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 为圣贤人

如题所述

一、面对着一切的困难和痛苦,仍然坚定前行,泰然处之

《传习录》当中,看到王阳明家族虽然是三代进士之家,但命运并不因此而特别眷顾他。也就是说,在的前半生,他也跟许多普通人一样,历尽磨难,如考试落第,职场到处碰壁,甚至被革职以及追杀,最后被流放到当时最偏远且最蛮荒的地方——贵州龙场。

但是,这些困难与痛苦,不但不能让他有所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前行,并处之泰然。

正是由于这种乐观的态度,让他战胜眼前的困难与恐惧,当他身边的随从都病倒时,他依然健在,并突围出思想的牢笼,在龙场这个地方悟道,史称龙场悟道。而这正是王阳明能够成为圣贤的主要条件之一。

二、有成为圣贤的强烈愿望

据《王阳明大传》的说法,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成为圣贤,并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这一志愿。

也就是说,王阳明本人具有成为圣贤的强烈愿望。

据《传习录》的记载,他遍学道家、兵家、佛家等学问,就是为了从中得到成为圣贤的能力,甚至在自己的新婚之夜,抛下新娘,跑到山上去跟某位道人修道。

由此可见,成为圣贤让王阳明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地步。而这其实也是王阳明最终成为圣贤的另一个原因。

三、领悟“天理”

如上所说,前两个条件王阳明已具足,但还差一个条件,那就是领悟“天理”。

这一答案王阳明也寻找了十几年,他不断地沉思,不断地“格物”,甚至走遍五湖四海,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

一直在被流放到贵州龙场之后,十几年来浮躁的心反而平静下去,让他有机会重新理顺十几年来寻求“天理”之路。

终于在一个风轻云淡的夜里,他瞬间领悟到了“天理”的所在——“理”在心中,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这便是圣贤之道!

领悟到此,他深知存天理,去人欲,天理即是人欲。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中国历史上从此多了一位圣人,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也就此诞生,从此以后,王阳明顿悟的光芒终将照耀整个世界,它的智慧将成为无数人前进的向导,就犹如一座灯塔一样,照亮世人前行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人对宇宙人生的认识,以及自己的修为,是有层次的。
从这个标准来划分,可以分为一般人、善人、大善人、君子、贤人、圣人、大圣人。当然,这个划分很粗略。在此之下,又有小人、恶人、大恶人、恶魔等等。
圣人以及贤人,统称为圣贤人。圣贤人,他对宇宙人生的认知最圆满,自身的品德最高尚,待人最真诚,于世无求、与人无争,他们心地清净,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我们看一个人,如果他的认知和行为举止符合这个条件,就是属于圣贤之列。但是标准不仅仅局限于此。
但是,我们是普通人,也叫做凡夫,有时圣贤人的表现,是我们普通人看不出来、看不懂的。比如《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一位是甘露火王,表现出的是一个大恶人,而实际上是圣贤人。所以,我们只有依规依据,老老实实,向圣贤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和修为水平。
这个回答,供您参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6-25
孔子、老子是圣贤人。
第3个回答  2014-06-25
虚构的而已,骗人的幌子王越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