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寨镇的历史文化

如题所述

六都欧阳姓氏
欧阳氏源于欧阳亭侯,其后世子孙遂“欧阳”为氏。尊蹄为始祖。
公元1251年,欧阳氏始祖第58世孙嘉证携子元亨、元通、侄元美,由江西安福黄石稽古堂迁来湖南宝庆邵阳之城山湾(今六都寨城山村)为隆回欧阳氏官田族始祖。公元1383年,第61世孙都政徙湖南邵阳之连理(今隆回司门前兴旺村)为连理族始祖。
隆回为欧阳氏在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六都寨已繁衍到“叙”字辈。
六都周姓
周氏迁六都寨始祖为周儒禄字佑予。由迈迹塘(今石门迈迹塘)卜居尧里(今六都寨周家村)对河江(今白田村)。
周姓为六都寨境内第三大姓。主要聚居在本镇白田、周家、朝阳、飞蛾、马坪、田山、长裕、港口及西山观音和坪溪等村。
六都刘姓
刘姓源于陶唐。尧帝第九子丹朱受封于刘(即今山西临汾)丹朱子孙遂以封地“刘”为氏。换句话说,刘姓为尧帝后裔,以地名为姓。
隆回县各姓氏之中,人口总数超过十万人口以上者,唯有刘姓。
六都寨境内刘姓主要有两个郡望的子孙,一曰彭城郡,一曰中山郡,其他从外地迁入的郡望暂时不详。
六都廖氏
廖氏起源,主要有三。1、源出已姓。帝颛顼后裔叔安,夏时受封于廖而得姓。2、源出姬姓。周文王之子伯廖受封于廖而得姓。3、源出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封于蓼而得姓。
隆回廖氏主要来源于武攸湛田(即今洞口县醪田镇)。始祖发祥字汝表。发祥公生有四子:长为英豪字德行留居湛田;次为英杰字德文迁隆回六都寨野鸡田;三子为英武字德贞迁隆回大水田;四子德据迁隆回桃花坪大秧田,这就是“廖氏四田”的来由。
六都寨境内主要有“两田”子孙。一为德贞公于明洪武二年从湛田迁入六都寨野鸡田,即今朝阳村。二为德贞公于明洪武二年由湛田迁隆回大水田。
六都陈氏
陈氏追根溯源亦为黄帝后裔。周文王之婿妫满封诸陈国,今河南开封陈洲而得姓,妫满为陈姓始祖。宣公因避朝庭叛乱奔齐而改姓田。后子远公因秦灭齐赴颍水,而复姓陈。陈姓郡望颍川因此而来。
始迁六都寨陈姓主要始祖有两支。
陈秀卿自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自溆邑土桥(今溆浦县)来隆回六都九牛坳。
陈姓第二支为仲烺公后裔,与第一支来六都寨的仲孝公后裔共君晚公。
其他姓氏
胡氏。妫满有德于周,卒后,周武王谥胡公。子孙因谥为姓。第一世祖胡安命字乐天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由邵阳城佘湖山徙居城西竹山湾。元末兵乱其裔孙胡英敏有五子迁移各地,草率成家:长子龙迁隆回四都七家铺;次子溪徙居隆回一都富石庙;四子源承守基址;五子文改居抱田;三子新徙居武冈州长溪乡。胡新曾孙胡思衡由武冈徙居隆回六都西山马蹄印开文定堂之基。
王姓。始迁祖王添骥,原籍江西吉水,明初,其父任辰洲通判,添骥携家自辰洲徙居隆回四都,即今七江鸟树下。其裔迁六都寨徐家铺村。
谭姓。谭氏先祖分封于谭,后奔莒以国为氏是为得姓之始。唐·同光三年,谭旻贵自江西吉州泰和县高行乡,迁湖南蓝田(今属涟源)为谭姓迁湘始祖。谭四五郎于宋宣和二年迁新化福田(今苗田)。谭良进于元大德七年迁岭脚下(今荷田秋田)为谭姓迁隆回始祖。其裔迁六都寨。
聂姓。源自春秋卫大夫奭,功在王室。周天子禄其功,食采于聂邑,固以为姓。聂寿桐于清朝乾(隆)嘉(庆)间,自江西省清江县鳌溪迁邵阳隆回六都寨。为聂姓迁隆回始祖。“寿桐善医,故游湖南宝庆,旋于西乡寨市家焉”。其后裔已九世。
魏姓。始迁祖魏万一。元末因兵乱自江西泰和迁居长沙府善化县,明永乐时,魏万一与其弟复迁邵阳县隆回一都金潭。其裔后迁六都寨。
萧姓。始迁祖萧一菊,原籍江西泰和,宋末携诚、明、政、治、汉、室、江、山、统九子及一女迁居武冈骡子团(今罗子团),其裔后迁六都寨。
袁姓。始迁祖袁广五郎。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自江西迁潭洲东山(今属茶陵县)定居。后又徙居宁乡。宋靖康年间,其裔孙袁光三郎、袁光五郎兄弟自宁乡迁居新化高坪。其裔再迁六都寨。
马姓。始迁祖马成龙,原籍山东历城,元末徙居新化长鄄。其裔再迁六都寨。
尹姓。始迁祖尹鼎初。原籍江西泰和。宋末奉檄官湖湘镇永宝,德祐元年(1275年)弃宫隐居邵阳县隆回四都大官田,今七江太虎坪,其裔再迁六都寨。
赵姓、李姓、郭姓、喻姓、边姓、庞姓等等,基本上其始迁祖都来自江西,大多数又来自江西泰和县,迁入时间一般都是五代以后及明朝初期之间。因期间战乱,征戍之患,大量姓氏迁入湖南。上述姓氏追根溯源均为炎黄子孙。
六都寨镇境内有上百姓氏,这里只写一部分有族谱依据的。 六都寨有好几个名称,其来历说法不一。
六都寨称“寨上”或称“寨上铺”,“铺”,是对人口相对集中、商品交易活跃的地方的统称。同时也是古代驿站的称呼,去掉一个“铺”字,“寨上”是六都寨的地名之一。
其二,称之为“赛上”。相传此地为古人竞赛的场地,故为“赛上”。
其三,又称“赛市”。即由“赛上”演化而来,“赛上”逐步形成集市、城市,因而得名“赛市”。
其四,又名“寨市”。1933年,国民政府批准建立“寨市镇”一九六四年方更今名。
一九四七年,析邵阳县八乡一镇置隆回县,县治在六都寨。所以当时人们称此地为“隆回”。
而六都寨这个名称的来历,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六都”与“六寨”合称为“六都寨”。
据清《宝庆府志》载,明时邵阳县分十七乡、二厢、四十二里,隆回是其中一乡,领里八。清康熙年间,改“里”为“都”。隆回分为“八都”,此地为“六都”。“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而“都”指旧时某些地区县与乡之间的政权机关。笔者认为这里的“里”和“都”应是介于“乡、镇”一级政权机关较为准确。
六都寨位于群山环绕之中,周围的山寨有六座:米珠寨、石峰寨、黄瓜寨、谭家寨、观音寨、金字寨(又名金子寨)“六都”加上“六寨”合为“六都寨”。从历史渊源和环境状况形成地名,是比较客观可信的。
无论称“寨上”或“赛上”,亦或“寨市”及“赛市”亦无伤大雅,只不过多个称谓而已,但“赛上”、“赛市”这个名称却是六都寨最古老最准确的地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