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古人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

其实这句话的解释网络中很多,既然我看到了我就谈谈自己的理解。希望你能明白。

从句子结构上来看。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三部分。
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其实这话时李世民所述,他的德行在古代很高,是位贤明的君主。他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
魏征是当时有名的直爽正值的官员。他对李世民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从不避讳,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哪怕有失这位皇帝的面子,他该说的还是照样说,该做的还是照样做。所以总是得罪李世民。开始李世民很生气,但是过后每次回想他(魏征)的话,觉得很合乎道理。就不在生他的气了,有了这样一位忠臣,才使得李世民更加励精图治,专心治国,到后来的名垂青史。
然而有一天,魏征病逝了,李世民就哭着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后来也有了你所说的那段话了。

所以这三个简单的分句是有更递进的意思。
1.从表面的镜子,可以梳理打扮人的衣冠,这样经过打扮的人,会给别人至少留下一个清洁干净看上去舒服的外表。(这是外在)
2.以古为镜,是个比喻:参照历史的典故,知晓亡朝灭国的原因。就可以督促自己不要重蹈覆辙。要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国家。(这是更深层次,换个词可以说是:知识层面,道的层面)
3.以人为镜,那也是个比喻:参照别人对你的言语,对你的褒贬。而从李世民口中可以看出,他对魏征的肯定十分坚定重要的。从某种层面上说,那个参照的人,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做好了人的基础上,才可能更进一步的造福天下。

——————(冷月寒风LOVE有感随笔)

参考资料:自己的中学历史知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7
以铜为镜子(在没有玻璃镜子的时候,古人梳妆都用铜镜)可以看穿戴好了没有。整理服装;以古史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王朝得失兴替的原因;以忠贞进谏的人为镜子,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正确和错误。主要是唐太宗表达对魏征的肯定和对失去他后的惋惜。
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从别人这面镜子里可以真实地观看到自己在生活舞台上的表现,可以看出自己的得失成败。“知心者智,自知者名”。不少人往往总是把精力用在怎么观察别人、揣摩别人、算计别人上边,对自己确实知之甚少,操自己的心很少,最后落得个聪明人办傻事而一败涂地。 看别人,想自己。在别人的身上多看看自己,多用别人的闪光点来照亮自己,演好自己以后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