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花是啥,究竟应该花落谁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8
近日气温回升,春意渐暖,风中夹着略带温凉的湿润,吹开了一年中“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节。
先是在冬日空枝中星星点缀的金色迎春和连翘,后来高枝上捧出胖嘟嘟的玉兰,路边沉寂了一冬的桃杏梨樱都争抢着攀出了花,在枝头争奇斗艳,又仿佛一夜之间,白灿灿的海棠都开了。
几天前在推文中《春风:北方作妖,南方温柔》中,
有读者在留言区评论了一句白居易的诗: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读罢唇齿生香,
这不就是当下春景的真实写照吗?
无人不爱海棠。它繁花茂叶,丰盈满枝,却生出一种潇然出尘的仪态,一直深受文人墨客喜爱,不断被捧上高位。
有人拿清代文人在游赏“国花堂”时吟咏海棠花的诗为其标榜:海棠也曾是国花!
“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诗人陆游对海棠爱到发狂,
在诗中表露想写奏章上达玉帝,
希望求借几日阴天留住海棠花的生命
且慢!关于国花,这里面的误会大了。
国花这件事,已经吵了几千年
从官方设定来看,我国清代之前没有“国花”一说。
每朝每代都有着深受人民喜爱的花,唐宋爱牡丹,宋元赏梅与海棠,明清时期玉兰开始广泛地在文人画中出现。
红墙前亭亭玉立的玉兰花,本身就像一幅画
直到1904年(一说1903年),清王朝敕立牡丹为国花,并在北京颐和园为牡丹建立国花台,慈禧亲命刻“国花台”三字于石上。至此,牡丹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第一个被官方盖过章的中国“国花”。
其实在此之前,牡丹已经在民间暗暗认领国花这个名号很久了。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国色天香这个词最早用来形容色香俱佳的牡丹花
明代中期开始,已经有文人贵族在诗文中称牡丹为国花,并在北京极乐寺广种牡丹,修建国花堂,清代甚至有乾隆帝的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来亲自题写国花堂匾额。从民间到宫廷,牡丹稳稳坐上了人们心目中“国花”的宝座。
那么国花堂里的海棠又是怎么回事呢?
常见的海棠有四种:贴梗海棠、垂丝海棠、
西府海棠和木瓜海棠,皆为蔷薇科;
秋海棠属秋海棠科,不可混为一谈
其实这是一个由于时空错位而产生的“美丽的误会”。牡丹是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唯一曾被以“国花”冠名过的,不幸的是,极乐寺国花堂中的大片牡丹后因一场大火尽毁,但周围的海棠幸存下来,成为堂前堂后新的胜景。
清代后期人们前来赏玩时,面对国花堂的牌匾,就不免在理所当然地将海棠当作国花了。
花开富贵的牡丹,像不像你家的床单
国花这件事,从古至今都有很高的讨论度。
民国时期选过一次国花。由内政部、教育部开展调查研究、然后广泛征求意见讨论后,国民政府在1929年定梅花为国花。
民国时期在南京中山门外明孝陵附近设梅花山,
广植梅花名品,成为今日“天下第一梅山”之前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官方部门也组织过多次国花的研讨和评选活动。
1994年,应原农业部组织,中国花卉协会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国花评选。经过近10个月宣传,当时的31个省区市上报结果:赞成以牡丹为唯一国花的有18个省,超过一半,占58.06%;赞成以牡丹、梅花、菊花、荷花为“一国四花”的有11个省,占35.48%。
荷花也是国花的热门候选
次年由原农业部出面,上报“以牡丹为候选国花”的方案至全国人大,讨论未达成一致,此后国花评选又进入悬而未决的阶段。
2019年,以举办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中国花卉协会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授权下开展了《我心中的国花》民意调查,在中国林业网、中国花卉协会网站和“中国花卉会”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一经发出引发大量网民参与,在八天的投票时间内收到了36万张选票。牡丹以79.71%的得票率高居第一,第二位梅花得票12.3%。遗憾的是这次投票后来也没有做出决议。
选国花,中国人最爱谁
在最近的三四十年中,关于国花的讨论从未停止。除了官方主导的两次评选,多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关于尽快确定国花的建议和提案,民间也不时掀起一小阵讨论热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著名园林学家、两院院士陈俊愉先生的两次倡议。
1982年1月,陈俊愉先生在《植物杂志》上发表了《我国国花应是梅花》一文,首次提出设立国花的建议;
从中式建筑的长形窗外赏梅,别有一番情调
后来在2009年,陈俊愉先生结合大众民意,联合了103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签名“选梅花牡丹为双国花”的提议,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国花最好“选双花”》,积极推动了我国国花评选问题。
