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题所述

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子女是父母的复印件,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是复印机。看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大概就可以知道其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这也可以称之为“遗传”。
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一个人一生的成就离不开四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圣贤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根本,其他三种教育是补充,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如果一个在家里连父母都不会关爱的人,踏入社会也肯定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他能给社会“贡献”的就是负能量,所以,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那是一种大智慧。明白了这个道理,孝道,谁得利益?当然是子女。子女要感谢父母给予他们积德的机会。
在家学会了怎么侍奉父母,走上工作岗位我们才知道怎么辅佐领导。侍奉父母与辅佐领导的方式、方法或许有所不同,但心态是一样的。我们看到很多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赞叹此人情商很高。情商从哪里来?装是装不出来的,那是家庭教育的成果。这些人的父母不一定有很高的学历,但一定有很高的学问,而且一定是非常重视家教的人。
 一个人能在家里用心侍奉父母,工作当中才可能尽心尽力地辅佐自己的上级领导。大家知道,一个连近处都到不了的人,他能到达远处吗?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情,也不合乎逻辑。
父母对我们有生育、养育之恩,恩重如山。如果对这样的恩人都不能够去报答,却能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地辅佐自己的上级领导,如果真有这种事,此人一定要引起注意。这种人不是另有所求,就是别有用心,谁敢重用他,他就有可能是谁的掘墓人。因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他所有出色的表现都是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手中有了权力,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论语》里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就是说,一个明白并能践行孝道和悌道之人,到了学校和工作单位却会顶撞老师和领导,这样的人很少。连顶撞老师和领导都不会的人,他却会造反,这样的人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的孝道和悌道来自哪里?来自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我们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一旦失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圣贤教育都很难挽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7
一、父母的文化修养。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基本上都是由这种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左右着他们的收入状况。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正如马克思所说:“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这一点对孩子的个性养成和健康成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有关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家长的教育方式主要有3种类型,即民主的或宽容的、权威的或独断的、溺爱的或放纵的。在第一种方式下,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个性,如谦逊有礼、以诚待人等。第二种教育方式往往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孩子有时会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受到打骂的孩子,其性格可能变得暴躁、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对孩子百依百顺、万般宠爱,或者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习惯,学习状态也不会好。
三、家庭情感氛围。它是指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和感受,是全体家庭成员共同营造的。目前,学生大多来自核心家庭。在这种家庭中,尽管还存在着亲子关系,但主要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和谐,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就很上心,亲子关系也就和谐,这样的家庭氛围往往也是温暖融洽的。在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中生活的学生一般都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良好的性格,并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夫妻不和睦,那么孩子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缺乏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家庭生活条件。这虽然是一个间接因素,但是对家庭教育的影响非常大。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比较富裕,既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资料(如书籍、报刊、益智玩具等),也可以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还可以带着孩子外出旅行、拓宽视野。不过,即使经济条件优越,家长在为孩子购置学习用品时也要有所选择,切忌盲目跟风。否则,教育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