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例为何突然增多?

如题所述

近期猴痘病例增加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病毒传播力增强

猴痘病毒可能出现变异,使其传播力和感染力增强。

2. 人群间接触增加

疫情期间防控措施放松,人群活动增加,有助于病毒的传播。

3. 病例监测增强

各国增强了对猴痘的监测,使得病例数量增加。

4. 传播途径扩大

猴痘可通过密切接触、呼吸道传播,性传播也成为新的传播途径。

5. 免疫力下降

新冠疫情使一些人群体质下降,更容易感染猴痘病毒。

6. 国际交流频繁

国际旅行及交流更加频繁,有助于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

7. 应对意识降低

民众防疫意识下降,防护不足,使病毒更易散播。

此外,气候变化和人畜共患等因素也可能对病例增加有影响。需要进一步跟踪研判病毒变异与传播情况,强化监测预警,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控猴痘疫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 加强监测预警

提高对疫情的监测力度,加强对疑似病例的筛查,及时发现病例并上报,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2. 落实隔离措施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切断传播途径。

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对病例进行流调,分析病毒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指导防控工作。

4. 加强健康监测

在疫情易发区域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及早发现潜在病例。

5. 提高公众知晓度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提高公众对病毒的知晓度,普及防护知识。

6. 积极开展疫苗接种

疫苗是重要的防控手段,应积极推进猴痘疫苗的研发和接种。

7.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国际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联手控制疫情蔓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6

猴痘病例突然增多的可能原因包括疫情暴发、病毒变异、免疫力下降以及人口密集度高等因素。然而,具体原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以确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疫情调查、防控和治疗工作,以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疫情暴发: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当疫情爆发时,会导致病例数量迅速增加。可能是由于病毒传播途径的改变,如感染源的增多或者传播途径的扩展。

2. 病毒变异: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导致新的病毒株出现。如果新的病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染性或致病性,就会导致病例数量的增加。

3. 免疫力下降:如果人群的免疫力下降,例如由于营养不良、疲劳、压力等因素造成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就容易使得猴痘病毒感染和疾病发生率增加。

4. 人口密集度高: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疾病传播更为容易。如果猴痘病毒传播到人群中并且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容易导致病例数量的迅速增加。

第2个回答  2023-07-16
近日,天津、长沙、沈阳等多地发现猴痘病例。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已报告的猴痘感染病例数量已增至10例。

最新报告猴痘病例的是长沙、天津和陕西,

上周五两地报告了4例猴痘病例。

上周二,沈阳也报告了1例猴痘病例。

上个月,北京和广州也分别报告了2例猴痘病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

截至2023年7月4日,

全球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病例,

其中共有88144例确诊病例,149例死亡病例。

国内猴痘例为何突然增多?

这些确诊的11例猴痘感染病例,均为青壮年,

且都是男性,国内目前无女性感染者。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洋表示,

猴痘虽然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流行趋势,但还是可能有新病例零星出现,要特别当心。

有人不禁会问:什么猴痘?跟我有关吗?

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不速之客”吧!

1.猴痘的传染源及传播方式

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人是主要传染源。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2.猴痘的潜伏期及临床表现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后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3.猴痘的治疗、预后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4、普通民众感染猴痘几率大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施国庆介绍,作为普通民众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不用过于担心,更不要恐慌。

为了及早发现病人,我国构建了多渠道的猴痘监测预警体系:

我国做好了入境人员的监测;

在医疗机构要求全国医疗机构皮肤性病门诊、艾滋病咨询检测门诊,发现猴痘样病人要及时询问他的流行病学史,及时采集标本送到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

5、如何避免感染猴痘病毒?

据了解,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以往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最近一年来,人与人之间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比例不断上升,也可通过长时间近距离的飞沫传播。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

患者的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其他的一些体液有传染性,接触了我们破损的皮肤或者黏膜区域,可能被传染;

当近距离、长时间接触感染者时,也可能会通过呼吸道感染;

被患者的疱疹液污染的物品,在短时间内也可能有传染性。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吕繁表示,预防感染猴痘病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发现对方有头痛、发烧、出现皮疹疱疹等情形,要尽可能避免密切接触,减少自己感染的风险;

有暴露史的人可能和病例有过接触,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疱疹等症状和体征时,要及时就医,及时检测。

6、如果出现猴痘症状或接触过猴痘患者怎么办?

