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赵丽宏的散文《秋风》

快点阿,这周就要

扫帚,象一棵光秃秃的老树,在萧瑟秋风中脱尽了枝叶,孤零零兀立在壁角。
扫帚的主人呢?人们告诉我,三天前,她被抬走了,从弄堂口那个没有窗户的楼梯间里。 

秋风紧了,有几片梧桐叶飘进弄堂里来,瑟瑟地,在地上打着转,似乎低诉着谁也无法知道的朦胧的呓语……她的形象,却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斑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里,流溢着柔和黯淡的光。她永远是和她那把扫帚在一起的,扫帚是她的手臂的延伸。不知有多少个晴朗的或者阴晦的早晨和黄昏,她挥着扫帚,扫,扫,从这一头,扫到那一头,她用她那双手,成千上万次地抚遍了弄堂的每一个角落。

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扫地阿婆”--大家都这样叫她。二十多年前,我们刚刚搬进这条弄堂,就听到人们这样叫她。那时候,弄堂口有一扇大铁门,门旁有一间小木屋,她就住在小木屋里,白天扫弄堂,晚上,就成了弄堂的门卫。大炼钢铁的时候,弄口的大铁门被拆走了,小木屋也不见了,于是她便搬到那个黑洞洞的楼梯间里。

那时她还不老,头发也是乌黑的,然而从来听不到她讲话,除了每天晚上喊火烛小心,只看见她低着头扫弄堂。有时抬头见了人,就微微一笑,算是打招呼。弄堂里一些家庭妇女们看不起她,常在背后指指点点:“什么东西,解放前做妓女的,哼!”于是孩子们也都避着她,觉得她有点可怕,也有点神秘。“扫地老太婆”--孩子们在背后这样叫她。

扩展资料:

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赵丽宏的《秋风》反散文抒情叙事的特色,传统散文的基础秋一在上给人以深刻的感悟,那就是:们的关切决定为我们的未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丽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秋 风

赵丽宏
扫帚,象一棵光秃秃的老树,在萧瑟秋风中脱尽了枝叶,孤零零兀立在壁角。
扫帚的主人呢?人们告诉我,三天前,她被抬走了,从弄堂口那个没有窗户的楼梯间里。
秋风紧了,有几片梧桐叶飘进弄堂里来,瑟瑟地,在地上打着转,似乎低诉着谁也无法知道的朦胧的呓语……她的形象,却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斑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里,流溢着柔和黯淡的光。她永远是和她那把扫帚在一起的,扫帚是她的手臂的延伸。不知有多少个晴朗的或者阴晦的早晨和黄昏,她挥着扫帚,扫,扫,从这一头,扫到那一头,她用她那双手,成千上万次地抚遍了弄堂的每一个角落……
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扫地阿婆”--大家都这样叫她。二十多年前,我们刚刚搬进这条弄堂,就听到人们这样叫她。那时候,弄堂口有一扇大铁门,门旁有一间小木屋,她就住在小木屋里,白天扫弄堂,晚上,就成了弄堂的门卫。大炼钢铁的时候,弄口的大铁门被拆走了,小木屋也不见了,于是她便搬到那个黑洞洞的楼梯间里。那时她还不老,头发也是乌黑的,然而从来听不到她讲话,除了每天晚上喊火烛小心,只看见她低着头扫弄堂。有时抬头见了人,就微微一笑,算是打招呼。弄堂里一些家庭妇女们看不起她,常在背后指指点点:“什么东西,解放前做妓女的,哼!”于是孩子们也都避着她,觉得她有点可怕,也有点神秘。“扫地老太婆”--孩子们在背后这样叫她。
我觉得她有点可怜。这条弄堂里,哪一家不是有老有小,有说有笑,而她,孤零零一个人,只有一把扫帚作伴。听说她有个女儿,可不愿认这个母亲,从来没有来看过她。有一年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我们一群孩子在弄堂里放爆竹,小小的弄堂里充满了欢乐的声音和浓郁的火药香。我突然想起她来:“哎,看看扫地老太婆去,看她年夜饭吃些什么?”可谁也不愿意去,那黑古龙冬的楼梯间,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我象是赌气,离开了大伙儿,悄悄地向弄堂口走去。楼梯间的门虚掩着,从门缝里流出一线幽幽的光。奇怪,屋里好象有人在唱歌,低沉的,沙哑的,歌词是一些很难听懂的南方土语,调子却很好听。歌子里好象有郎呀妹的,大概是一首情歌。透过门缝往里瞅,只见她独自坐在一张小桌前喝酒,桌上是几碗简单的菜,一盏昏黄的灯,映照她的微红的脸。她轻轻唱着,身体随着歌声微微摆动,摇晃的影子投在墙壁上,显得怪诞而又可笑。一不小心,我的额头触到了门,吱呀一声,门被碰开了,我一下子面对她愣愣地站着,非常狼狈。