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的关键指标有哪些

如题所述

生产管理的关键指标有哪些
1.交货及时率;生产率;安全指标;产品合格率;在制品和库存数量;质量指标;产能负荷率;本钱指标:财务报告、偏差报告客户投诉率;生产周期;采购指标或供应商考核指标。根据企业实际,还有很多。2.生产线的基本要求信息与指标,生产现场:熟悉现场设备和人员的布局、工艺要求、工序流程、物流通道、作业指导书、辅助包材、标签和出入库等。3.品质:首件、末件、巡检、试验品、偏差认可、样件、GP12 过程控制、生产质量和完成率风险控制,各工序的可追溯性,返工、在线和离线识别等。4.物流:原材料以及辅材的安全库存,日和周生产计划,周和月预测分析,成品周转周期;物流周转;成品装车风险;库存更新统计;物料数据是否与成本价值相关联或风险等。5.设备维护:计划保养、预防保养、预见性保养、预测性保养、事后维修速度等,是否对生产线设备良好运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拓展资料
1.生产线的定义
产品生产线是指从原料进入生产开始,经过制造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构成的路线。狭义的生产线是指按生产的产品项目组织起来的、完成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2.管理措施与建议
信息采集一周内的生产预测,当天的生产计划(有利于对原材料、辅助物料、人员变动、设备状态、客户产品交付、安全库存周期以及其他情况的了解,便于做出备选方案,赢得其他部门协助的时间和生产风险的判断和预警)。各班组交接的细节(包括完成指标、设备状态、入库信息、班组突发状况、物料情况、生产异样、注意事项等等)。现场信息的收集(人员的信息、设备&模具&工装夹具等信息、工艺条件信息、材料信息等其他信息)。
沟通协调配合其他部门的信息(维护部、品质部、工艺部、采购部、物流部等其他部门)相关延期、协助情况,需要主动跟催并建立良性沟通交流机制或制度。生产部人员(沟通方式、方法、情绪化的控制,给一线员工的协助和支援,管理者对时间管理、自我管理,提高威信的措施需要加强)。能面对面沟通的尽量避免间接沟通,重要事情和紧急事情的处理需要妥善对待以及及时解决;处理的尺度需要把握,尽量保持好的心态和态度去与其他人沟通,这是现场的难点和重点;每个岗位不一样,所面对的人群不一样,需要沟通者聪明、灵活的面对,更是对生产管理者的情商和职场经验的考验。
根本原因的解决生产管理者需要知道生产部门的绩效指标,每个岗位的KPI指标。生产管理者通过生产线的数据统计、分析,找到问题点,采取优化解决措施。只有不断的分析才能知道根本原因,进而采取短期和长期的措施。不断强化生产安全的培训,岗位的技能培训,汇报等流程机制等。提高管理水平、主动性、沟通协调能力和做人处事能力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7
生产管理关键指标为:
1.产值
2. 生产方案完成率
3.按时交货率
4.全员劳动生产率
5.设备折旧率
6.设备故障率
7.工具消耗率
8.生产平安事故发生数
9.生产平安事故损失率
10.生产平安事故处理的合理性
11.生产作业现场的整洁有序性
拓展资料:
生产管理是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生产活动的综合管理活动。内容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
其内容包括:
①生产组织工作。
②生产计划工作。
③生产控制工作。即控制生产进度、生产库存、生产质量和生产成本等。
④保证按期交付正常。

生产管理的任务有:对客户产品交付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通过生产组织工作,按照企业目标的要求,设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物质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允许的生产系统;通过生产计划工作,制定生产系统优化运行的方案;通过生产控制工作,及时有效地调节企业生产过程内外的各种关系,使生产系统的运行符合既定生产计划的要求,实现预期生产的品种、质量、产量、出产期限和生产成本的目标。生产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做到投入少 、产出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而采用生产管理软件的目的,则是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效率,有效管理生产过程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16
1.
交货及时率;
2.
生产率;
3.
安全指标;
4.产品合格率;
5.
在制品和库存数量;
6.
质量指标;
7.产能负荷率;
8.本钱指标
9.
财务报告、偏差报告
10.
客户投诉率;
11.
生产周期;
12.
采购指标或供应商考核指标。
根据企业实际,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