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后感 从教多年,总感觉在小学阶段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的根本因素就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的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做作业是都是轻松、有效的,同样他花在游戏的上的时间也会多一些。反之,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做事总比别人慢半拍,回家完成作业磨磨蹭蹭,不管家长有多着急严格管制,老师怎样为他查漏补缺,收效甚微,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善,越学越累。孩子到底爱不爱学习很长的时间私下里我都认为这是天性使然,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成长的道路,作为老师和父母只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至于结果也就只能顺其自然了。 读到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的闲荡这一节使我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它让我们正确区分闲荡的气性和孩子气。 儿童有时显现一种与好问的性情相反的气质,就是对于任何事情都忽视,都不关心,在他们正当的工作上也是一味的闲混。这种闲荡的性情,我认为是儿童身上最坏的一种品质,如果他是出于自然的,他有是最难医治的一种品质。不过,事情有时候容易弄错的,所以,我们有时候埋怨在读书和工作时闲混的时候,我们应该小心地加以判断。应仔细地观察他,看他是不是在一切行动上都显得不经心,不在意,还是只是在某些事情上面显得迟缓与懒惰,在别的事情上有显得活泼努力了。因为我们虽然发现了他读书不用心,把在房间或读书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掉了,还是不能立即就下结论,说是一种闲荡的气性的缘故。那也许是一种孩子气,觉得别的事情比读书更有趣,去想那些事情去了。如果他的懒惰只限于读书的时候,我觉得那也许是容易医治的。如果根源是在气质方面的,那就须多花一点气力和注意才能制好。 在我的观察中学习感到很吃力的孩子,他们大多数在游戏的时候读是非常卖力的,有些甚至还是娃娃头。可以确定他们并不是天生就具有闲荡的气性,只是孩子气贪玩,因为书籍没有趣味,方才不去注意,不肯用功。。至于天生就具有闲荡的气性的学生肯定是有的,但我想一定是非常少的。 孩子不爱学习的根源找到了,怎样改变这种现状约翰•洛克教了几招:第一步:就是设法把偷懒的蠢处和不好和善地告诉他,说他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好些用来做娱乐的时间。说得态度要和善,说得不可太多。这一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做到了一部分,也就是讲道理,但学生多半不能听进去,所以收效甚微。第二步:如果温和的办法不凑效,就用假装无意中取笑他做事的效率低下的办法让他感到害羞而改过,不过不能掺加斥责,只能给一些冷淡的颜色。如果前两种方法都不能凑效,就只能告诉他,他既然不爱读书而爱游戏,他从此以后便只能专心做那种游戏。然后极力催促他去做他所爱好的游戏,要他专心地去做那种游戏,一直到他做够了。做到宁愿换换口味,再去读几小时的书为止。但在做这种游戏时一定要让他不断地做,不准他在那里偷懒。想想这种方法我们也曾经试但是我们经常知识为了吓唬学生并不是真心实意让他们去玩,学生也不敢真的跑出去玩。《教育漫话》主要是针对家庭教育而言,学校教育要实施这一部要求家长的严密配合才行。与其让学生长期闲荡式的学习不如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厌了再来主动地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