她停止了她的歌声,抬头看着我,咧开嘴笑了:“来,进来坐坐,喝口酒吧。”她一反往常,举起酒杯招呼我。我迟疑了一会,没有进去,但鼓足勇气问了一句:“你唱什么歌呀?扫地老太婆。”话一出口,才觉得失言了,怎么叫她扫地老太婆呢!见我满脸歉疚的神色,她又笑了:“不碍不碍,我的工作是扫地,人也老了,是扫地老太婆嘛,不碍的。”说着,她又呷了一口酒,反问我:“你听见我唱歌了?好听么?”我点点头。她乐了,说:“这是我们家乡人唱的,过年了,唱一段,心里也算是回去一趟了。”她眯起眼睛,凝望着头顶上那盏昏黄的灯,又轻声唱起来。这次我听懂了,歌词很简单,大概是“郎呀郎,乘船漂远洋,妹在海边把郎想,郎呀郎,莫把妹子忘……”唱着唱着,声音幽下来,终于没有了声息。她呆呆坐着,浮肿的眼睛里闪动着泪光。沉默良久,她仿佛突然被什么惊醒,猛地站起来,急匆匆从身后的搁板上拿起一只铜铃,跨出了屋门。不一会,弄堂里就响起了她那沙哑的声音:“火烛小心呵,火烛小心……”
这以后,我再不觉得她可怕了。每天进出弄堂,她总是抬头对我笑笑,那表情,使我想起早已死去的慈祥的祖母。她的生活再平淡再简单不过了,扫地,扫地,蹒跚的脚步整日在弄堂里打转……她活着的全部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让我们这条弄堂保持清洁,让这里的家家户户每天夜晚能听到她的千篇一律的告诫。弄堂里没有谁会称道她的辛劳,仿佛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就像弄堂口那盏路灯,天黑了就应该亮,就象弄堂深处那棵夹竹桃,到夏天就应该开花,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她也自有她的欢乐。在她那间幽暗的楼梯间的墙上,贴着一排印有“清洁”的小纸条,这是街道每次检查卫生之后发给她的。她把这些纸条当成了最高奖赏,常常会出神地看上老半天,陶醉在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欢乐之中。
有一次,她竟然成了这条弄堂里人们议论的话题。那是在“文革”刚刚开始的时候。那一天傍晚,我走进弄堂,只见弄堂口围着一群人,正在指手划脚议论着什么:
“……拾到金子啦!沉甸甸一大包!”
“她为什么上交呢?谁也没有看见她呀!”
“人家积极嘛。”
“哼,不照照自己是啥货色。当过婊子,还想卖好。真憨!”
“别这么说,怪作孽的。现在她苦了。”
“苦啥?活该!”
“……”
说的是她,扫地阿婆!走近楼梯间,我不禁愣住了:门大敞着,屋里凌乱不堪,衣物丢了一地。难道,她也被抄家了?她蜷缩在楼梯下那个低矮的三角形空间中,肩膀抽动着,仿佛一下子缩得很小。不知道是被一种什么心情驱使着,我跨进了她的楼梯间。听到声音,她蓦然一惊,抬头时,泪汪汪的眼睛里充满了惊惶。见是我,她似乎想笑一下,却没有笑出来,只形成一个奇怪的表情,凄然,惘然,浑浊的老泪泉涌一般。
“我去上交拾到的……金子,他们……跟来抄家……说我不老实,说我窝藏……”
我没有问她,她却自己说起来,这些话,也许已经在心里憋得受不住了。
“我不懂,我不懂,解放前没有办法干的事情,难道一辈子也洗不清么?想做个好人也不行么?我不懂……”
她呜呜咽咽地哭起来,哭得很伤心。我能说什么呢?只能陪着她默默地站了一会。
这天夜里,弄堂里很静。只有提前赶来的秋风,轻轻地在窗外游荡,街上的梧桐树在风中作响,沙沙,沙沙,象一群老人的呻吟。我想,她的声音,今夜是不会出现了。当睡到床上时,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又在弄堂里叫起来:“火烛小心呵,火烛小心……”那沙哑的声音,仿佛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过来,比往常轻了许多,而且,失去了伴奏的铃声。也许,那只铜铃已经成了抄家好汉们的战利品。不知道弄堂里的人们是否听到了她这夜的呼叫,我是至今没有忘记,现在想起,心里还会发出一阵颤抖。
第二天早晨,她照常扫弄堂,只是再也不抬头。一把扫帚,慢慢地在地上移动,驱赶着夜里从街上飘进弄堂的几片梧桐叶。我突然发现,她的头发变得那么灰白,乱蓬蓬的,象一堆枯叶……
不久,我就离家远去了。走的时候,她拄着扫帚站在弄堂口,什么话也没有对我说,然而那眼神,是在为我祝福,那么慈祥,那么真诚,使我又一次想起我那去世的祖母。我向她挥了挥手,她朝我点了点头。秋风,抚弄着她的一头白发……以后,难得回家一次,每次见到她,都会发现她比以前老了,背脊一次比一次驼,头发一次比一次白,整个形象,一次比一次佝偻矮小。可是,我们的弄堂却依然被她扫得干干净净,晚上,依然能听到她沙哑的声音……
这几年,她生活得很平静,苍老的脸上又时常有了笑容。听人们说,她的女儿有时也来看看她了,不过总是在晚上,等天黑以后。我没有见到过她的女儿。
她从楼梯间被人抬走时,依然是孤零零一个人。陪了她几十年的扫帚,也不能跟她去了。只有秋风伴随着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3-27
秋 风

