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给兰考带来了什么

如题所述

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兰考县的干部群众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三害“内涝、风沙、盐碱”得到有效治理。

焦裕禄带领群众为了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已培植成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截至2014年,兰考泡桐产业年产值已达60多亿元,全县泡桐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

扩展资料:

焦裕禄在兰考一共工作了470多天。在这470多天里,焦裕禄带领群众没日没夜、争分夺秒地艰苦奋斗,一改兰考贫瘠旧貌。

这470多天,是焦裕禄生命最后的470多天,它驻留在兰考两条黄河故道旁,在绿油油的麦田间,在泡桐树林的年轮里,在兰考老乡的心坎上。

在工作之余,焦裕禄的时间,大都跟群众泡在一起。在兰考的日子里,焦裕禄与群众结下深厚的血肉之情,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提起焦裕禄,依然亲切地称他为“老焦”。

1964年春天,焦裕禄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继续坚持下乡工作。

当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也就在那年,正当兰考的封沙、治水、改地斗争节节胜利的时候,焦裕禄永远地离开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2-31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

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

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特殊化。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接着建议县委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02
兰考县

哥哥姐姐小红星,走起来
第3个回答  2014-03-20
治沙丘,治盐咸地,使人能种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