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哪些科学家发明了什么

如题所述

一、毕升的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

毕升在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发明在胶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有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熔化,以平板压字平面,冷却,泥字即固着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

此外他还尝试过木活字排版,但因为高低不平而未采用;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毕升的活字后来为沈括的门客收藏。

毕升的活字原料“胶泥”,指烧陶器用的黏土,制成活字后在陶窑中烧,烧成后的泥活字坚硬光滑。

二、蔡伦改良造纸技术

蔡伦担任尚方令,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人们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最好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据《后汉书·宦者列传》所记载,自古以来,书籍文档都是用竹简来做书写载体的,后来出现了质地轻柔的缣帛,但是用缣帛制纸的费用很高昂;

而竹简又笨重,于是蔡伦想进行技术创新,改用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等廉价之物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为纸的普及准备了条件。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非常赞赏,并把改进过的造纸技术向各地推广,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后来人们都把纸称为“蔡侯纸”。

后来任职长乐太仆。元初四年(117年),汉安帝选调学者整理文献,并令蔡伦监管负责。

同时蔡伦还有设计弩和剑,当时称之为蔡太仆之弩,龙亭之剑,闻名天下。

三、墨子

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为当时诸子所望尘莫及。在《墨经》精到地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动”与“止”的定义。关于杠杆原理,亦提出了“重”、“权”(力)、“称头”(重臂)、“称尾”(力臂)等概念。

《墨经》中提出了“端”、“尺”、“区”、“穴”等概念,大致相当于近代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成像实验,在当时就知道了光的直线传播。他也提出了“粒子论”的雏形,关于“端”的论述,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间的,是物体不可再细分的最小单位

墨子的科学成就被中外众多学者称赞。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为向墨子在光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致敬,中国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

四、石申

西汉以后《天文》被尊为《石氏星经》,原著已失传,《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中引有此书有关五星运动、交食、恒星等方面的一些片断,并且在唐代天文学家瞿昙悉达编撰的《大唐开元占经》中有大量节录。

石申在天文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他与甘德所测定并精密记录下的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石申还发现了日食、月食是天体相互掩盖的现象。

《开元占经》中保存下来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内容中,最重要的是标注为“石氏曰”的121颗恒星的坐标位置,是世界上第二早的星表,仅次于巴比伦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大约早一百多年。

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对不同时代天象的计算来验证,根据这些坐标考虑岁差的影响加以推算,证明大部分坐标值确系战国时期所测。

今天可以通过《汉书·天文志》所引述石申著作的片断来窥见他在天文学和占星术上的研究“岁星赢而东南,《石氏》‘见彗星’,……赢东北,《石氏》‘见觉星’;……缩西市,《石氏》‘见檀云,如牛’;……缩西北,《石氏》‘见枪云即天枪,彗星的一种,形状为两端尖锐,如马’。

《石氏》‘枪、檀、棓、彗异状,其殃一也,‘必有破国乱君,伏死其辜,余殃不尽,为旱、凶、饥、暴疾’。”

石申和甘德各自在其本国进行天文观测,并各有著作刊行于世,石申的著作名为《天文》,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都是八卷。石申与甘德的成就在战国秦汉时影响很大,逐渐形成并列的两大学派,石氏学派和甘氏学派。

5、张衡发明地动仪

132年,张衡发明和制造了世上第一部验震器“候风地动仪”,形状像圆形的酒瓮,断面直径八尺,其内中央置有一根很重的柱子,称“都柱”,可以向八个方向倾侧或倾摆;

酒瓮外部的八个方向各有一个龙头,龙头下各有一只蟾蜍,张口对着龙头,八条龙各口含铜丸一颗,当都柱向某一方倾侧时,该方向的龙口张开,铜丸落下,掉入蟾蜍口中。地震发生时,只有震源方向上的龙头张口,据此可知地震的方向。

范晔《后汉书》记载,地动仪放在雒阳,134年12月13日,陇西发生地震,当时雒阳并无震动,但一个龙口掉出铜丸,其后才传来陇西地震的消息,证实其探测地震方向的功效。

而候风地动仪所谓的“候风”,是指测定风的变化,地震相信是因为阴阳两气相搏而形成,气的变化会产生风;哪个地方有地震,哪个方向就有气的变化,就有风来可以测到。候风地动仪流传到隋代,北朝信都芳、隋代临孝恭都研究过,到唐代失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3

1、纸张–蔡伦,东汉太监。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被汉和帝封为龙亭侯,时称蔡侯纸。

2、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湖北英山布衣。沈括《梦溪笔谈》载,其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活字。可施墨铺纸印刷,经烘烤取下活字,又可再用。

3、织布机–黄道婆,南宋末上海人,童养媳出身。从海南崖县黎民学到纺织技术,回故里改革棉纺工具,包括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

4、水力鼓风机–杜诗,东汉南阳太守。水排以水为动力,通过滚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称为“杜诗水排”,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

5、麻将–难考。一说明朝太监郑和,丰富出洋水手生活;二说明初万秉迢,引喻梁山好汉;三说起源江苏太仓,以筹牌记数酬劳。最早有关麻将的计载是宋朝杨大年“麻将经”,清人陈实门丰富发展。

6、火柴–北齐宫女。陶谷《清异录》载,577年北齐两面受敌,缺火种来烧饭和取暖,绝望中一群贫苦宫女竟神奇地发明了火柴,用硫磺制作而成。

7、算盘–难考,初为算筹。一说东汉天文学家刘洪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著《数术记遗》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二说刘洪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传授珠算之法;三说算盘的名称最早见于元学者刘因《静修先生文集》。

8、小孔成像–墨子,宋大夫,先秦墨家代表。《墨子》论述了杠杆平衡,并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9、指南针–沈括,宋朝科学家。战国时发明了司南,沈括《梦溪笔谈》进一步说明了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27
张衡 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
蔡伦 改进造纸术
郭守敬 发明简仪 制定授时历
毕升 发明活字印刷术
华佗 发明麻沸散
李时珍 编写本草纲目
苏颂 发明天文钟 水运仪像台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11
苏颂
(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北宋著名科学家。他主持创制了当时先进的天文钟之一———水运仪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苏颂所著《新仪象法要》,详细地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构造,欧洲人认为他是现代天文钟的祖先。
贾宪
北宋数学家,创制“贾宪三角”。他最著名的数学成就,是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即“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被称为中国的帕斯卡三角形。......
第4个回答  2015-05-27
张衡,地动仪,浑天仪
蔡伦,改进版造纸术
毕升,活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