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历史以及现代故事

如题所述

  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航行。有这样一个自然现象,船只逆水而行,不用力划浆或用力过小,船不但不会前进,反而会倒退。行舟如此,其实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

  很多同学都羡慕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总想探个究竟,想知道他们使用了什么灵丹妙药,为什么成绩就这么好,而自己却平平。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宋朝时候,有个农家子弟名叫方仲永,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他父亲把诗拿给读书人看,大家都很惊奇。以后,不断有他父亲去作客,以索取仲永的诗作。他父亲贪图小利,每天领着仲永到处拜访,不让他继续学习。到十二、三岁,所作的诗文不能同开初相比。方仲永由"神童"到普通人的事例说明,任何天才都不能生而知之,不勤奋地学习,即使有良好的天资也枉然。与方仲永恰成鲜明对比的是左思。左思是晋朝的一个文学家,少年时不很聪明,学过书法、音乐和兵法,都没有什么成就。他父亲曾对朋友说:"一代不如一代,这孩子不如我年轻的时候有能耐;"左思听了很难过,下决心刻苦学习,不断练习写作。当他准备写"三都赋"的时候,当时著名的作家陆机说:"有个粗野的北方人左思,居然想写《三都赋》,真是异想天开,等他写出来给我盖盖酒坛吧。"但左思毫不气馁,他在室内、门前、墙壁和厕所等处挂着纸和笔,想到一个好句子就随时记下来,这样花了十年功夫,终于写出了连陆机也赞叹不已的《三都赋》。洛阳的人都争着买纸抄读,使得当时的京城纸张供不应求,称为"洛阳纸贵"。

  有很多学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可到中学时,却很平平,再也得不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夸奖,因为他放松了学习和心思已没用在学习上,用到什么地方了呢?用在游戏机、小说和歌星身上。

  也有很多中学生,小时候贪玩成绩很差,但到中学后,他觉醒了,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懈努力,成绩赶了上去,老师和家长对他刮目相看。

  学习如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成功》杂志曾报道过一位女保险推销员的事迹。她的家庭生活非常清贫,丈夫是一个很无能的人,也许是因为绝望,两年之后,丈夫因喝酒过度病死在上海。生活的不幸接踵而来,她也下岗了,那一年她四十岁。一个四十岁的女人,身有残疾,没有丈夫,生活如何重新开始呢?人常说,当事情坏到极点那么命运就该重新洗牌了。坏到极点是好事,这是个秘密却是个规律。她的妹妹找到她说,大姐,你这个人非常善良,你一定会赢得很多人的心。赢得人心,能当饭吃吗?不能当饭吃,却能当成事业来做。什么事业是以赚取人心为目的?做保险呀,你其实很适合做保险,保险就是给别人的家庭带来爱心的事业。

  那个时候,平安保险正好做增员,就把她给增进去了。看见身有残疾的她,公司老总不高兴了,找她的引见人不满地说,你们增员,增员,怎么增了个罗锅进来?!那时候,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引见人不卑不亢地说:宫廷里皇上都用罗锅,为什么平保就不能用?只要有能力有才华,都应该用。她虽身带残疾,是个下岗职工,但她有改变生活的愿望,为什么不可以给她一个机会。

  保险是一个改变生活的机会。但这个机会是残酷的,也许每一位保险新手都经历过拜访客户时希望没人在家,没人在家又大为失望的尴尬。保险是一份对人的承受力要求近乎苛刻的事业,它必须要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中保持平衡;必须要让你在面对与逃避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同时,保险也使人不进则退。

  这是一个矛盾,而对于她更是一个大冲突。别人可能还有选择别的行业的余地,而她的命运却没有给她留有余地。她要生活,她要养儿子,除此之外,她别无他法。每当吃完晚饭,她就对儿子说:妈妈也去拜访去了。为了一张小小的保单,无论刮风下雪,她都要骑着自行车出去。有时候,天冷得让那双手握不住签保单的笔。对于这个女人,无论是命运的不公,还是保险的成功,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强?她会为她的命运哭泣,但哪怕落泪的时候,她都是坚强的,不是硬撑起来的强大,而是骨子里的。3年来,她一个人完成保额38万元,直到现在,还保持每个月5万元的保单。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不过几十万而已,与真正的保险业务金牌相比距离甚远,可这是一个身有残疾,没有任何平台与自信的女人,整整三年奔波,就凭这份坚持,我们应知道生命有多么坚强。

  人的一生充满了逆水行舟的道理。今天你是第一名,如果你躺在成绩上睡大觉,那明天或后天,你就可能是倒数第一名。也许你不费力就考上了大学,但若你不再努力学习,也许你就难以毕业,就更考不上考研了。今天,你是一个好学生,以后你若不再为集体和别人做什么,就会有很多的好学生替代你,而成为大家的榜样。

