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有哪些魔性的方言?

如题所述

我是包头这边的,我们包头方言特别有意思,高中语文老师认为包头方言中的"xian‘er"应该写作"仙儿",形容一个人"仙儿的了",意思是那个人像神仙一样什么都不干,游手好闲,可我认为是"籼儿的了",姥姥经常把口感不好,没啥味儿的米叫xian儿米,好一点的叫jing米,家里平时买到东西不好用也会说"这是买了个籼儿货哇?" 我觉得它们的语境差不多,都是用"籼儿米"的"籼儿"形容一切消极负面的事物。还有我妈遇到糟糕的状况,比如做饭盐放多了,会说:"哎呀!xia了,咸盐放得多了!"我一度以为对应字应该是"瞎",但一想到有人会儿化,说"xian‘er了",就感觉还是得用"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0
说到魔性四川话必须在列,四川话中喜欢用叠词。去川菜馆吃火锅,老板会问你:“要不要葱葱?”做大扫除的时候,四川同学会说:“扫地的时候,咔咔各各要扫干净”四川的室友:“你看到我的杯杯莫得?”甚至连吵架都有一种卖萌的既视感,不信念念这句——“我看你是脑阔有饼蹦,硬是哈戳戳瓜兮兮的!”哈戳戳和瓜兮兮都是说你傻的意思。在四川话里,鱼不叫鱼,叫鱼摆摆;鸡翅不叫鸡翅,叫鸡飞飞;吃肉不叫吃肉,叫肉嘎嘎。室友跟我说要去洗澡了,洗澡是这么说的“搓夹夹”,有卖萌的嫌疑。
第2个回答  2019-05-10
上海话绝对魔性,在上海话里,有一种问候叫“侬饭切估伐”,有一种帮忙叫“我帮侬搞搞路子 ”有一种感谢叫“霞霞侬”,有一种疑问叫“侬脑子瓦特啦”。说到上海话,伐晓得侬有没有听过诸葛亮用上海话怼王朗呢?在《声临其境》郑凯上海话版《三国演义》不得不说,讲上海话的诸葛亮表现非常亮眼。
第3个回答  2019-05-10
东北方言的感染力是非常强大的,有驴友表示,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呆在东北游玩,那个时候跟东北友人长时间相处,说话慢慢地也被影响到,讲话带有一点东北口音,可见东北话非常有“魔性”。有驴友表示,他们是看了一些影视作品,觉得东北方言特别有趣,就特地去学东北腔调,讲话也故意带上儿化音。东北方言的受众率很广,小编查了数据发现全国在使用东北方言的人数有1.4亿人,在各大媒体的传播下,也会有更多的人熟悉到东北方言。
第4个回答  2019-05-10
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他当地的方言,我大学同学知道我生活在包头,一来了就问我包头有哪些方言,让我说给他们听听。包头最有趣的方言就是那些骂人的话,不过除了骂人的话还有一些有趣的方言,在包头人们叫土豆是山药,叫地瓜是红薯,在一个角落待着就叫ge lao,说一个人聪明就是你很ji mi,不过大多数都是说你不ji mi 。这些方言有的外地人都是听不懂的,但是包头的方言最逗的是包头人说话的语气和语调,再加上这些当地的方言,听起来就很逗。包头分为五个区,其实每一个区的说话语音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想听包头人当地的方言,就得去东河,因为东河是老包头,所以那里的包头方言才更地道。例如,我的舍友是通辽的人,他们叫西葫芦是角瓜,但是包头这边的人就听不懂他们说的话,这种文化差异的碰撞就是一种很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