如果您与猴痘患者有密切接触,请自行监测自己的症状和体征21天,做好手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并尽可能避免与免疫功能低下者、儿童或孕妇接触。

如果出现疑似猴痘症状,请就近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在检测结果出来前,应尽可能与他人保持距离。

7、如果患有猴痘,应该如何预防其他人被感染?

① 在单独的房间里进行隔离。

② 使用单独卫生间,在每次使用后对所有接触过的物品表面进行清洁。

③ 开窗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④用肥皂、水和家用消毒剂(包括75%酒精、5%次氯酸钠消毒液、二氧化硫消毒片等)对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⑤ 使用单独的餐具、物品、电子产品。

⑥ 自己洗衣服:有条件时,使用肥皂及大于60℃的热水清洗。

来源:第一财经、陕西省疾控中心网站、华商报、微信公众号、共青团湖南省委员会官方微博、光明网、海南特区报等。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已报告的猴痘感染病例数量已增至10例。

最新报告猴痘病例的是长沙和天津,上周五两地报告了4例猴痘病例。上周二,沈阳也报告了1例猴痘病例。上个月,北京和广州也分别报告了2例猴痘病例。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病例当中已经出现了本土传播,而不仅仅是境外输入病例。

亚太病例增长显著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疼痛的皮疹、淋巴结肿大和发烧。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猴痘的传播主要但不限于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可通过性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症状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猴痘感染者都可以完全康复。

去年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暴发后,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今年5月,世卫组织宣布终结猴痘疫情紧急状态。

尽管全球猴痘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期一些国家和地区报告的病例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亚太地区,这引发了担忧。

近期中国大陆关于猴痘病例的持续报道也引发了猴痘是否会在国内出现更广泛传播的担忧。对此,专家呼吁保持冷静,称这种疾病不太可能导致大规模传播,因为猴痘病毒相对容易检测、控制和治疗。

“虽然中国的猴痘病例有所增加,但这不会造成病毒大规模的传播,这主要是由于有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有效的隔离措施,猴痘传播的风险相对容易控制。”一位猴痘病毒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猴痘感染基本上不会出现无症状。”

专家还表示,频繁和无保护的性行为是猴痘感染的主要原因,这种行为也会导致其他性疾病的传播,但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低。

针对全球范围内猴痘病例突然增多的现象,一些美国公共卫生专家表示,这与天气变暖人们接触增多有关。不过上述猴痘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猴痘病毒的传播与温度没有特别的关联。”他还补充称,中国近期病例数的增多主要与人员的流动性增加有关。

我国尚未推广猴痘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尽管无法完全阻止猴痘感染,但仍是预防重症的主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目前仍然没有专门针对猴痘病毒开发的特异性疫苗,但此前针对天花的疫苗也能够起到交叉保护的作用。

在欧美,目前高危人群接种的一种主要的天花/猴痘疫苗是丹麦公司Bavarian Nordic研制的JYNNEOS疫苗,该疫苗采用两剂接种方案。但由于该疫苗的供应有限,公司正在探索单剂疫苗接种的功效,从而能够为更多高危人群提供保护。

根据今年年初发表的一项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JYNNEOS单剂接种的有效性达到86%,能够显著降低猴痘感染风险。

第一财经记者从相关传染病医院了解到,目前中国尚未开展针对高危人群的猴痘疫苗接种,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相关疫苗有效性的评估。

同时,中国团队也在开发针对猴痘病毒的疫苗。例如中国生物去年11月就宣布研发3款针对猴痘的候选mRNA疫苗,但随着今年上半年全球对于猴痘疫情关注度的下降,国内猴痘疫苗的研发进展鲜有公布。

根据今年6月中国生物的微信公众号,该公司称,针对猴痘病毒,正在积极围绕传染病的可诊、可治、可防布局研发工作。

尽管猴痘高危人群占比较小,疫苗接种计划预计不会大规模推广,但专家仍然表示有必要进行新一代疫苗的研发和储备。

病毒学家金冬雁就曾在今年5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需要继续研发新一代疫苗,但猴痘疫苗要怎么做,做出来行不行,现在都还是未知数。现有疫苗十分有效,新疫苗必须比现有疫苗有显著改良才能在市场上立足。”是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伤痛。去年底,随着疫情管控的放松,国内的生活也开始逐步恢复正轨,让人们忘记地新冠病毒的存在。

然而新冠还没有彻底消失,猴痘就再次来袭,并且已经在国内发现多个病例。目前我国猴痘病例已超357例,杭州和珠海疑似出现猴痘,为何会突然增多呢?