赵丽宏

扫帚,象一棵光秃秃的老树,在萧瑟秋风中脱尽了枝叶,孤零零兀立在壁角。
扫帚的主人呢?人们告诉我,三天前,她被抬走了,从弄堂口那个没有窗户的楼梯间里。
秋风紧了,有几片梧桐叶飘进弄堂里来,瑟瑟地,在地上打着转,似乎低诉着谁也无法知道的朦胧的呓语……她的形象,却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斑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里,流溢着柔和黯淡的光。她永远是和她那把扫帚在一起的,扫帚是她的手臂的延伸。不知有多少个晴朗的或者阴晦的早晨和黄昏,她挥着扫帚,扫,扫,从这一头,扫到那一头,她用她那双手,成千上万次地抚遍了弄堂的每一个角落……
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扫地阿婆”--大家都这样叫她。二十多年前,我们刚刚搬进这条弄堂,就听到人们这样叫她。那时候,弄堂口有一扇大铁门,门旁有一间小木屋,她就住在小木屋里,白天扫弄堂,晚上,就成了弄堂的门卫。大炼钢铁的时候,弄口的大铁门被拆走了,小木屋也不见了,于是她便搬到那个黑洞洞的楼梯间里。那时她还不老,头发也是乌黑的,然而从来听不到她讲话,除了每天晚上喊火烛小心,只看见她低着头扫弄堂。有时抬头见了人,就微微一笑,算是打招呼。弄堂里一些家庭妇女们看不起她,常在背后指指点点:“什么东西,解放前做妓女的,哼!”于是孩子们也都避着她,觉得她有点可怕,也有点神秘。“扫地老太婆”--孩子们在背后这样叫她。
我觉得她有点可怜。这条弄堂里,哪一家不是有老有小,有说有笑,而她,孤零零一个人,只有一把扫帚作伴。听说她有个女儿,可不愿认这个母亲,从来没有来看过她。有一年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我们一群孩子在弄堂里放爆竹,小小的弄堂里充满了欢乐的声音和浓郁的火药香。我突然想起她来:“哎,看看扫地老太婆去,看她年夜饭吃些什么?”可谁也不愿意去,那黑古龙冬的楼梯间,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我象是赌气,离开了大伙儿,悄悄地向弄堂口走去。楼梯间的门虚掩着,从门缝里流出一线幽幽的光。奇怪,屋里好象有人在唱歌,低沉的,沙哑的,歌词是一些很难听懂的南方土语,调子却很好听。歌子里好象有郎呀妹的,大概是一首情歌。透过门缝往里瞅,只见她独自坐在一张小桌前喝酒,桌上是几碗简单的菜,一盏昏黄的灯,映照她的微红的脸。她轻轻唱着,身体随着歌声微微摆动,摇晃的影子投在墙壁上,显得怪诞而又可笑。一不小心,我的额头触到了门,吱呀一声,门被碰开了,我一下子面对她愣愣地站着,非常狼狈。她停止了她的歌声,抬头看着我,咧开嘴笑了:“来,进来坐坐,喝口酒吧。”她一反往常,举起酒杯招呼我。我迟疑了一会,没有进去,但鼓足勇气问了一句:“你唱什么歌呀?扫地老太婆。”话一出口,才觉得失言了,怎么叫她扫地老太婆呢!见我满脸歉疚的神色,她又笑了:“不碍不碍,我的工作是扫地,人也老了,是扫地老太婆嘛,不碍的。”说着,她又呷了一口酒,反问我:“你听见我唱歌了?好听么?”我点点头。她乐了,说:“这是我们家乡人唱的,过年了,唱一段,心里也算是回去一趟了。”她眯起眼睛,凝望着头顶上那盏昏黄的灯,又轻声唱起来。这次我听懂了,歌词很简单,大概是“郎呀郎,乘船漂远洋,妹在海边把郎想,郎呀郎,莫把妹子忘……”唱着唱着,声音幽下来,终于没有了声息。她呆呆坐着,浮肿的眼睛里闪动着泪光。沉默良久,她仿佛突然被什么惊醒,猛地站起来,急匆匆从身后的搁板上拿起一只铜铃,跨出了屋门。不一会,弄堂里就响起了她那沙哑的声音:“火烛小心呵,火烛小心……”
这以后,我再不觉得她可怕了。每天进出弄堂,她总是抬头对我笑笑,那表情,使我想起早已死去的慈祥的祖母。她的生活再平淡再简单不过了,扫地,扫地,蹒跚的脚步整日在弄堂里打转……她活着的全部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让我们这条弄堂保持清洁,让这里的家家户户每天夜晚能听到她的千篇一律的告诫。弄堂里没有谁会称道她的辛劳,仿佛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就像弄堂口那盏路灯,天黑了就应该亮,就象弄堂深处那棵夹竹桃,到夏天就应该开花,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她也自有她的欢乐。在她那间幽暗的楼梯间的墙上,贴着一排印有“清洁”的小纸条,这是街道每次检查卫生之后发给她的。她把这些纸条当成了最高奖赏,常常会出神地看上老半天,陶醉在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欢乐之中。
有一次,她竟然成了这条弄堂里人们议论的话题。那是在“文革”刚刚开始的时候。那一天傍晚,我走进弄堂,只见弄堂口围着一群人,正在指手划脚议论着什么:
“……拾到金子啦!沉甸甸一大包!”
“她为什么上交呢?谁也没有看见她呀!”
“人家积极嘛。”
“哼,不照照自己是啥货色。当过婊子,还想卖好。真憨!”
“别这么说,怪作孽的。现在她苦了。”
“苦啥?活该!”
“……”
说的是她,扫地阿婆!走近楼梯间,我不禁愣住了:门大敞着,屋里凌乱不堪,衣物丢了一地。难道,她也被抄家了?她蜷缩在楼梯下那个低矮的三角形空间中,肩膀抽动着,仿佛一下子缩得很小。不知道是被一种什么心情驱使着,我跨进了她的楼梯间。听到声音,她蓦然一惊,抬头时,泪汪汪的眼睛里充满了惊惶。见是我,她似乎想笑一下,却没有笑出来,只形成一个奇怪的表情,凄然,惘然,浑浊的老泪泉涌一般。
“我去上交拾到的……金子,他们……跟来抄家……说我不老实,说我窝藏……”
我没有问她,她却自己说起来,这些话,也许已经在心里憋得受不住了。
“我不懂,我不懂,解放前没有办法干的事情,难道一辈子也洗不清么?想做个好人也不行么?我不懂……”
她呜呜咽咽地哭起来,哭得很伤心。我能说什么呢?只能陪着她默默地站了一会。
这天夜里,弄堂里很静。只有提前赶来的秋风,轻轻地在窗外游荡,街上的梧桐树在风中作响,沙沙,沙沙,象一群老人的呻吟。我想,她的声音,今夜是不会出现了。当睡到床上时,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又在弄堂里叫起来:“火烛小心呵,火烛小心……”那沙哑的声音,仿佛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过来,比往常轻了许多,而且,失去了伴奏的铃声。也许,那只铜铃已经成了抄家好汉们的战利品。不知道弄堂里的人们是否听到了她这夜的呼叫,我是至今没有忘记,现在想起,心里还会发出一阵颤抖。
第二天早晨,她照常扫弄堂,只是再也不抬头。一把扫帚,慢慢地在地上移动,驱赶着夜里从街上飘进弄堂的几片梧桐叶。我突然发现,她的头发变得那么灰白,乱蓬蓬的,象一堆枯叶……
不久,我就离家远去了。走的时候,她拄着扫帚站在弄堂口,什么话也没有对我说,然而那眼神,是在为我祝福,那么慈祥,那么真诚,使我又一次想起我那去世的祖母。我向她挥了挥手,她朝我点了点头。秋风,抚弄着她的一头白发……以后,难得回家一次,每次见到她,都会发现她比以前老了,背脊一次比一次驼,头发一次比一次白,整个形象,一次比一次佝偻矮小。可是,我们的弄堂却依然被她扫得干干净净,晚上,依然能听到她沙哑的声音……
这几年,她生活得很平静,苍老的脸上又时常有了笑容。听人们说,她的女儿有时也来看看她了,不过总是在晚上,等天黑以后。我没有见到过她的女儿。
她从楼梯间被人抬走时,依然是孤零零一个人。陪了她几十年的扫帚,也不能跟她去了。只有秋风伴随着她。
地上的梧桐叶,又被秋风吹得飞起来了,象一群蝴蝶,在她的门口回旋……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秋风

