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建筑现代化大城市的时候应怎样对待城内的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

如题所述

我自己写的。

城市文化景观既影响到过去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也对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一城市独特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连同城市的各种文化传统,例如饮食、文艺、服饰等,即传统的硬件和传统的软件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城市独特的风格。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遗留下的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可谓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保护好这些历史遗产,不仅与城市的现代化不相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事物总是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构成的,我们只有圆满地完成对过去的继承,才能做好现在,展望未来。
北京城内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的保护主要面临以下矛盾:一是市内人口不断增加,旧建筑翻新、新建筑增加,导致传统建筑的破坏;二是市内交通网改造、道路拓宽、街道改造等市政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忽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三是保护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该工程的周转周期较长,现时产出较少,因而保护积极性不够;四是保护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现象,保护工作制度性不高,依法办事的思想没有很好得到贯彻。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制度,加强领导,遵循法制,照章办事。保护城内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必须建立长效性机制,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合作、相互配合。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使保护工作数量化、可视化;
二、新老结合,协调风格,传承创新,相辅相成。在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城市自我性格和自我风格的建立和保持,避免简单复制,千篇一律。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构成了北京自我风格基础中的核心部分。因此,北京应该注意将自我的城市风格注入到新的城市建设中去,使新建筑、新市政和传统建筑以及名胜古迹能够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共同彰显北京城独特的城市风格;
三、建立基金支持,开发保护相结合。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而且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旅游业不啻为一个朝阳产业,潜力巨大。而建立保护基金,使得资金来源固定化、制度化,为保护工作提供了资金基础;
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储备。城内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的保护最终要靠人来实现,因此,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应该针对北京保护和开发工作的需要,建立充足的人才储备,使得开发和保护工作能够得到良好传承。
综上,在北京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过程中,对城内的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应该采取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态度,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将对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的保护贯彻到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新旧结合,相得益彰,从而凸显北京独特的城市风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