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有哪些历史传说?

太行山有哪些历史传说?
哪些呀~还有吗? 是传说!

居太行之巅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形之高,有与天为党之称,因此古称上党。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积淀着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开荒创世。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的文化。从目前已发现的三处旧石器时代、一百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察证明,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因此太行山地区的长治一带,是我国史前神话传说的密集区域,其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印证着这里的古老文明。专家学者根据珍贵的古典文学、文献史料考证发现,华夏文明典籍中记载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故事均起源于我们雄奇状美的太行山上,而且世代相传,凝结并升华成了中华民族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为性格特征的精神写照。
古代传说中的女娲就是在今长治县上郝村天台山上,炼顽石补仓天、治洪水平烈火,免生灵于涂炭。反映了这位刚烈女性民族大无畏的浩壮气概和先民对生存空间的热烈情感,并体现了一种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而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精神。而挽弓射九日,化枯焦为绿荫,救黎民于水火的“后羿谢日”的地方则在屯留县城西北30公里的老爷山上。后人把后羿尊为神,在山上立庙祭祀,并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形成古庙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百谷山〔今长治老顶山〕“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即所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转折。如今百谷山上遗有神农井、耒耜洞与百谷泉。而在长子境内的羊头山上是神农遍尝百草而得嘉禾之处。长治县的黎岭相传是炎帝耆国的地方,在这里他奠定了中华民族始兴与统一的基础。炎帝女儿女娃也正是在长子的发鸠山上愤而化作精卫鸟,衔木石誓填东海,因此长子县的发鸠山至今被传为精卫填海故事发生的地方。
在中国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中,神话传说可谓是一种神奇瑰丽的艺术奇葩,这些美丽动听的神话故事,虽然反映了远古时代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并给后人留下极其深邃的精神启迪。如果你对以上典故发源地有兴趣或者持不同看法,不妨粗略考证一番,定让你千回百转而又落脚于太行山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5
卧虎岭的传说
  在王莽峡内的土圪堆村西,有一座南北走向、形似老虎的山峰,名叫卧虎岭。此山高约百余米,雄伟挺拔,活像一只卧着的老虎雄视着谷口。
  相传古时候,这里野兽出没、妖孽横行,致使路断人稀, 当地民众不得安宁。姜子牙辅助周武王灭纣之时,赵公明逆天行事、助纣为虐,被姜子牙“钉头七箭书”射死,赵公明追悔莫及:“吾死后让吾坐骑黑虎为吾赎罪,为民消灾……”自此,赵公明的坐骑黑虎就被姜子牙派到这里积善修道,化为卧虎岭,自此再也没有野兽妖孽伤人之事发生。

  慈母洞的传说
  在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与五指峡交汇处的上方,有一段穿山而过的人工隧洞叫“慈母洞”。这慈母洞的来历,曾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在古时候,晋豫两省来往的人都要爬山绕嶂越崖,走好多险路。相传唐朝太平时期,河南林县有一商家书生,虽早年丧父,但其母是有识之女,操持管理家计有方,家境还算富裕。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小就让儿子识字读书,以便光宗耀祖,安慰九泉之下的丈夫。书生也算争气,不满 18 岁,就作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也大有名气。这一年,正赶上朝廷开科取士,这位书生收拾行装,在其母千叮咛万嘱咐之下,由林县酉上太行山,路经山西,赶赴长安应考。当行至桥上村和盘底村一带时,需在悬崖峭壁间的羊肠小道上攀越。书生久居家中读书,那走得这等险道,加之一路劳累,走在峭壁绝崖之上,不免心惊胆颤,头晕目眩,不慎一滑,坠人了万丈深渊。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其母在家扳指头数日期等待儿子中榜的喜讯,谁知传来的是儿子坠崖而亡的死讯。其母 闻讯之后,悲痛欲绝,等赶到儿子出事地点,看到这壁立千 仞的悬崖,想想不幸的儿子,心中更不是滋味。再看看来往 的过路人,其母心中暗想,要是在此修凿一条通道,自己的儿子也许不会有今天的悲剧发生。为免他人再遭此祸,这位性情刚烈的母亲,发奋要在此凿出一条通道。于是她就变卖了所有家资田产,长住在儿子遇难的地方,露宿于崖下,白天砍柴提水,夜间烧崖泼浇,用了整整 12 年,终于浇穿石崖,打通了山西河南两省来往的方便之门,造福了后人。后人为感念这位母亲的功德,就把此洞取名:“慈母洞”