扫帚,象一棵光秃秃的老树,在萧瑟秋风中脱尽了枝叶,孤零零兀立在壁角。

扫帚的主人呢?人们告诉我,三天前,她被抬走了,从弄堂口那个没有窗户的楼梯间里。

秋风紧了,有几片梧桐叶飘进弄堂里来,瑟瑟地,在地上打着转,似乎低诉着谁也无法知道的朦胧的呓语……她的形象,却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斑白的头发,皱纹 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里,流溢着柔和黯淡的光。她永远是和她那把扫帚在一起的,扫帚是她的手臂的延伸。

不知有多少个晴朗的或者阴晦的早晨和黄昏,她挥着扫帚,扫,扫,从这一头,扫到那一头,她用她那双手,成千上万次地抚遍了弄堂的每一个角落……

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扫地阿婆”--大家都这样叫她。二十多年前,我们刚刚搬进这条弄堂,就听到人们这样叫她。那时候,弄堂口有一扇大铁门,门旁有一间小木屋,她就住在小木屋里,白天扫弄堂,晚上,就成了弄堂的门卫。

大炼钢铁的时候,弄口的大铁门被拆走了,小木屋也不见了,于是她便搬到那个黑洞洞的楼梯间里。那时她还不老,头发也是乌黑的,然而从来听不到她讲话,除了每天晚上喊火烛小心,只看见她低着头扫弄堂。有时抬头见了人,就微微一笑,算是打招呼。

弄堂里一些家庭妇女们看不起她,常在背后指指点点:“什么东西,解放前做妓女的,哼!”于是孩子们也都避着她,觉得她有点可怕,也有点神秘。“扫地老太婆”--孩子们在背后这样叫她。

我觉得她有点可怜。这条弄堂里,哪一家不是有老有小,有说有笑,而她,孤零零一个人,只有一把扫帚作伴。听说她有个女儿,可不愿认这个母亲,从来没有来看过她。

有 一年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我们一群孩子在弄堂里放爆竹,小小的弄堂里充满了欢乐的声音和浓郁的火药香。我突然想起她来:“哎,看看扫地老太婆去,看她年夜饭吃些什么?”可谁也不愿意去,那黑古龙冬的楼梯间,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我象是赌气,离开了大伙儿,悄悄地向弄堂口走去。

楼梯间的门虚掩着,从门缝里流出一线幽幽的光。奇怪,屋里好象有人在唱歌,低沉的,沙哑的,歌词是一些很难听懂的南方土语,调子却很好听。歌子里好象有郎呀妹的,大概是一首情歌。

透过门缝往里瞅,只见她独自坐在一张小桌前喝酒,桌上是几碗简单的菜,一盏昏黄的灯,映照她的微红的脸。她轻轻唱着,身体随着歌声微微摆动,摇晃的影子投在墙壁上,显得怪诞而又可笑。一不小心,我的额头触到了门,吱呀一声,门被碰开了,我一下子面对她愣愣地站着,非常狼狈。

她停止了她的歌声,抬头看着我,咧开嘴笑了:“来,进来坐坐,喝口酒吧。”她一反往常,举起酒杯招呼我。我迟疑了一会,没有进去,但鼓足勇气问了一句:“你唱什么歌呀?扫地老太婆。”话一 出口,才觉得失言了,怎么叫她扫地老太婆呢!

见我满脸歉疚的神色,她又笑了:“不碍不碍,我的工作是扫地,人也老了,是扫地老太婆嘛,不碍的。”说着,她 又呷了一口酒,反问我:“你听见我唱歌了?好听么?”我点点头。她乐了,说:“这是我们家乡人唱的,过年了,唱一段,心里也算是回去一趟了。”她眯起眼睛,凝望着头顶上那盏昏黄的灯,又轻声唱起来。

这次我听懂了,歌词很简单,大概是“郎呀郎,乘船漂远洋,妹在海边把郎想,郎呀郎,莫把妹子忘……”唱着唱着,声音幽下来,终于没有了声息。她呆呆坐着,浮肿的眼睛里闪动着泪光。沉默良久,她仿佛突然被什么惊醒,猛地站起来,急匆匆从身后的搁板上拿起一只铜 铃,跨出了屋门。不一会,弄堂里就响起了她那沙哑的声音:“火烛小心呵,火烛小心……”

这以后,我再不觉得她可怕了。每天进出弄堂,她总是抬头对我笑笑,那表情,使我想起早已死去的慈祥的祖母。她的生活再平淡再简单不过了,扫地,扫地,蹒跚的脚步整日在弄堂里打转……她活着的全部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让我们这条弄堂保持清洁,让这里的家家户户每天夜晚能听到她的千篇一律的告诫。

弄堂里没有谁会称道她的辛劳,仿佛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就像弄堂口那盏路灯,天黑了就应该亮,就象弄堂深处那棵夹竹桃,到夏天就应该开花,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她也自有她的欢乐。在她那间幽暗的楼梯间的墙上,贴着一排 印有“清洁”的小纸条,这是街道每次检查卫生之后发给她的。她把这些纸条当成了最高奖赏,常常会出神地看上老半天,陶醉在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欢乐之中。

有一次,她竟然成了这条弄堂里人们议论的话题。那是在“文革”刚刚开始的时候。那一天傍晚,我走进弄堂,只见弄堂口围着一群人,正在指手划脚议论着什么:

“……拾到金子啦!沉甸甸一大包!”

“她为什么上交呢?谁也没有看见她呀!”

“人家积极嘛。”

“哼,不照照自己是啥货色。当过婊子,还想卖好。真憨!”

“别这么说,怪作孽的。现在她苦了。”

“苦啥?活该!”