一、我国猴痘病例已超357例

最早在欧美等国发现的猴痘,近些时间开始逐步向着亚洲地区进军。不久之前,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均发现了猴痘病例。与此同时,猴痘病例的增长,也来到了中国。

目前中国多地已经发现了猴痘病例,进入到7月份以来,多地更是接连不断地发现猴痘病例感染。7月6日,天津发现疑似感染者,经过多方会诊,最终确定为猴痘感染。

7月5日,湖南省又发现了3例猴痘确诊病例,已经被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病情趋向于稳定。除此之外,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的猴痘病例还在不断增长,非常严峻形势。

截至目前,中国发现的猴痘病例已经达到了357例,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台湾和香港地区。国内的猴痘病例已经超过百例,绝大部分是外来者,本土占据少数。

二、杭州和珠海疑似出现猴痘

随着猴痘病例数量的增长,许多人对此也产生了恐慌。尤其是该病毒的致病性较强,引发了相关问题也有很多。因此目前人人自危,担心猴痘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四川广元发布消息,表示杭州已经发现了疑似病例,提醒本地居民注意防范。同时广元发布也表示,猴痘病例的携带者,均有男男性行为,因此不能确定感染来源。

另外,也有网友称,广东珠海也发现了疑似病例,病情表示该病例同样有着男男性行为。由此可见,性行为很可能是传播途径。不过这种结论并没有得到印证。

随着猴痘数量的激增,大家在外对于疑似猴痘的症状都非常恐慌,更是担心与猴痘患者接触。为此大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猴痘,它的症状又有哪些,如何来提高防范。

三、什么是猴痘

猴痘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在非洲地区大量存在。在天花作为人类的最大敌人时,猴痘也会出现在天花患者的身上。然而随着天花被消灭,猴痘也开始逐渐消失。

最初猴痘是起源于非洲的猴子身上,通过与人类接触,猴痘病毒开始进入到人类世界。目前猴痘的传播途径,被证实的为血液传播和体液传播,传染性非常强。

从1970年发现首例人类猴痘病例至今,猴痘就开始在非洲大规模地传播。不少非洲国家还爆发过严重的猴痘传播,致死率达到了3%。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猴痘,也提高了其级别。

猴痘的发病主要集中在人体外部,可以从脸部、手脚和躯干部位明显地看到水疱。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加剧,这些水疱会变成疹,随后结痂脱落,持续时间最长达到三周。

四、猴痘为何突然增多

虽然猴痘的传染性较强,但其传播性并不算高。要不然也不会几十年来,还没有成为人类的敌人。然而突然增多的猴痘病例,让人们开始正视猴痘。

有人问道,为什么传播性不强的猴痘,最近却增长这么多,中国的病例也达到了数百例,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个答案尚未明确,但也有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流行病传染学专家表示,今年5月开始,世卫组织就将新冠病毒降低管理,并宣布其不再为国际关注的卫生事件。也就在那个时候,猴痘的传染开始不断开始。

这也表明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各国对于管控的放松,猴痘也开始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国内随着打开国门,猴痘自然也就趁虚而入,有了它传播的机会,这也使得病例出现了增长。

