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为谁干?身体是谁的?

如题所述

前两年搞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给领导提意见。有位老领导因为平时工作拼命、不注意身体,受到了很多同志的严厉批评。有位同志很激动地说:“你这不是在奉献而是在透支!你以为身体只是自己的吗?如果你把身体累垮了,你还能继续带领大家干事业吗?还能继续为公司做贡献吗?……。” 我说的这是件真事。有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提意见的人都是些“马屁精”,其实不是---因为这位老领导平日里工作确实很拼命,到了不顾惜身体的程度,多次累倒在岗位上,一直与大家同甘共苦,深受群众爱戴。所以在先进性教育期间,他为此受到了大家的严厉批评。最后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他被强行送到了医院,做了全面身体检查并得以休养了一段时间。 耕夫今天想起这件事,是因为最近一直在思索两个相关的问题:“我们工作是为谁干的?我们的身体是谁的?”大家平日里劝别人注意休息,常爱说的是:“工作是给单位干的,身体可是自己的哟……。”细想这话有问题:工作只是给单位干的吗?身体只是自己的吗?有人会说:干工作说到家是看着那份工资,不给工资谁干?这话听着似乎很现实,细想也有问题:干工作只是为了那份工资吗?如果一个人工作的所有价值,就仅仅体现在那份工资上,而没有任何内在的乐趣与追求,这样的工作又会干成什么样子呢? 耕夫认为,“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只为了吃饭”,同理,工作首先要能够谋生,但绝不能只为了谋生。凡是对人生有所思索、有所追求的人,应该把“努力工作、创造事业、实现价值与奉献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点在越成功的人身上,往往体现得越充分。人活着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去努力找准自己的舞台,做出一定的成就,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是“我们的工作为谁而干”的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是,我们的身体是谁的?这个问题原先耕夫一直没有想清楚,过去一直停留在“为了理想和事业而献身”的认识层次上。为此长期以来受到家人和亲友的批评,年长一点的亲友说:“你现在年轻,总想干事业,透支了身体没感觉,但等年纪大了有感觉,用事业就补不回来了”。妻子则常会气急地说:“理想、事业,等身体不行了,这一切还不都成了空的!”“爱之深,责之切”,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但长期以来耕夫囿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认识,对此一直听不进去,也不以为然。 耕夫出身贫寒,一生的追求就是“活着要让自己看得起”,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的警言来鼓舞自己,为的是老了的时候,可以自信地给自己一句“无愧人生、无愧社会”的评价。耕夫只是一名普通的金融从业者,但坚信即使最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都可以有所成就,就如大家所熟悉的李素丽一样,她不过是北京公交的一名普通售票员,但同样可以把工作做到极致而为全国称道。耕夫愿意为这种内心的追求而拚搏不息。应该说在34岁的年龄,虽然耕夫自我感觉工作很努力,但尚未有让自己引以自豪的成就。尽管如此,公司和金融系统的领导还是因为耕夫的工作努力和微末成就,给予了耕夫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荣誉。2005年耕夫被评为中国银监会系统“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被评为“全国金融系统十佳标兵”,并被授予“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又被上报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侯选人。 这些荣誉让耕夫背上了很大的思想压力,耕夫觉得不能愧对这样的荣誉,就是累死,也要把工作干得更好,一方面是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活着要让自己看得起”。但最近领导在吃饭时与耕夫进行了一次谈话,让耕夫很感动。领导说:“小耕啊,工作要继续好好干,但身体更要注意,这是长远之本呐,身体都累垮了,以后还怎么更好地干工作?”这样语重心长的话,让耕夫反思了好久,一方面是感觉人不能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另一方面也让耕夫从更深层次上去思考人生的价值。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只是为了“让自己看得起”吗?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只与自己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有关吗?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着眼长远、还是仅仅在于“献身拚搏”?是仅仅只能昙花一现,还是可以努力做到长久芬芳? 今天无意中照了一下镜子,发现鬓角竟生出了一些白发,莫名地想起自己在山东工作时很崇拜的一位领导,在39岁就英年早逝,耕夫的眼睛突然间湿润起来,耕夫只有34岁啊,如何也已经早生华发了!人们常为一些英模人物的事迹而感动,如焦裕禄、如孔繁森、如任长霞,但感动之余人们又对天长叹:“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让他们多活几年?”人们甚至因此而责怪他们:“为什么不努力让自己多活几年!不仅是为了自己,哪怕是为了家庭,为了亲人,为了社会的需要!”今天耕夫又一次想起这些让自己十分崇拜而又感动的英模人物,陷入了久久的思索。 回想起前两天读洪昭光教授的《健康忠告》,里面提到健康的四大基石,叫“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自己是一样也没有做到。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加班甚至有时通宵达旦,加之对吃饭从不讲究,所以饮食没有规律;作为一名脑力工作者,每天在“办公室---餐厅---住处”三点一线地奔走,几乎没有什么其他方面的体力运动;平时抽烟很凶,几乎一天一包,碰上加班工作一晚上就抽一包;内心总担心青春易逝,需要抓紧时间多干工作,因此精神状态始终高度紧张。按照洪教授的说法,这样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状态,是十分危险的。 “我们的工作是为谁干的?我们的身体是谁的?”今天耕夫在深深地思索这样两个相关的问题,并写下了这样的人生感悟:我们的工作不是单为社会干的,更不是仅仅为了工资而干,从内心的更深层次上,我们都是在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发自内心的努力工作,在努力工作中将人生价值与社会奉献融为一体。人活着的两个层面,一是享受生活,二是承担责任,包括对个人要负责任,对家庭要负责任,对社会要有责任。而无论享受生活和承担责任,都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一切的人生价值、亲情友爱和社会奉献,都必须有最基本的身体健康做保障。由此意义上讲,每个人的身体并不完全属于自己,它还属于你的家庭、你的亲人,以及你所供职的单位和你所奉献的社会。 今天耕夫给妻子打电话,告诉她,自己正在努力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一定按照她的要求把身体搞得棒棒的,既为了自己,也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年老的母亲,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了更长久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妻子听了这样的话,在电话那边喜极而泣,她说:这是她跟随我多年来,最希望看到的转变,也是她对我唯一的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