“……”

说的是她,扫地阿婆!走近楼梯间,我不禁愣住了:门大敞着,屋里凌乱不堪,衣物丢了一地。难道,她也被抄家了?她蜷缩在楼梯下那个低矮的三角形空间中,肩膀抽动着,仿佛一下子缩得很小。不知道是被一种什么心情驱使着,我跨进了她的楼梯间。听到声音,她蓦然一惊,抬头时,泪汪汪的眼睛里充满了惊惶。见是我,她似乎想笑一下,却没有笑出来,只形成一个奇怪的表情,凄然,惘然,浑浊的老泪泉涌一般。

“我去上交拾到的……金子,他们……跟来抄家……说我不老实,说我窝藏……”

我没有问她,她却自己说起来,这些话,也许已经在心里憋得受不住了。

“我不懂,我不懂,解放前没有办法干的事情,难道一辈子也洗不清么?想做个好人也不行么?我不懂……”

她呜呜咽咽地哭起来,哭得很伤心。我能说什么呢?只能陪着她默默地站了一会。

这天夜里,弄堂里很静。只有提前赶来的秋风,轻轻地在窗外游荡,街上的梧桐树在风中作响,沙沙,沙沙,象一群老人的呻吟。我想,她的声音,今夜是不会出现 了。当睡到床上时,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又在弄堂里叫起来:“火烛小心呵,火烛小心……”那沙哑的声音,仿佛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过来,比往常轻了许多,而且,失去了伴奏的铃声。也许,那只铜铃已经成了抄家好汉们的战利品。不知道弄堂里的人们是否听到了她这夜的呼叫,我是至今没有忘记,现在想起,心 里还会发出一阵颤抖。

第二天早晨,她照常扫弄堂,只是再也不抬头。一把扫帚,慢慢地在地上移动,驱赶着夜里从街上飘进弄堂的几片梧桐叶。我突然发现,她的头发变得那么灰白,乱蓬蓬的,象一堆枯叶……

不久,我就离家远去了。走的时候,她拄着扫帚站在弄堂口,什么话也没有对我说,然而那眼神,是在为我祝福,那么慈祥,那么真诚,使我又一次想起我那去世的祖母。我向她挥了挥手,她朝我点了点头。秋风,抚弄着她的一头白发……以后,难得回家一次,每次见到她,都会发现她比以前老了,背脊一次比一次驼,头发一次 比一次白,整个形象,一次比一次佝偻矮小。可是,我们的弄堂却依然被她扫得干干净净,晚上,依然能听到她沙哑的声音……

这几年,她生活得很平静,苍老的脸上又时常有了笑容。听人们说,她的女儿有时也来看看她了,不过总是在晚上,等天黑以后。我没有见到过她的女儿。

她从楼梯间被人抬走时,依然是孤零零一个人。陪了她几十年的扫帚,也不能跟她去了。只有秋风伴随着她。

地上的梧桐叶,又被秋风吹得飞起来了,像一群蝴蝶,在她的门口回旋......

扩展资料

《秋风》赏析

本文以回忆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所住的小巷中以为扫地阿婆的事。阿婆因曾做过妓女而被人鄙视,遭到冷落,就连亲生女儿都不愿意认她,但阿婆却从未计较,不求回报的清扫巷子。

作者以“扫帚,象一棵光秃秃的老树……”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即在沉寂中孤独与隐忍。故事就这样铺陈开来,写扫帚的主人——一位被称为扫地阿婆,之后又被称为扫地老阿婆的老女人。小孩子怕她,大人们不喜欢她,要不是主人公一次偶然的造访,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对她有过多的关心和注意。

这次意外的造访使主人公开始关注她,对她的同情来自她让主人公想起自己已逝的祖母。之后主人公便与她变得熟识起来,每次见面总会有眼神上的交流。后来发生了拾遗事件,主人公知道的她的过去。之后主人公出门,再写到扫地阿婆的死。

文章一反抒情散文的叙事特色,在传统散文的基础上给人以深刻的感悟。本文的抒情,抒的不是国家之情、兄弟之情、男女之情,而是对于一位陌生老人的怜悯与同情,又不仅仅是怜悯与同情。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孤独,习惯了别人的目光,习惯了背后的耳语。这种怜悯之情是隐藏在内心的,更是欲发却不得的。

扫地阿婆不是一个人,她代表了一群人。他们怎样面对生活又怎样面对自己?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方向在哪里?文章中主人公的思考,也代表了作者的思考。

作者介绍

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 2014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荣誉院士荣衔。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开始发表作品。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等,散文集《生命草》《诗魂》《爱在人间》《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赵丽宏散文》等,报告文学集《心画》《牛顿传》等及《赵丽宏自选集》(四卷),共60余部。另有文学评论、电影文学剧本多种。《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作品另获上海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其中《学步》列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山雨》被列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赵丽宏出生在上海北京东路的一条普通的弄堂里,他的父亲受过几年私塾教育,粗通文墨,能记帐,能写信。母亲是一位医生。五岁的时候赵丽宏已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小学时阅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并能够背诵大量的中国古代诗歌。1964年,赵丽宏上中学时期,泰戈尔的《飞鸟集》成为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有一年暑假,由于胳膊骨折在家养伤,用两个月的时间,赵丽宏读了五十多本书,每天一本。1968年,赵丽宏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去了他的故乡崇明岛。书籍匮乏的乡下,让酷爱读书的他难以适应。之后由于当地农民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让他感觉到生活的充实,开始用文字来描述所见所闻。