牡丹花和梅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无可撼动。
从古至今,吟咏这两种花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
几十年来,虽然中国的国花一直未有定数,但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从未缺席。
牡丹
唐人爱牡丹,玄宗朝更是达到鼎盛,牡丹走近“国色”这个词也是在玄宗时。
中书舍人李正封的一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让牡丹坐稳了“国色”的宝座,而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更是把牡丹的大名推到了极致。可以说,虽无朝廷的正式文书,也无全民公投的程序,但实际上牡丹已成为唐朝的国花了。
自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
“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
往年四月,洛阳都要举行盛大的牡丹花会,
今年由于疫情防控,
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推迟至明年举办
细数中国历史,最爱花的朝代当属宋朝。宋时有六大名花:牡丹、芍药、荷、梅、菊、兰,它们被大量培植。除了插花以外,宋人还簪花、种花、赏花、食花。簪花迅速演变成全民化的现象,成为百姓皇帝、男女老少的生活日常。每到鲜花盛开的时节,各地都要举行热闹的赏花会。
宋代的节假日天数极多,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汴梁的各种节假日有100多个。
赏花就是闲暇时间里重要的休闲活动之一
牡丹,以其雍容华贵的风采而受到宋人喜爱,被视作富贵美满、欣欣向荣的象征。宋人对牡丹的痴迷程度,绝不逊于视牡丹为国花的唐人。宋代专门记叙牡丹品类和培植之法的专著多达十三种,作者中不乏欧阳修、陆游这样的文化名人。
梅花
中国人种梅,由来已久。据考古发现与先秦文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开始开发利用梅树。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审美的发展,梅花才开始作为“报春使者”引发关注。
梅花树与鹦鹉
到了宋代,林逋的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开辟了梅花姿态审美的新境界。
梅花寄寓的是一种苍凉疏淡的意蕴和遗世独立的风骨,成为宋代及以后的士大夫标举人格的精神寄托意象。
对于梅花的姿态,学者林雁曾作过专门分析:
“对于一般的花卉来说,枝干的美不如花朵的美那样引人注目,因而常被人忽视,而梅树在枝干横斜之中,具有其他树木所没有的态势,显得格外的别致。”
除了牡丹、梅这两种花,以下几种花也是热门的国花候选。
菊花
在数次的国花评选中,菊花是屡屡被提起的一个选项。
菊花原产于中国,很早就被古人注意到并对其进行人工栽培。两三千年以前流传下来的《礼记》《楚辞》等先秦文献中,都有关于菊花的记载。
经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歌咏,
菊花成为了隐士的象征,
被赋予了抱香守贞、高洁淡泊的君子人格象征
唐代,菊花从野外生长步入到人工养殖阶段,构筑出诗人刘禹锡笔下描绘“家家尽菊黄,梁园独如霜”的菊花胜景。北宋时期在宋徽宗赵佶的影响下掀起了养菊潮,菊花开遍了开封的千家万户。
福建三明梅列区洋溪镇,各色菊花繁花似锦
宋王朝的南迁,又把开封的菊花品种、养菊技术传遍了大江南北,经过1000多年的延续和发展,菊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花中四君子”之一。
兰花
兰花也是“花中四君子”里呼声较高的一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欣赏的兰花,大多集中于春兰、蕙兰、墨兰、建兰、莲瓣兰等种类。因为自古受到中国人喜爱,所以这些又被称作“中国兰”或者“国兰”。
“国兰”大多叶子细长、花朵小巧、香气幽淡,
在植物分类学上,
这些种类属于兰科中的“兰属”花卉
这些兰花或者香气冷冽,或者暗香浮动,它们的花瓣精巧但是内敛含蓄。竹林七贤、苏轼、李清照、郑板桥、鲁迅等名人都曾与兰花有过为人称道的故事,而他们所钟情的,通通都是国兰。
蝴蝶兰因花朵姿态神似蝴蝶翩翩飞舞而得名,
花朵艳丽娇俏,赏花期长,
有“兰花之后”的美誉,近几年广受人们喜爱
杏花
《中国国家地理》的主编单之蔷先生曾在文章中推举杏花为中国国花的最佳候选。
春天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盛开的杏花
单先生指出,在中国传统的概念里,杏花多与烟雨江南关联,但事实上,杏花是中国分布最广的花种之一,从黑龙江一路绵延至新疆、西藏。
新疆伊犁杏花沟
呼声很高的梅花在北方难以越冬,因此梅的分布区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如果以杏花作国花,可以避免这种遗憾。
许多人以为杏是杏,梅是梅,
其实按照植物分类学,梅是杏属下面的一个种。
它们的外观而言非专业人士很难区分,
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同属杏属
