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本土剧的名词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台湾闽南语电视连续剧
早年并不流行此种分类,普遍都以“台语(台湾闽南语)连续剧”来称呼,主要时段只限于晚间新闻之前7:00至7:30的时段(早期台语剧以中视之作品居多),全剧都以台语(少数是以客语为主)发音,多半以描述穷困的市井小民们求生存或乡下人家富有人情味相互扶持的故事为主。不过由于当时台湾“国民党”当局实行语言政策所造成的不平等,使得此种类型电视剧不受电视台高层重视,而对其所拨入的制作费用有限导致电视剧水平较低,也间接地让闽南语电视剧日益渐增地遭受歧视。直至1990年代初,由华视所拍摄的《爱》首先挑战八点档的藩篱,开启数十年来台湾电视史的语言禁忌,收视率大受好评,渐而影响其它台也开始拍摄闽南语或闽南语/国语(台湾地区“普通话”)双声类型的戏剧题材。后来更由于台湾第四家无线电视台——民视的成立和有线电视频道的普及化(主要为三立台湾台与慈济大爱电视的台语剧作品),台湾电视圈生态大为扭转。
进入2000年代,闽南语连续剧在民视、三立等台摄制的多部卖座剧带动下,创造一种以当代家庭或企业的复杂纠纷为骨干,加入部分黑社会情结,强调洒狗血内容的剧种,在台湾大众文化中引起风潮,民视无线台、三立台湾台八点档连续剧收视率长年居戏剧类之冠。代表作包括三立的台湾三部曲:《台湾阿诚》、《台湾霹雳火》、《台湾龙卷风》等以及民视的人生三部曲:《爱》、《娘家》、《夜市人生》等。
国语(台湾地区“普通话”)本土电视连续剧
电视台也制播了不少以国语为主要语言的乡土剧,主要是讲述早期眷村在地生活的感人故事。例如《再见,忠贞二村》与《光阴的故事》等都因引起广大观众共鸣、收视率不俗与制作精细而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