结语

目前猴痘病毒的疫苗已经公布,中国也正在研发关于猴痘的疫苗。同时也要注意男男性行为,可能会引发猴痘传播。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传播途径。同时也要做好个人卫生,减少在外暴露的风险,以此来对抗猴痘。你认为猴痘数量增长有其他原因吗?
第3个回答  2023-07-16
猴痘病例突然增多的原因有多方面:
1. 社区传播:猴痘病毒可能通过社区中人际间的密切接触传播,如拥抱、握手、共用物品等,增加了病毒的传播风险。
2. 动物传播:猴痘病毒也可能通过动物传播,如被感染的猴子、松鼠、兔子等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接触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3. 人口密集环境:大型聚会、旅行等人口密集环境可能导致猴痘病毒的传播,因为这些场所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更加密切。
4. 卫生条件差: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们可能更容易接触到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或人类,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5. 病毒变异:猴痘病毒可能在某些地区发生了变异,使得其更容易在人类中传播,这可能是某些地区猴痘病例增多的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猴痘病毒的传播,人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避免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尽可能避免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尤其是那些可能被感染的动物,如猴子、松鼠、兔子等。
2. 避免与感染者的接触:避免与感染猴痘病毒的人密切接触,如拥抱、握手、共用物品等。
3. 个人防护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避免与他人的皮肤接触,如共用毛巾、衣服等。
4. 疫苗接种:在可能发生猴痘病毒传播的地区,接种猴痘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5. 加强监测和检测:加强对猴痘病例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者,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总之,猴痘病例的增多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社区传播、动物传播、人口密集环境等。为了预防猴痘病毒的传播,人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避免与野生动物的接触、个人防护措施、疫苗接种等。同时,加强监测和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4个回答  2023-07-16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已报告的猴痘感染病例数量已增至10例。
  最新报告猴痘病例的是长沙、天津和陕西,上周五两地报告了4例猴痘病例。上周二,沈阳也报告了1例猴痘病例。上个月,北京和广州也分别报告了2例猴痘病例。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病例当中已经出现了本土传播,而不仅仅是境外输入病例。
  陕西
  7月10日,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陕西省发现一例猴痘病例的健康提示”。
  7月4日,陕西省西安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经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月8日,经临床专家组会诊,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病例发现后相关部门迅速开展了流调溯源、实验室检测和医疗救治等工作,目前患者正在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天津
  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7日消息,天津市监测发现一例猴痘病例。
  7月6日,天津市通过监测发现并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经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结果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7月7日,经国家临床专家组会诊,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湖南长沙
  另据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7日消息,长沙市监测发现3例猴痘病例。
  7月5日,湖南省长沙市监测发现3例猴痘确诊病例。病例分别为24岁男性、28岁男性和38岁男性。病例发现后,省、市、区(县)三级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中心迅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救治等疫情处置工作。目前3例病例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病情稳定。
辽宁沈阳
  此前,据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7月4日消息,6月29日,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经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临床专家组会诊,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北京
  6月,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病例发现后市、区卫健疾控部门迅速开展了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工作。目前两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广州
  6月10日,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经广东省、广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目前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症状较轻。
  有人不禁会问:这是什么原因呢?跟我有关吗?今天就让了解一下这个“不速之客”吧!
  猴痘预防知识
  1.猴痘的传染源及传播方式
  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人是主要传染源。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2.猴痘的潜伏期及临床表现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后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3.猴痘的治疗、预后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痊愈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
  4、普通民众感染猴痘几率大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施国庆介绍,作为普通民众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不用过于担心,更不要恐慌。为了及早发现病人,我国构建了多渠道的猴痘监测预警体系:
  我国做好了入境人员的监测;
  在医疗机构要求全国医疗机构皮肤性病门诊、艾滋病咨询检测门诊,发现猴痘样病人要及时询问他的流行病学史,及时采集标本送到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
  5、如何避免感染猴痘病毒?
  据了解,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以往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最近一年来,人与人之间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比例不断上升,也可通过长时间近距离的飞沫传播。李侗曾介绍:
  患者的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其他的一些体液有传染性,接触了我们破损的皮肤或者黏膜区域,可能被传染;
  当近距离、长时间接触感染者时,也可能会通过呼吸道感染;
  被患者的疱疹液污染的物品,在短时间内也可能有传染性。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吕繁表示,预防感染猴痘病毒,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发现对方有头痛、发烧、出现皮疹疱疹等情形,要尽可能避免密切接触,减少自己感染的风险;
  有暴露史的人可能和病例有过接触,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疱疹等症状和体征时,要及时就医,及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