1977年恢复高考,赵丽宏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后到《萌芽》工作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散文集《诗魂》出版。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87年,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赵丽宏计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作品《山雨》《与象共舞》《顶碗少年》被收入人教版、沪教版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望月》《蝈蝈》《学步》《囚蚁》等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课本。《为你打开一扇门》《周庄水韵》《假如你想做一棵腊梅》、《在急流中》《黄河船夫曲》《晨昏诺日朗》《炊烟》《青鸟》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学语文课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丽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3-20
从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国王,他的妻子死后,他感到很悲伤。整整一个星期,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里,往墙上撞自己的脑袋;他绝望极了。人们怕他自杀,就在墙壁和壁毯之间衬上一层厚厚的垫子。所有的大臣都去竭力劝慰他。他们有的讲些严肃的事情,有的说些开心的笑话,但是这一切都没给他留下任何印象,他甚至根本就没听他们讲些什么。最后,来了一位面戴黑纱的妇人,她走到国王面前号啕大哭,使国王非常惊异。她说,她来的目的跟别人不一样,她来不是减轻国王的痛苦,而是增加他的痛苦的,因为他失去了一位好妻子,悲伤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她自己也失去了最好的丈夫,只要她长着眼睛,她就要为他哭泣。接着她便加倍地哀号起来;国王也学着她的样子失声痛哭。他接待了这位妇人,比接待别的人要亲切得多。他向她诉说了他死去的妻子的高贵品格,她也把自己死去的丈夫向他夸耀了一番。
狡猾的寡妇看这个话题快要讲完了,便微微地撩起了她的面纱。悲哀的国王望了她一眼,只见她那双蓝色的大眼晴在长长的睫毛下不停地转动,发出一种诱人的魅力。国王于是转悲为喜,兴奋地注视起她来。渐渐地,他不大谈他的妻子了,后来就完全不提了。那个寡妇说她要永远哭她的丈夫,国王反过来劝她要节哀,不必过分悲伤。最后,国王同这个寡妇结了婚,寡妇身上的衣服也从黑色变成了绿色和玫瑰色。大家对此惊诧不已。
国王的前妻只生了一个女儿,名字叫弗洛丽娜,她长得又水灵又美丽,简直像一朵鲜花。国王第二次结婚的时候,她才十五岁。新王后也有一个女儿,由她的教母苏西奥仙女抚养长大,她既不漂亮,也无风度。她的名字叫弗蕾辛,她的脸上长着许多像鳟鱼那样的红色斑点。她那黑头发又厚又乱,像毡片似的,谁也不愿意摸它。可是王后却发疯似的爱她,口口声声离不开她可爱的弗蕾辛。由于弗洛丽娜比她漂亮得多,王后就想方设法在国王面前说弗洛丽娜的坏话,而且没有一天不捉弄她的。不过弗洛丽娜公主又温顺又聪明,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她都能摆脱掉。
一天,国王说弗洛丽娜和弗蕾辛都到了结婚的年龄,如果有王子到宫里来,就把她们两人中的一人嫁给他。王后说:“依我看,应该首先考虑我的女儿,因为她比弗洛丽娜年龄大,而且也可爱得多。”国王不喜欢争吵,就说一切都照她的意思办。
过了不久,人们听说利布韦特国王要来访问。国王准备用最隆重的礼节迎接客人。王后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请来了最好的裁缝给弗蕾辛做衣服。她还买通了弗洛丽娜的使女,叫她们在利布韦特国王来的那一天把她的衣服和首饰全部份走。使她想要梳妆打扮的时候,连一条带子也找不到。利布韦特国王来了,弗洛丽娜穿了一身脏衣服,感到无比羞愧,只好坐到大厅的一个角落里躲起来。王后用极其隆重的礼仪迎接利布韦特国王,并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他。弗蕾辛虽然披金戴银,珠光宝气,但显得比平时还要难看。利布韦特国王连一眼也没瞧她,因为他听说过美丽的弗洛丽娜,就问是否还有另外一个公主。“有啊,”弗蕾辛说着用手指了指弗洛丽娜,“她躲在那里,一点儿礼貌也不懂。”弗洛丽娜羞得满胜通红,因而变得更加美丽,简直把利布韦特国王都看呆了。他很快站起身来,深深鞠了一躬说:“小姐,你的无与伦比的美貌是用不着任何装饰的。”——“先生,”弗洛丽娜说,“老实说,我平时是很少穿这样的脏衣服的,我也不打算让你看见我。”——“哟,”王后气呼呼地说,“先生,弗洛丽娜已经够傲气了,你不用再奉承她啦!”
利布韦特国王很快就发现,王后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愿克制自己的感情,他公开表示了自己对弗洛丽娜的好感,并同她谈了三个小时的话。王后感到非常绝望,弗蕾辛感到非常悲伤,她们跑到国王面前发了一通牢骚,迫使他在利布韦特国王访问期间把弗洛丽娜关在一座塔楼里。果然,当弗洛丽娜回到卧室时,四个戴面具的男子抓住她,把她送进了塔楼。利布韦特国王不知道弗洛丽娜的遭遇,急切地等待着同她再次相见。他向所有的人打听公主的情况,但是他们大家都按照王后的命令对他说,公主是个性情怪僻、喜怒无常的女人,她常常虐待自己的女友和仆人;她比谁都脏,而且还是个吝啬鬼,她宁可穿得像一个牧羊女,也不肯买新衣服。利布韦特国王听了这些话,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不,”他想,“这决不可能!一个绝世佳人怎么会有这样肮脏的灵魂呢?老天爷决不会这样安排的1我承认,我见到她时,她穿的衣服是不怎么干净,但是从她羞于见人的表情上看,她并不乐于这样做。”这时,弗洛丽娜正躺在可怕的塔楼里那间土牢的地板上。她对自己说:“如果他们在我见到这位可爱的国王之前把我送到这里来,我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难过了。对他的思念只能增加我的痛苦。”
