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里实验员编制与教学编制有哪些差别?

到高校当老师的话,这两种编制有哪些差别?职称评定?待遇?考评?发展?等等……

高校实验编制与教学编制区别如下:

1、职称的不同:实验编制职称为实验员、实验师、高级实验师;教学编制职称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待遇方面的不同:教学编制要比实验编制高,实验编制的工作量(课时数)也比教学编制大。

3、考评标准的不同:虽然都是高级职称,但是实验编制要求相对低一些。而且明显教师岗好于科研岗。

扩展资料

编制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编制调配人员,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银行编制以及公益性岗位,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使用行政编制。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在编和非在编人员(在编人员指取得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手续人员,非在编人员就是无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手续的人员,如: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这些工作人员通常称为临时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编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1

高校实验编制与教学编制区别如下:

1、职称的不同:实验编制职称为实验员、实验师、高级实验师;教学编制职称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待遇方面的不同:教学编制要比实验编制高,实验编制的工作量(课时数)也比教学编制大。

3、考评标准不同:职务评定过程中,承担了部分实验室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可参照教师职务评定条件参评;而专业实验员原则上只能依据实验员技术职务系列参评,一般不进入教师系列的职务评定。这就像学校校医一样,他们的职务评定不能依据教师职务系列参评,只能参照医生专业技术职务条件参评。

4、转型过渡不同:关于实验员职务与教师职务能否相互过渡问题。凡担任学校实验员工作以前是教师的,其以前所具有的职务级别可通过转评方式,转为实验员职务系列里相对应的职务。而以前是实验员的,原则上不能转为教师系列相对应的职务。

扩展资料:

一、按照财政供给,事业编制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事业编制。

1、全额: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除乡镇卫生院外,全部使用全额事业编制。全额事业编制,是指工资经费全部由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使用的事业编制。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只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没有收费职能和权力,只能由财政全额供给,因而使用全额事业编制。乡镇卫生院是因为基层医保力量的要求,划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但多数乡镇卫生院属于差额事业单位。

2、差额: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大多数属于财政差额供给的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事业编制称为差额事业编制。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都或多或少承担收费或者中介服务职能,由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度改革,大多数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但收费职能性质并未发生改变,只是单位由差额变成了全额供给,也可以说依然是差额,但差额部分为0%。

有些人理解,单位过去收费,现在不收费了,或者收费不能养活自己了,就应该是公益一类,这是错误的,因为单位性质未发生变化。

3、自收自支事业编制:这类编制要取消,而且从2014年开始许多地方因为上级机构编制部门不给备案,已经全部取消。其它地方取消的时限是2020年底。这类编制使用类型按说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其实许多全额、差额事业单位都在用,管理比较混乱。我有专门文章和好几个问答都说过这类编制,有兴趣可以翻翻。

二、按照单位是否参公,又分为参公事业编制和非参公事业编制。党群团、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及公益一类参公事业单位中,单位参公的称为参公事业编制,公益二类和剩下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未参公的叫非参公事业编制。这种划分只是习惯称呼,没有什么严格依据。未参公前叫非参公,明天参公了就可以改叫参公事业编制,很不严肃。

三、教育专项编制:事业编制的一种,专供中小学校教职工使用。

四、按照岗位,分为管理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事业编制、工勤事业编制。事业单位采用岗位制,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相应岗位使用的编制,也可以按岗位称呼。同样也是习惯称呼,没有什么严格区别。聘用制管理,人员可以转岗,转到什么岗位称呼随之改变,也不严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编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1

高校实验员编制与教学编制差别如下:

1.职称不同

实验编制职称为实验员、实验师、高级实验师;教学编制职称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待遇不同

实验编制工资比教学编制低。

3.工作量不同

实验编制的工作量(课时数)比教学编制大。

4.考核标准不同

实验编制要求相对低一些。

5.发展前景不同

实验员最高是高工,而教师最高是教授,所以教学编制前景更好。

扩展资料:

编制教师的优势:

1、教师的编制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享受事业单位工作待遇。

2、有编制的教师工资组成由基本工资、津补贴、职称工资等组成。职称工资可以随着职称升高而升高,工龄增加,工资也增加。无编制人员工资固定,在职称晋升和工龄方面,一般无法保证。近几年虽然在改革,但实际操作中仍然与在编老师存在很大差异。

3、有编制的教师工作更有保障,更稳定,可以调动。

4、有编制教师可以做任课老师、班主任、行政人员。无编制教师最多可以当任课老师,其他没有机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编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2

1、职称不同

实验编制职称:实验员、实验师、高级实验师;
教学编制职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工作内容不同

实验员编制是科研方向,负责在实验室研究项目,实验岗需要做8小时班;教师编制是需要授课的。

3、上岗要求不同

教师岗位需要有相应的学历。实验室岗位不但需要相应的学历,重点高校要求博士以上,还要有特别的专业技能,且通过专业测试。

4、薪资水平不同

有编制教师的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补贴和职称工资三项组成。职称工资是伴随着职称的升高而升高,工龄增加,工龄工资也随之增加。实验员薪资是否取决于任务多少,年终福利也取决于项目。

5、发展前景不同

实验员最高是高工,而教师最高是教授,所以相对来说教学编制前景更好。

扩展资料:

编制和职称的关系

首先申明一下,教师编制和教师职称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教师编制也称为在编教师,非教师编制的就称为编外教师。教师编制含义开头已经提到过,教师编制属于事业单位性质。非教师编制的和教师编制待遇相差很大。

其次,教师编制和教师职称评定有没有关系?是不是没有编制就不能评职称?两者原则上是没有关系的,非教师编制也能评教师职称。

但是每一所学校都会考虑到职称评定时的名额问题!所以在评定的时候名额不紧张还好说,否则很少考虑编外人员,也就是说编外教师评职称比较困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师编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4

高校实验员编制与教学编制差别如下:

1.职称不同

实验编制职称为实验员、实验师、高级实验师;教学编制职称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待遇不同

实验编制工资比教学编制低。

3.工作量不同

实验编制的工作量(课时数)比教学编制大。

4.考核标准不同

实验编制要求相对低一些。

5.发展前景不同

实验员最高是高工,而教师最高是教授,所以教学编制前景更好。

扩展资料

编制教师优势

1.教师的编制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享受事业单位工作待遇。但实际操作中,因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同,有些地方教育系统在缴交社保方面只缴交部分,不缴交生育保险和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并轨,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2.有编制的教师工资组成由基本工资、津补贴、职称工资等组成。职称工资可以随着职称升高而升高,工龄增加工龄工资也增加。无编制人员工资固定,在职称晋升和工龄方面,一般无法保证。近几年虽然在改革,但实际操作中仍然与在编老师存在很大差异。

3.有编制的教师工作更有保障,更稳定。可以调动,退休后享有相应的社保和职业年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