所需要的向心力,产生离心现象,乘客身体就会向外甩,如果向右转弯坐在左侧的人,转动半径比右侧的人大,而角速度相同,根据向心力公式F向=m*r*w,可知左侧的人需要的向心力大,会感觉向外甩得更厉害些。

参考资料:老师记得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1
这是离心力的作用,离心力:当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不断改变,需要一个力来实现,也就是一个始终指向圆心的力,即向心力。反过来,如果没有向心力,物体将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包括方向,所以相对于圆周运动有离心的趋势,而正因为有这个离心的趋势,就让人感到好像有个力把物体向外拉一样,所以叫离心力,因此离心力并不是真正存在的一个力,而是一种效果,与向心力的作用相反,所以方向就是与向心力的反方向。即背向圆心方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0-21
这是因为惯性。初中物理学有讲。即是人跟汽车本来是两个物体。当汽车载着人转弯时,汽车在本身的机动带引下往另一边走,而人,却依其惯性,仍按原来的方向原来的速度运动,于是有向外甩的感觉。
第3个回答  2006-10-21
惯性
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这一极为普通和平凡的概念曾经引导许多物理学家深入思考和剖析,从而促进了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丰富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益,是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的素材。

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

最早清楚表述惯性定律并把它作为原理加以确定的是笛卡儿。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以“定义”和“公理,即运动定律”为基础建立起把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统一起来的力学体系。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表述为“所有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由于作用于它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惯性定律真正成为力学理论的出发点。

根据惯性定律,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不仅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用其质量大小来衡量。至此,人们对于物体惯性的认识达到第一阶段比较完善的程度。从此,人们对于运动中的种种惯性现象都能很好地理解;在实际中设计出种种利用惯性造福和防止惯性伤害的措施。

对于惯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惯性与能量的关系。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 对论,这是一个崭新的物理理论,它统一了力学理论和电磁学理论,带来了时空观的根本变革。爱因斯坦随后证明质能关系,E=mc2,一定的质量对应于一定的能量,反之一定的能量对应一定的质量。在这里,能量包括了能量的各种形式,突破了上面把某一种形式的能量与惯性联系起来的认识。这样,惯性是能量的属性,能量具有惯性(质量),任何惯性质量都应归因于能量。作为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物质的量的质量概念退居次要的地位,如今在近代物理中能量、动量等概念要比质量、力等概念要重要得多。

能量具有惯性拓宽了对于惯性的认识,也拓宽了对于能量的认识。它带来的重大实用价值就是核能的释放。在裂变反应中,裂变产物的静质量小于裂变前物质的静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大量裂变能;在聚变反应中,聚变产物的静质量小于聚变前物质的静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大量的聚变能。它也使得人们很好地认识许多物理现象,包括涉及物质的全部质量与能量转化的正反粒子对的产生和湮没过程。

我们知道,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反映物体对加速度的阻抗,而引力质量是物体引力属性的量度,反映物体产生和承受引力的能力。它们显然是物质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属性,描述物质两种不同性质的量是否严格相等是一个问题,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是一条严格的定律。原来牛顿力学中无法加说明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不再是游离于物理学之外的一个普遍事实,而是成为意义得大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石。爱因斯坦找到了这块基石,并由此发展了广义相对,这实在是爱因斯坦独具慧眼、超群绝伦的伟大贡献。
第4个回答  2006-10-21
汽车转弯时,人也随汽车转弯。人需要向内侧的向心力,而此向心力一般由下面(站着时为脚,坐着时为屁股)与接触面摩擦力提供。下部受向内摩擦力,则上身感到向外甩。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