王后为了笼络利布韦特国王,送给他许多贵重礼物,甚至还授予他一枚爱情骑士勋章。然而,利布韦特国王还是一再打听弗洛丽娜的下落。最后他终于得知,在他访问期间,她的父亲不准她离开自己的屋子。他同一个宫女讲好,当天晚上他去看望弗洛丽娜。但是这个言而无信的宫女迫不及待地把一切都告诉了王后。于是王后想出一个调包计,让弗蕾辛代替弗洛丽娜坐在她卧室的窗前等候。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利布韦特国王无法识破王后设置的圈套。他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走近窗户,把他要向弗洛丽娜证明自己如何爱她的话统统告诉了弗蕾辛。弗蕾辛趁机对他说,她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为她有一个狠毒的继母,她不出嫁,她的苦难就永远没有完。利布韦特国王向她表示,如果她愿意做他的妻子,他会感到无比的幸福,他要将他的心和王冠分一半给她。随后,他摘下自己的戒指给弗蕾辛戴上,并对她说,这是他永远忠诚的信物,只要她决定一个出走的时间,他们就可以悄悄地离开这里。实际上,出走的日子已经讲定,到了那一天,利布韦特要用他那辆飞蛙拉的马车来接公主。这辆车子是一位魔法师朋友送给他的礼物。夜漆黑一团,弗蕾辛悄悄地从后门溜出来,等在外面的利布韦特把她抱在怀里,上百遍地发誓要永远忠实于她。
根据公主的愿望,他们首先来到苏西奥仙女那里。在玻璃宫殿的大厅里等候的时候,利布韦特透过透明的墙壁突然发现弗蕾辛在同仙女谈话。“怎么!”他说,“我受骗了?难道是魔鬼把这个扰乱我平静的敌人带到这里来了?”他思绪万千,回想着那一件件把他带入绝望的事情。然而,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弗蕾辛和苏西奥仙女走进大厅。苏西奥对他说:“利布韦特国王,这是弗蕾辛公主,你已经向她许下了诺言。她是我的教女,我希望你马上同她结婚。”——“我?”他叫道,“叫我跟这个小怪物结婚?我什么也没答应她!不过,要是她……”——“够啦!”仙女打断他的话说,“别这样放肆,你应该对我尊重!”弗蕾辛把戒指拿给他看;他发现自己受了骗,想要逃走。但是,仙女施了一种魔法,把他像钉子一样钉在地上。无论仙女怎样威逼利诱,无论弗蕾辛怎样哭喊怒骂,一切都无济于事。最后,仙女失去了耐心,命令他作出选择:要么同弗蕾辛结婚,要么中七年魔法。利布韦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于是,他被仙女变成了一只青鸟,从窗户飞走了。
弗蕾辛又回到了她母亲的身边。她们去找弗洛丽娜,谎称弗蕾辛已经同利布韦特国王结了婚,还把那只戒指拿给她看。弗洛丽娜信以为真,伤心得晕了过去。等她苏醒过来,她觉得同利布韦特结婚的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便悲哀地哭了整整一个晚上。与此同时,利布韦特国王,或者更确切地说,那只青鸟围着宫殿不停地飞来飞去。他相信,他亲爱的公主一定被关在宫里的什么地方,于是他尽可能地飞近每个窗口,向里面窥探。但是他又害怕弗蕾辛发现并认出他,阻止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关系到我的生命,”他对自己说,“如果这两个坏女人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她们一定会报复的。”出于这种考虑,他不得不白天飞离宫殿,晚上才来歌唱。弗洛丽娜被关的房间窗外有一棵高大的柏树。青鸟就在这棵树上栖息。他刚落到树上,就听到有人叹息:“我的痛苦还要持续多久呢?”她说,“难道死神也不来解救我吗?唉,狠毒的王后,我怎么得罪你了,你要这样监禁我?你的卑劣的女儿同利布韦特国王一起共享幸福,而让我做他们幸福的见证人,这样惩罚我难道还不够吗?”青乌听着这些话,越听越觉得说话的人像弗洛丽娜。他对她说:“亲爱的弗洛丽娜!你为什么要这样快地结束你的生命呢?你的痛苦是可以解除的!”——“怎么?是谁在跟我讲这么令人安慰的话呢?”——“一个不幸的国王,”青鸟答道,“他只爱你,除了你他谁也不爱。”说完这句话,他飞到了弗洛丽娜的窗台上。起初,弗洛丽娜对这只会像人一样说话的聪明而奇怪的鸟儿感到很害怕。“能允许我再见你吗?能让我享受这至高无上的幸福吗?”——“你是准呀,可爱的鸟儿?”公主说着,用手轻轻地抚摩着他。“你刚才已经说出了我的名字!”国王回答说。“什么!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利布韦特国王?”公主说。于是,她从国王那里听到了事情的全部真相。弗洛丽娜听着自己所爱的人讲话,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被幽禁的烦恼全都忘得一干二净。她亲切地安慰他。她表示,她要为他做更多的事情。天亮了,官里的大部分人已经起床,公主和青鸟还在一起交谈。最后,他们约定今后每天夜里都这样相会,然后才恋恋不合地分了手。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每天夜里,青鸟都出现在弗洛丽娜牢房的窗台上,用嘴巴给她衔来珍贵的礼物。在这期间,可恶的王后为了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而作着徒劳的努力。她派了使节到所有她知道名字的国王那里去说亲,但是都遭到了拒绝。“如果是弗洛丽娜公主,你们就会受到热情的接待。”人们对这些使节说。王后和弗蕾辛听了这些话,又迁怒于弗洛丽娜,她们决定到塔楼上去审问她。那天已经是午夜时分,弗洛丽挪用青乌的礼物打扮好自己,站在窗前。她的房间里和床铺上都撒满了鲜花。王后把耳朵贴在门上偷听;她相信自己听到了二重唱的歌声:
现在我的命运也不济,
时常是受痛苦;
你在我身边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虽然两眼泪涟涟,
我们的心却连在一起。
一声叹息结束了哀婉的歌声。“啊,弗蕾辛,我们受骗了!”王后叫道,急忙打开门,冲进屋子。两个女人像泼妇一样朝弗洛丽娜扑过来。她们为那些装饰品和鲜花的来源争论不休。王后指责弗洛丽娜串通敌人,阴谋叛国。后来,她派了一个女仆到弗洛丽娜的身边,监视她的一举一动。整整一天过去了,女仆没有发现一点儿可疑的地方。到了晚上,她觉得很无聊,早早地就睡着了。弗洛丽娜打开窗子,唤来了她的青鸟。但是女仆听见了动静,她偷偷地听着,然后慢慢睁开眼睛在黑暗中搜索,接着便发现了那只世界上最漂亮的小鸟。他正在同公主说话,公主用手抚摩着他,并同他亲吻。最后,女仆终于介医了他们交谈的几句话,而又感到非常惊奇,因为青鸟讲起话来就像一个情人。第二天早晨,女仆来到王后面前,向她报告了她看到和听到的一切。王后马上派人去找她的亲信,同他们商量对策。后来,他们终于意识到,那只青鸟就是利布韦特国王。“真是奇耻大辱啊,我的弗蕾辛!”王后叫道,“这个厚颜无耻的公主!哦!我一定要报仇雪恨,让人们长时间地谈论这件事!”她让女仆回到塔楼,命令她假装睡得比平时还要死,不要露出任何破绽。于是,女仆很早就躺下,使劲地打起鼾来;可怜的公主不知她是假装睡觉,就打开小窗户喊她的小鸟。