更重要的是,杏花是中国众多名花中少有的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诗人共同吟咏的花,是多民族共有的文化意象。
当北方金朝的少数民族诗人元好问书写“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时,南宋诗人叶绍翁在江南诵出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千古名句。在这南北对唱、东西共赏中,杏花走进了广大中华子民的心中。
杏花枝头春意闹
尽管杏花单花开放的时间大部分仅为2~3天,整株杏树的花期也仅为8~11天,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赏花的热情。
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园林,
杏花节几乎遍布了长江以北的每个省区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5期
国花评选,可以不“专一”
现代意义上的“国花”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当时,英国人从王室的图案、货币和勋章等标志物使用的各种图案中,以及文学、传说里广为流传的花卉中选出英国的国花。
按照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清单(2011),当前世界195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中已有79个国家明确设立了官方国花,其中一国一花的国家有75个,拥有2种以上国花的国家4个。
日本现行法律没有明确本国国花,
但综合历史和文化,
日本民间和国际社会都将樱花和菊花
视为日本的国花。
图为武汉东湖樱花园内盛开的樱花
纵观世界各国,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选择国花的标准,从中也能梳理出一些规律来:
有的本来就是本国人士最熟悉并热爱的当地野花,如英国的狗蔷薇、德国的矢车菊等;有的使用了“钞能力”,凭借自身特殊经济价值的植物作国花,如希腊的油橄榄、前苏联的向日葵。
向日葵可以产葵花籽油,是很好的经济作物
有的因为自己“出身”稀缺,国家出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彰显国家特色而被选为国花,如克罗地亚鸢尾(Iris croatica)和多米尼加的巴亚西贝玫瑰(Persia quisquesana),直接以国家名的形式命名了花的种加词,盖章认可国花的“国籍”;
植物的学名是用拉丁文书写的,采用双名法,
即属名+种加词+发表该植物的作者名简写,
有时人名简写可省略。
如克罗地亚鸢尾(Iris croatica),
后面的croatica 即为种加词
还有的纯靠自己的魅力征服了民心,即使不是自己本国的特有物种也能荣登“国花”宝座。如为大众所知的荷兰国花郁金香,最早生长在6000多公里之外的帕米尔地区灌木丛生的山坡上,位于我国和中亚国家接壤的天山山脉的山麓和山谷中。
后几经转手,从天山到土耳其再到欧洲,郁金香和它的第二故乡荷兰命运般地相遇,开遍荷兰的大街小巷,成为了荷兰的旅游名片。
16世纪60年代时,郁金香种球曾被船上的商人
当成一种土耳其洋葱,随手扔到垃圾堆里。
谁也没想到70年之后,郁金香价格飞涨,
在荷兰引发了一场疯狂的全民赌局,
被称为“郁金香泡沫”
“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国家确定了国花,但我国是至今没有确定国花的大国。”2022年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王绣在参加全国人大小组发言时再次建议,将牡丹确定为国花。这样的建议,她已经连续提了五年。
对于花卉的美,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实在难以用一种花卉来代表所有人的喜好。陈俊愉院士曾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查阅了约100个国家的宪法,发现国花(国树)和国旗、国徽、国歌等大不相同,多数国家的后三者是正式入宪的,而国花、国树、国鸟等则无一列入现行宪法。
春意盎然,一只花蝴蝶赶上了山杏花、桃花的盛宴
也就是说,国花的政治性与国旗、国徽相比较弱,更应该由大家约定俗成、众望所归。
2019年中国花卉协会的专家们曾给出建议,我国国花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一是起源中国,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品种资源丰富;
二是花姿、花色美丽大气,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性格特征;
三是文化底蕴深厚,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四是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下呼声较大的,除了“一国一花”“一国两花”及由牡丹、梅、荷、菊组成的“一国四花”选项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一种以菊花作为草本代表、梅花作木本代表、牡丹作灌木代表的“三花并举”方案。
不管最终是“一花”还是“多花”,相信最终能霸屏大家朋友圈的,才是真正民之所向的“国花”。
不知你心目中的国花,是谁呢?