  金牛迁居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壶关县东南 20 公里的林青庄村,出了一件怪事。
  原来这林青庄村河西北面有座森林密布的青山。山腰里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大石洞,石洞里一大块平坦的石头上,卧着一头大石牛。年长日久,这个大石牛又变成了一头大金牛。 后来,不知怎的就无影无踪了。这头大金牛失踪后,传说纷纷,有的说这牛是被南蛮人盗走了,有的说是这里的人对它不看重,因而隐到别处去了。
  后来,离林青庄不远的角脚底村东面一个深山沟里,忽然塌出一个大石洞,洞里的大石头上,也卧着一头石牛。这消息一传开,十里八庄的人就惊讶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是林青庄石洞的金牛显灵搬到角脚底了;有的说是金牛怕南蛮人盗走,隐藏到那里去了……
  这消息传到林青庄后,林青庄有身份的人在一处议论了一番,就到角脚底村去要金牛。他们说:“你们村石洞里这条金牛,是我们西山洞里的,你们怎么偷来了!”角脚底村的人根本不认此事。于是双方便发生了争端,进县衙里打官司。
  县衙的官儿姓胡,叫图贯,一般人就叫他“糊涂官”。 他在大堂上听了两村诉说后,也辨不清谁是谁非,就一拖再拖。拖到后来,就说了赖皮话:“你两村说得糊涂理.糊管(壶关)此事难辨理,要想断清这一案,两村必须各说各没理。双方若再说各有理,我糊涂官(胡图贯)今后再不理。” 打这以后,这件事就成了历史上的一件悬案。不过那个“金牛”却一直在角脚底村东的石洞里,因年长日久,已不成牛样了。
第2个回答  2021-01-17
居太行之巅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形之高,有与天为党之称,因此古称上党。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积淀着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开荒创世。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的文化。从目前已发现的三处旧石器时代、一百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察证明,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因此太行山地区的长治一带,是我国史前神话传说的密集区域,其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印证着这里的古老文明。专家学者根据珍贵的古典文学、文献史料考证发现,华夏文明典籍中记载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故事均起源于我们雄奇状美的太行山上,而且世代相传,凝结并升华成了中华民族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为性格特征的精神写照。
古代传说中的女娲就是在今长治县上郝村天台山上,炼顽石补仓天、治洪水平烈火,免生灵于涂炭。反映了这位刚烈女性民族大无畏的浩壮气概和先民对生存空间的热烈情感,并体现了一种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而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精神。而挽弓射九日,化枯焦为绿荫,救黎民于水火的“后羿谢日”的地方则在屯留县城西北30公里的老爷山上。后人把后羿尊为神,在山上立庙祭祀,并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形成古庙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百谷山〔今长治老顶山〕“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即所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转折。如今百谷山上遗有神农井、耒耜洞与百谷泉。而在长子境内的羊头山上是神农遍尝百草而得嘉禾之处。长治县的黎岭相传是炎帝耆国的地方,在这里他奠定了中华民族始兴与统一的基础。炎帝女儿女娃也正是在长子的发鸠山上愤而化作精卫鸟,衔木石誓填东海,因此长子县的发鸠山至今被传为精卫填海故事发生的地方。
在中国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中,神话传说可谓是一种神奇瑰丽的艺术奇葩,这些美丽动听的神话故事,虽然反映了远古时代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并给后人留下极其深邃的精神启迪。如果你对以上典故发源地有兴趣或者持不同看法,不妨粗略考证一番,定让你千回百转而又落脚于太行山上。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12
  愚公移山的传说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第4个回答  2010-03-30
太行山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耸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灵山、东灵山,山西的太白山、南索山、阳曲山、白石山等。北端最高峰为小五台山,高2882米;南端高峰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

太行山山势东陡西缓,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翼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山中多雄关,著名的有位于河北的紫荆关,山西的娘子关、虹梯关、壶关、天井关等。山西高原的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流曲深澈,峡谷毗连,多瀑布湍流。河谷及山前地带多泉水,以娘子关泉为最大。河谷两崖有多层溶洞,著名的有陵川的黄围洞、晋城的黄龙油、黎城的黄崖洞和北京房山的云水洞等。在太行山深山区河北赞皇县,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

太行山的自然植被被垂直温差面异,如小五台山南坡,1000米以下为灌丛;1000米以上偶有云极或落叶松。北坡1600米以下是夏绿林,1600~2500米是高亚草原。矿藏,从北到南,煤炭资源丰富,还有铁、铜、钼、金、钨等。

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帜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为穿越太行山脉的8条通道。

太行山形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公元前650年,齐伐晋,入孟门、登太行。齐桓公曾悬车束马窬太行。前263年,秦伐韩,在太行山“决羊肠之险”,一举夺韩荥阳。前204年,刘邦被困于荥阳、成皋之间,他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北扼飞狐之口,南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之津,终于转危为安。东汉元初元年(114),汉安帝为防外敌侵犯洛阳,下诏在太行南端36处要冲屯兵。曹操围临漳,袁尚轻易率军东出太行,结果大败于曹军。晋太元十九年(394),后燕慕容垂进伐西燕,屯军于临漳西南。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进入,灭了西燕。隋末,李世民与窦建德相争,李世民进据虎牢,使窦不能越过太行,李乘机占领上党,尽收河东之地。元至元十八年(1281),刘福通率起义军越过太行,火烧上党。元将察罕粘木儿塞井陉、杜太行,遏止起义军向北发展。

河北,山西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和指挥下,创建了太行区(晋冀豫边区)。发轫于太行山的游击战,迅速发展到西起同薄、汾河,东至渤海,南靠黄河,北沿正太、沧石路的广大地区,先后形成许多重要战略区。

参考资料: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