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

如题所述

摘 要: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就是通过建立比较科学的党建工作标准和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党组织和党员规范有序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实现党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系统化。
关键词:创新;党;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作为整个组织机构中的重要层次,它在社会秩序的维护、党政思想的弘扬及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但目前,其功能却显现出了一系列的弊端,如功能定位的偏歧、党民联系疏离等等。下面,我们就以如何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的创新为话题,以其在建设中面临的困难为切入点,并提出了创新的举措,欲以本次探讨对其今后的建设及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基层组织建设中面临的困难   (一)基层组织建设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是组织难度大,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其力量所在,优势所在,都在于组织。而要严密地组织起来,靠的就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组织制度。因此要积极探索企业发展新思路、开创新方法、解决新矛盾等方面狠下功夫,经常分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超前预见、主动适应,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待征和旺盛的生命力。其次是制度不健全,应当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这是实现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工作。   (二)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存在问题   首先是基层领导班子平均文化程度是偏低的,在面对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下,基层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发挥;其次是基层后备干部的提拔任用新老交替的迫切要求难以实现。拓宽基层干部选拔途径,从致富带头人、知识青年、企业骨干、退伍军人、以及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的党员中,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加入到基层“两委”班子中来。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推进民主,实现领导方式制度化打下基础。   (三)部分基层党员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基层干部多数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低、没有致富才能。管理经验不够成熟,难以使某些党员得到有效监管,从而影响了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正常的运转。必须拓宽渠道,壮大基层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党在基层的联系面、影响力和控制力,使党的阶级基础进一步增强,使党的群众基础也得到扩大。   (四)开展的活动少、形式老套。部分企业党务干部认为衡量企业工作好坏的标准是看生产经营业绩,一切工作都要给生产任务让路,这导致一些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淡化、弱化、惰性化,致使党内""三会一课""和其它一些好的活动方式形不成规范。   二、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举措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特别是分管领导,不仅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还要促进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及战斗力的进一步提高。要落实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督查通报、分管领导和基层干部积极列席基层党支部会议等制度,通过制度落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党的活动,必须贴近这些组织的生产经营和其他业务活动,贴近职工群众的思想实际,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党的活动与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为搞好基层党组织党的基层建设而努力。   其次,要用“典型”推动工作。要以“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为原则,抓好“两头”。通过“抓两头”,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引导得法,就可以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   第三,要注重实效性。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是开展党建活动的基本原则。企业党组织要善于利用企业现有的活动资源,围绕生产经营、增强素质、提高效益、塑造形象、扩大市场等内容,积极创设""企业需要、经营者认同、党员欢迎、员工拥护""的活动载体,使各项活动都能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确保取得实际效果。活动要呈现多样性。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是保持党建工作生机和活力的有效载体。企业管理机构精简,工作相对繁忙,因此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应根据企业特点,因企制宜,因事制宜,以""短、平、快""特色明显的活动为主。这样既能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又能吸引党外群众参加,从而收到增强企业党组织吸引力、亲和力和凝聚力的良好效果。党委要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单位,积极探索加强其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借鉴和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大力宣扬其先进性,以营造出一个较好的舆论氛围。深入基层进行具体指导,完善有关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制度,促进其步入规范化轨道,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使基层党建工作真正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有阵地、有作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