但是她喊了一个晚上,小鸟也没有飞来。原来,可恶的王后让人在柏树枝上绑了许多刀子和匕首,青鸟往树上落的时候被割破了翅膀。他忍受着巨大的疼痛,最后总算逃回到他白天休息的树洞里;他的身后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血迹。他确信是弗洛丽娜出卖了他。这个可怜的念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决定一死了之。但是他的朋友,那位魔法师发现飞蛙拉着空车回来,而不见国王,便跑遍全世界,一连找了八次也没找见他。最后,他终于在那个树洞里找到了他。魔法师找来一些野草,念了几句咒语,就完全治愈了国王的伤口,使他看起来像从来没有受过伤一样。
当两个坏女人得意洋洋庆贺她们胜利的时候,弗洛丽娜却为她的鸟儿担惊受怕,受尽煎熬。不久,形势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老国王不幸去世,王后很快就夺取了统治权。但是,百姓不能忍受她的统治,把她赶下了台。长老们把弗洛丽娜接出塔楼,给她戴上了王冠。
与此同时,魔法师去拜访苏西奥仙女,在她面前替青鸟求情。仙女答应解除魔法,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国王同弗蕾辛结婚。青鸟这时还在怨恨弗洛丽娜,就像他从前爱她一样,现在一切对他都无所谓了,所以他也同意了这个条件。不过,他要求把婚礼推迟一年举行。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仙女又使他恢复了人形。
但是,弗洛丽娜穿了一身农妇衣服,用粗壮的发辫遮住面庞,头戴一顶宽边草帽,肩上扛着一个口袋,上路寻找青鸟去了。她有时步行,有时骑马,有时走水路,有时走陆路,一刻不停地往前赶。她走啊,走啊,最后终于在一位好心的仙女帮助下,翻过了一座山峰;她所爱的人的王国就在山那边。她立刻打听起他的情况;人们告诉她说:“明天他就要同弗营辛公主上教堂去,因为他终于同意和她结婚了。”第二天早晨,弗洛丽娜挤过人群,站在宝座旁边,目的是想让国王看见她。国王果然同她说起话来,问她想做什么。“我叫脏鬼,”她说,“我来是想卖给你一些宝贝。”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青鸟送给她的绿宝石镯子。国王一见锡子,顿时脸色苍白,长叹一声,久久说不出话来。最后,他担心别人发现他心情不好,就对弗蕾辛说:“我认为这镯子的价值抵得上我的王国。我原以为世界上只有一副这样的锡子,想不到在这里又见到同样的东西。”弗蕾辛像牡蛎藏在壳里似的坐在宝座上。这时,她从宝座上走下来,问弗洛丽娜这副锡子要卖多少钱。“尊贵的夫人,要说付钱,恐怕你会感到为难。”弗洛丽娜说,“我看我们最好还是换一种方法进行交易:如果你让我在王宫的回音室里睡一夜,我就把这副绿宝石锡子送给你。”——“好吧,脏鬼。”弗蕾辛说着咧开嘴大笑起来,露出的牙齿比野猪的撩牙还可怕。
回音室(青鸟曾经向弗洛丽娜讲过)在国王卧室的下面,而且设计得非常巧妙,无论谁在里面说话,哪怕声音再小,国王在他的屋里也能听见。
弗洛丽娜被领进了那间小屋,整整一夜,她不停地叹息和倾诉。“我所担心的灾难终于降临了,狠心的青鸟!”她说,“你把我忘记了,你爱上了我的情敌!当初你慷慨地送给我的这副镯子也没能使你想起我,可见我的形象在你的记忆中已经消失了。”宫中侍从听见她整夜唠叨和叹息,可是国王什么也没有听见。因为自从他同弗洛丽娜分开以后,他一直不能入眠,为了能休息几个小时,上床时他服用了鸦片。弗洛丽娜没有达到目的,只好离开那间屋子,另想办法。她又拿来了一些首饰,用同样的办法卖给弗蕾辛。但是这一次她的计划又落了空,因为国王喝了安眠药水。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她用珠宝换得了在回音室的过夜权。她买通了侍从,请他不要给国王服用鸦片。天黑以后,她又被领进那间小屋;她希望那个侍从能信守诺言。等所有的人入睡后,她便开始倾诉。国王没有入睡,他听见了弗洛丽娜的声音,而且每句话都听得清清楚楚,但是他不明白这声音是从哪儿传来的。他的心里充满了柔情,一想起同他心爱的公主的分离,他就心如刀绞,痛苦万分。现在,他也像女王一样开始诉说起来。“啊,公主,”他说,“你对你的情人也太狠心了!难道是你把我出卖给了我们共同的敌人吗?:弗洛丽娜听了他的话马上回答说,如果他想同小脏鬼讲话,那他就得把所有的秘密解释清楚。听了这番话,国王急不可耐地叫来一个侍从,问他是否能马上把那位古怪的客人请来。侍从说这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国王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如此伟大的女王怎么能装扮成脏鬼呢?反之,一个脏鬼又怎么能用女王的声音讲话并说出她的秘密呢?国王满腹疑虑地起了床,迅速穿上衣服,通过秘密楼梯来到回音室。在那里,他看到弗洛丽娜已经脱去了农妇服装,只穿一件轻薄的白色塔夫绸连衣裙。她躺在一张沙发床上,美丽的头发垂在肩头;一盏放在稍远处的灯闪着暗淡的光。国王快步走上前去,他的爱情已经战胜了他的怨恨;当他认出了弗洛丽娜时,他急忙跪倒在她的脚下,眼泪滴在她的手上,又喜又悲,几乎晕过去。女王激动万分,心紧缩起来,只能使劲地喘着气,呆呆地望着国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后,他们终于相互澄清了事情的真相,证明两人都是无辜的,一切责任都在苏西奥仙女身上。不过正好在这时,国王的魔法师朋友陪着一位著名的好仙女来了。他们说,只要他们两人联合起来,共同保护国王和女王,苏西奥就无法加害于他们,因而他们的婚礼也就不再会受到阻拦了。可以想象,这对情人是多么高兴啊!天亮以后,这个消息传遍了王宫,大家都为弗洛丽娜的美貌感到惊讶。弗蕾辛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她急忙跑去找国王。当她发现她美丽的情敌同国王在一起时,别提有多吃惊了。她刚要张嘴辱骂弗洛丽娜,魔法师和那位好仙女就出现了;他们立刻把她变成了一只小母猪,这样至少部分地符合了她的名字和她爱骂人的本性。人们看见她的模样,哄堂大笑起来,羞得她无地自容,她急忙噜噜地叫着逃出了王宫。利布韦特国王和弗洛丽娜女王现在一心想着他们的婚礼。可以想象,他们两人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之后,现在感到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