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上高县出过最高级别的大官古代

宜春市上高县出过最高级别的大官古代

聂珙:接官村里的抗倭英雄
有源长生

从明初起至嘉靖末的二百余年间,倭寇在中国沿海为患。这期间,上高出现了聂珙、聂应科爷孙抗倭英雄,他们为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抗倭名将聂珙,字固贽,明代豸上(今上高县敖山接官村)人。自幼志向高远,性格刚强。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聂珙后被调往浙江担任宁波府通判,任职期间因执法严明,秉公办案,得罪权贵,被贬到福建一山区小县做知县。虽被降职,但聂珙仍公正刚强,不畏权贵。他视百姓为父母,体恤民情,为民办事,为政清廉,被百姓称为“聂青天”。聂珙在福建泉州任按察司佥事时,正值沿海倭寇在泉州异常猖獗,他们杀掳百姓,抢劫财物,占我城池。许多官员不管百姓死活,自顾逃命。聂珙却挺身而出,带领百姓奋起抗倭,筑起了不少石堡,抵御倭寇。聂珙舍身报国,运筹帷幄,将来犯的日寇葬身大海,收复了国土,保护了百姓。《泉州历代大事年表》有记:公元1524年十月初四日,御史简霄公令按察佥事聂珙督安溪、永春、南安、德化等县率部合围。现泉州清源山有摩崖石刻文:“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岁次甲申冬十一月,钦差督屯带巡福宁道佥事瑞州聂珙,擒斩流贼尽绝,地方赖安”。《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亦载:以擒灭福建流寇功升御史简宵俸一级,佥事聂珙银币。聂珙以文治武功升为山东省兵备道副使,成为镇守山东海防的武将,令倭寇胆寒。此后数十年间倭寇再不敢轻易入侵中国海防边境。山东《临清县志》记载: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由兵备副使聂珙重修临清启秀楼。聂珙解甲归田后,低调做人。据同治《上高县志》记载:他“亲睦邻族,不吝施与,常抑然自下,人不知为显宦也”。聂珙从不在人前夸耀军功,他用自己的俸禄,在接官村建造了一栋住宅,办了一所书院,教读儿孙和邻里孩童。他的孙子聂应科在他的教授下也考中了进士,“爷孙同进士”一时在上高传为美名。不避权贵聂应科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曾任御使之职,同祖父一样为官清正,卓有政声。据明万历间漳州的官方纪事碑中载:推官聂应科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视察漳州知府周锋在铜山所设浙兵营防务工作。当时正值戚继光抗倭时节。任御史时,《中国思想家评传·潘季驯评传》中有记:其中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聂应科“弹劾潘季驯衰老无裨,疲驾负乘”的言辞尤为尖刻。潘季驯(公元1521-1595年)为明水利家。《明史·张廷玉传》《明史列传马经伦》又记: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因侃侃直陈,不避权贵,“御史聂应科等19人俱调外,留者并停薪一年”。据《上高县志》记载:聂应科以侍奉九十岁的老母为由,“后以亲老告归,侍养廷闱,课督孙子,捐资修葺学宫作记重新文阁”。他以聂珙为榜样专事培养后人,一时声名远播。聂珙故居及墓地聂珙的故居坐落在豸上村中心地段,是豸上村聂姓的祠堂,但其故居曾于清同治五年(公年1866年)被火焚毁。今存在牌坊石物件,与聂珙故居形成了一个整体,当时十分气派。聂珙葬于上高县西35公里九峰山苏公平背后。墓呈椭圆形,长4米、宽3米,周围石砌,中间封土。墓前两侧竖望柱一对,有石碑两块。墓碑横式阴刻隶书:“山东兵备道副使聂珙公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18
明朝王纲曾担任监察御史、右布政使等职追问

上高古代还有什么官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