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常见误区

如题所述

误区一:性格内向,找个销售工作改变性格

镜头回放:Alex学的是程序设计,他一向比较内向、寡言,不善言辞。自己觉得这样的个性不理想,便决定找一销售或者客服的工作来改变性格,让自己有个大变化。但结果不如人意,每次拿起电话要跟陌生人沟通,心里便充满了抗拒,最终还是以辞职告终。

专家点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工作对个人性格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会因此产生本质的变化。”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说,不少职场人希望通过工作来锻炼和彻底改变自己,会有一定作用,但与自己性格特质、能力特长等完全不相合甚至背道而驰的工作,不仅不能让你发挥所长做出成绩,还很有可能会让你消磨自信,导致更深的挫折感。

误区二:找本专业的工作,一定有优势

镜头回放:Lily的专业是工业设计,毕业后想去广告公司做设计。但几轮面试下来,她才知道自己掌握的软件、设计功底都达不到广告公司的要求。“本专业”还不及那种精通设计的业余爱好者,让她沮丧又迷茫。

专家点评:一般状况下,找本专业工作在专业知识、技能上有一定优势。但目前的现状是,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到位,且因为没有提前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实施规划,在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上很不充足,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技能水平很难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常常无“优势。可言。洪向阳提醒各位,大学生尽早利用在校时间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和前期探索,才能真正积累有用的优势。

误区三:调整心态,一定能喜欢上现在的工作

镜头回放:Tom毕业后听了家里的安排进银行工作。柜员的工作枯燥单调,完全不是他以前想做的。他不敢辞职,想了不少办法让自己对工作多一点积极性,但心理的抵触始终消除不了,严重影响了工作表现。

专家点评:喜欢一份工作,是因为这份工作满足了你的成就感、价值感,且不断刺激你追求新的目标。如果眼下的工作根本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也不能满足你的自我成就感,即使在短时间内可让生活有保障,也不会是长久发展方向。洪向阳提醒职场人,明确职业定位、选择职业时,一定要结合三方面进行综合决策,即自身的能力特长、职业价值观和当前的职业机会。通过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才能找到合适、感兴趣、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好工作。

误区四:三四十岁才做职业规划,已经来不及了

镜头回放:Mary36岁,在一家小公司当副总,主要负责公司销售、客服方面的工作,繁忙且压力很大。家中还有一个4岁的宝宝要照顾,总感觉吃力,想重新换一个新方向工作,可她始终不敢迈步,觉得已经过了年龄,只能继续忍受着生活。

专家点评:“任何时候做职业规划都不会晚,”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导师闫岭说,职业生涯漫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要完成,如果前一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拖沓到下一阶段只会加重发展的危机,且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每个阶段都应该随发展及时调整职业规划方案,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误区五:大学生只要学习,职业规划等工作以后再做

镜头回放:Bob高考成绩不够理想,被调剂了学校和专业,学了工商管理。但这个专业到底以后出来能做什么工作,他一点也没概念。眼看着大三就要过完了,家里父母都为工作的事焦急,他却慢条斯理的说:“还有一年,等毕业时再考虑也来得及,现在找了又不是马上就要去上班。”真等到毕业时,看到身边的人都陆续签约,他傻眼了,连自己能做什么都还不清楚。

专家点评:大学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预备阶段,需要充分利好此阶段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和尝试,并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积累一些专业技能,多从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职场、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等,以便于毕业时与职场“无缝接轨”。否则,毕业求职时就会手忙脚乱,不知道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5
误区一、规划职业,但不从学业入手

很多的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时,第一步就让学生们思考就是:“我以后想干什么职业?”这样的出发点往往会让学生们盲人摸象式的猜自己的职业目标。

因为还处在学校里的学生们并没怎么接触过外面的社会,对职业要实际面对的工作几乎一无所知,又谈何思考“干什么职业”呢?

学生们对想要从事的职业可能不够了解,但是他们一定对自己的学业状况了如指掌。

比如“喜欢学哪个科目”、“擅长学哪个科目”,这些问题才是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才是学生有能力做出正确判断的。因此规划职业一定要从学业入手。

那么老师们的问题就来了,如何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未来适合的职业对应起来,怎么科学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呢?

其实在当下“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老师们大可不必忧心。小编在这里为您推荐使用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解决这一难题。

职业生涯规划系统通过集成大量的专业、院校、职业信息,综合学生的生涯测评结果、学科兴趣倾向和各学科的成绩,科学准确的匹配出合适的选科组合,进而通过学科特性所对应的职业,帮助学生判断出自己喜欢、适合的职业。

误区二、只看能干什么,不顾想干什么
在规划职业时,家长和老师们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别总盯着你想干的,先看看你能干什么再说。”根据能力选职业当然没错,问题出在了学生群体的可塑性上。

对于打拼多年的职场人士,的确要按照自己的现有能力定职业目标,但家长和老师们却常常把这种思维定势套用在了学生们身上。

学生在职业规划时,应该着眼于想干什么,然后为之做出规划,一步步的接近目标。

如果想要系统的以“想干什么”为起点,实现“能胜任想干的职业”,那么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可以成为很好的帮手。

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人格特质、专业兴趣、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倾向,全面、综合地认识自己,在自我寻找、自我实现的路上,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学科专业和未来从业方向。进而在兴趣的推动下实现学生自己的梦想。

误区三、仰望星空,却忘了脚踏实地
做了职业生涯规划,找到了喜欢有适合的职业,是不是就完成规划的目标了呢?

这是老师们常常陷入的误区,以为“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规划完了职业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后,还应该从具体落实的角度,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使他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明白如何脚踏实地的实现梦想。

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能够在引导学生们绘制蓝图的同时,思考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努力满足自己希望从事职业的职业需求。

专注成绩和分数的同时,别忘了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成为每名学生的必修课,请别让您的学生赢了现在、却输了未来。
第2个回答  2020-10-25
职业规划常见的误区,有的就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有的是妄自菲薄,没有自信心,所以要结合自己实际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