  你想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吗?你想成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吗?那就请你记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3
学习如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成功》杂志曾报道过一位女保险推销员的事迹。她的家庭生活非常清贫,丈夫是一个很无能的人,也许是因为绝望,两年之后,丈夫因喝酒过度病死在上海。生活的不幸接踵而来,她也下岗了,那一年她四十岁。一个四十岁的女人,身有残疾,没有丈夫,生活如何重新开始呢?人常说,当事情坏到极点那么命运就该重新洗牌了。坏到极点是好事,这是个秘密却是个规律。她的妹妹找到她说,大姐,你这个人非常善良,你一定会赢得很多人的心。赢得人心,能当饭吃吗?不能当饭吃,却能当成事业来做。什么事业是以赚取人心为目的?做保险呀,你其实很适合做保险,保险就是给别人的家庭带来爱心的事业。
那个时候,平安保险正好做增员,就把她给增进去了。看见身有残疾的她,公司老总不高兴了,找她的引见人不满地说,你们增员,增员,怎么增了个罗锅进来?!那时候,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引见人不卑不亢地说:宫廷里皇上都用罗锅,为什么平保就不能用?只要有能力有才华,都应该用。她虽身带残疾,是个下岗职工,但她有改变生活的愿望,为什么不可以给她一个机会。
保险是一个改变生活的机会。但这个机会是残酷的,也许每一位保险新手都经历过拜访客户时希望没人在家,没人在家又大为失望的尴尬。保险是一份对人的承受力要求近乎苛刻的事业,它必须要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中保持平衡;必须要让你在面对与逃避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同时,保险也使人不进则退。
这是一个矛盾,而对于她更是一个大冲突。别人可能还有选择别的行业的余地,而她的命运却没有给她留有余地。她要生活,她要养儿子,除此之外,她别无他法。每当吃完晚饭,她就对儿子说:妈妈也去拜访去了。为了一张小小的保单,无论刮风下雪,她都要骑着自行车出去。有时候,天冷得让那双手握不住签保单的笔。对于这个女人,无论是命运的不公,还是保险的成功,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强?她会为她的命运哭泣,但哪怕落泪的时候,她都是坚强的,不是硬撑起来的强大,而是骨子里的。3年来,她一个人完成保额38万元,直到现在,还保持每个月5万元的保单。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不过几十万而已,与真正的保险业务金牌相比距离甚远,可这是一个身有残疾,没有任何平台与自信的女人,整整三年奔波,就凭这份坚持,我们应知道生命有多么坚强。
第2个回答  2019-03-06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学佛要单修精进一法。我就是拼命精进学,因为任何一个法 门,只要你精进了,你钻进去了,那叫一通百通、举一反三,你可以在一法当中知万法,听得懂 吗?每一个法,当你修心修得对,你只要修得正,你已是以一法应万法。举个简单例子,今天我也不去学做什么好事,人家说,你去帮人家推推车,你去怎么样、怎 么样,你去帮老年人怎么样,这些事情我都不懂,我也不学,我只学一个,我要有善良的心,只要你有了善良的心,你所有遇到的善事都会去做,你是不是以一法通 万法了?你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好事情全部学会,好事是做不完的,但因为你有这个善心,你什么样的善事都会做。所以,只有跟菩萨相应了,你才会心中有法啊。因 为菩萨的心已经进入你的心了,你才会有法,才会相应。

学佛人,连法到最后都要舍啊,因为你已经修成了,法 门是一条路,当你在走这条路的时候,你是不能舍弃这条路的,当你已经走完了这条路,你不能再把这 条路放在心中,你要把它舍掉,连最后的法 门都没有了,那你才是修成了,因为学佛没有退路,你只有勇往直前了,要到达彼岸,你才可以舍去,连这个法 门都不 要,你可以成菩萨,你就成佛了。我们修到了某一个地方之后,我们到达目的地了,我们成佛了,我们成菩萨了,我们才可以舍去这个法。

修行过程是非常困难和痛苦的,心经常飘忽不定啊,为什么有些人刚开始修心学佛,有时候感动得不得了,痛 哭

流 涕,有时候又把佛给忘记了?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因为他的心飘忽不定,所以,学佛人一边学佛 学 法,一边还要修一个定法,定法是什么?就是怎么样把心先定下来,你才能做好事情。举例,过去我们在学校 里迟到的时候,同学已经在教室里坐好了,你一个人迟到了,啪啪啪跑进去:老 师,对不起,我迟到了。坐下去之后,马上把铅笔盒拿出来,把书拿出来,这个时候 你的心慌乱不定,你刚坐下来的五到十分钟,你根本不知道老圌师在讲什么,这就叫不定,对不对啊?为什么师父叫你们星期三听课的时候,心一定要定下来,不能迟 到,迟到的人,就听不好课。

大家知道,在好的歌剧院、好的音乐厅里面,迟到的人是不能入场的,为什么?听音乐也是一首诗,你要听这种音乐的意境,当一个歌 剧开始表演了,台上台下心和心已经融合在一起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突然进来,在里面跑来跑去,你就会把人家的心弄得不定。师父这次开法 会,负责录像的 人,要先把录像机弄好,少站起来,少让人家来看你。心定得下来的人,才能有法啊,所以叫定法。

师父说,法不能马上舍去,人到中年就一法,那你就不会有二心所行了,你学佛 学的一心一意,你就不会有二心。佛 陀曾经讲过,最初的也就是最终的,最平 常的也就是最深的。什么意思呢?讲得很清楚,最初的也就是最终的,当一个人生出来的时候,不就是最初的吗?跟最终一样吗?没有生出来之前,是没有你这个人 的,最终也没有你这个人了,佛 陀讲的是非常有哲理的话啊。

你们到了人间短短的一生,你们做了些什么?天天在伤害自己、玩 弄自己、残 害自己啊。抽烟不是在玩 弄自己吗?吹牛不是在伤害自己吗?瞋恨人家不是在伤害自己吗?动小脑筋最后被人家唾弃,是不是在伤害自己啊?师父跟你们讲过多少次,学佛要正啊,不是来玩 的。

佛 陀讲,最平常的也就是最深的,当你用最平常的心去拜佛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用的最深的心,你以为拜拜佛,人家看不出来?你天天拜、月月拜、年年拜, 你拜到最后,一求就灵,难道不就是最高的、最深的东西吗?因为人家是积少成多,因为人家是累积计算的,不要残 害自己了,自闭症就是自己把自己闭塞了,精神 病也是自己残 害自己所为。想不通、想不通,我就是想不通,最后就成精神病了,不是你自己害自己,还是谁来害你的呢?这些佛的道理,不能想一想啊?为什么人 会自 残呢?因为你没有智慧。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说,做一点功德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功德、不做恶 事啊。你们今天在做好事的同时,又 在不停地做恶 事,哪来的功德啊?哪来的有求必应?师父看到你们很可怜,师父看很多人像一个个小丑一样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自己。你们很可怜啊,以为自己很聪 明,挑 拨来,挑 拨去,到了最后呢?

为什么搞来搞去的?你们青年人来了就好好地做点功德,有些人还经常怪师父对你们青年人太放纵,你们也给师父争争气啊,吹 牛撒谎已经成家常便饭了,你们怎么修得好啊?用句现代话讲,你在社 会上犯罪,警 察还一时抓不到你,如果你跑到警 察局来犯罪,你跑到护 法神这里来犯罪,那真 的是可悲啊。

佛 陀最初传法,就是讲到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就是讲的人生的苦啊,人道最苦,灭了,结束了,对不对啊?但是这个道你就修成了。苦集灭道,一直从人 生的最初,讲到人生的结束,所以,这就是真谛法,苦、集、灭、道。要懂得,知道善行、善功德,你不愿意去做,或者做不出来,一个人看到好的事情,他不愿意 去做,一个人看到一些很容易帮助到人家的事情,他不愿意自己去帮助人家,这就达不到知过必改。你不想去做,你就是已经错了,但我还是不想去,那就是知过不 改啊,所以,帮助别人做善事,心中却不爽,有些人帮助别人做了点事情,就一脸的不开心,有些人帮助别人了,心中总是有芥蒂,这是功德有漏。

常常说妄语的人,他会越说越爽 快的。经常吹牛的人,牛越吹越大,他已经以说 谎为快乐了,想一想你们的父母亲,有没有这样?是不是这样?再想想你们是 不是这样?随便吹牛,随便说 谎,到根底了,这种根会进入你的八识田中,已经以说 谎、说妄语为快乐了,想想你们年轻的时候,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吹牛啊?

不妄 语,也是五戒当中的一戒啊,经常妄语会不知不觉地落入说妄语的习性之中,就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偷菜吃,他不偷他难过,他习惯了。要记住,很多好的习惯和坏 的习惯都是由你在不知不觉当中慢慢形成的,有些人吹牛为什么吹得这么快?因为他已经吹惯了,为什么有些人吃饭吃得这么快?因为他习惯了吃饭这么快,对不对 啊?道理是不是这么样啊,不知不觉就是害人啊。

学佛人不能明知自己犯错,却喜欢牵扯别人。一个学佛的人,你是菩萨,你不能自己做错了,马上就说:不是我,是他呢。“本来他要是不叫我,我会怎么 样。”这种人就不是学佛人,你们知道吗?牵扯别人,硬说是别人害了他,将自己的过失全部推到别人的身上,这是一个学佛人吗?我的老婆怎么样怎么样,所以 “不但、而且啊” ;“我的老公怎么样”,所以我才这样。刚刚来了一位师父的老听众,因为老公怎么样了,现在她一个人拖着三个孩子,可怜啊。老公在桃花劫上过不去,就伤害到 他自己,也伤害到别人,所以,人要知错就改,要懂得不要把过失推到别人身上,如果你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

就是说,你知道自己做错了你不改,你知 道你自己应该去做善事,你不为,你不去做,你自己就有罪了,你还会引来很多的麻烦,这就是了解佛法还不够深、不够彻底。所以,当一个人开口就说:是他呢, 不是我,是怎么样,是怎么样。讲了半天,最后说人家不好,实际上一定是他自己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